這兩天發現小孩在學一個東西,是一年級部編版語文教材裡的一部分内容。這個東西上海小囡大概都沒學過,群裡的爸媽議論紛紛,有的媽媽疑惑這是啥東西,拼音非拼音,英語非英語,有媽媽認為這是鍛煉小朋友記憶力的東西,還有猜是德語、俄語的。
那這究竟是個啥玩意呢?我還真聽說過,是俺爹和俺娘小時候學過的東西,有一次娃她外公曾經提起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什麼鬼,跟我學的拼音完全不一樣,大概是什麼俄羅斯拼音。
結果前兩天我就震驚地發現,這個僵屍特麼死灰複燃了呀!小朋友回來給我說,她們學了一個很奇怪的拼音,她完全不會讀。我還心想,别特麼逗了,拼音也學了,英語也學了,還有你沒聽說過的。然後我一看,就昏了,這玩意也能隔代遺傳的嗎?
我從小就是個好奇寶寶,現在是個好奇媽媽了,不懂的東西就要搞明白,既然要鞭屍這隻僵屍,至少要搞清楚好伐。所以,請聽我八一下這個東西的前世今生。在講它之前,容我先吐槽一下一年級教材的詭異之處。至于兩者之間有啥聯系,看到最後你就明白了。
英語教材的荒謬之處上海一年級小孩學的是牛津版教材,它神就神在不從教字母開始,直接聽和說,當然教材裡是有配圖,但是呢,句子其實太複雜,圖并不能每一張都一眼看出來說的啥。其實我大概能get到編教材老師的點,小baby學語言都是從聽和說開始的。
問題是,一個孩子從生出來開始天天聽他媽唠嗑,到能說出完整的句子,起碼要2年!中間有整整一年甚至更久,他是啞巴狀态的。而且嬰兒學話是在實物環境裡學的,意思是你教他蘋果,你肯定拿一個蘋果給他看、聞、吃,極少有父母孩子剛開始學說話就拿圖片教吧?
如果是一個零基礎,從來沒學過英語的小孩,初次接觸英語教材的狀态,就好像一個後媽,孩子剛出生一個月就逼着他開口講話,天天拿着圖片和字教小孩講話一樣。
這還不算,現在大部分爸媽不管英語水平如何,接受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家長,應付一年級對話還是沒問題的,所以你們感受不到難度。來,我們換一門語言。你們體會一下。
這是一張藏語的句子。我告訴你讀音是“啊措那嘎”(還不是全部哦,僅僅是我愛你的發音),藏語有31個字母,而你從沒學過藏語字母,請問,我今天教你藏語“我愛你”,明天教你藏語“蘋果”,後天教你“我愛蘋果”,一個星期以後,你能不能用藏語進行簡單對話了?沒關系,我會把藏語寫出來給你讀的喲,你隻需要指讀就可以了,親。行不行?就問你行不行吧!
所以學這套英語教材0基礎行不行?當然是不行的,你就是照瓢畫葫蘆,也得把字母認全才能一一對應起來,對不對?好了,結論是除非爹媽準備把小孩放生,所以一年級的娃,普遍自學過26個字母,真正的0基礎是不存在的,就算入學0基礎,靠補課跟上,也得把字母學了。請大家記住這個結論。
語文教材的陷阱講語文教材前,我先扯得遠一點,這段淵源還蠻有意思的,不耐煩可以直接拉到最後看結論。中國人文盲率大概是全世界最低的,而中文字不是注音文字,是象形文字,恰恰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不要看老外教育多先進,實際上老外就是有很多閱讀障礙、學習障礙的人,一輩子讀不了書,這個難題在中國卻是沒有的。
中國當年有茫茫多的文盲,古代會寫字的人占總人口比例其實很少,那麼多的農村人口,都沒受過教育,掃盲運動是怎麼順利進行的呢?就是靠引進了拼音。本來中文字多如牛毛,一個個學過來真的學到吐血,但是有了拼音,一個生字,雖然是象形文字,但是馬上就可以把它讀出來了,拼音是多麼偉大的發明!嚴謹的小夥伴可以去搜一下掃盲教案,拼音都是必教的。
所以拼音是文盲翻身的一大法寶。你去看六十歲以上的大爺大媽發起微信都是嗖嗖的,就是因為他們學過拼音呀!再一個,有沒有發現會中文的老外越來越多了,你禁止他們學拼音,直接上漢字試試!
好了,扯回來。現在一年級語文教材,拼音的課時隻占大概2-3周,美其名曰,讓孩子們直接閱讀。拜托,對于剛剛開始識字的小屁孩來說,直接讀文章的難度大概約等于你讀下面這張表,親,讀一個聽聽呗。所以沒有拼音,靠一學期加上拓展識字部分200-300個字的識字量,猴年馬月才能指望小孩閱讀?
所以幼兒園的小朋友,有時間一定要學拼音,如果實在0基礎入學了,那也一定要繼續補拼音。因為2-3周學完拼音基本上是mission impossible!再加上一條,你拼音都0基礎了,那英語多半也沒怎麼學,構築在26個英語字母體系上的拼音學起來肯定也慢。
就算你沒學過拼音但是學過英語,也很容易把這倆搞混的,所以還沒入學的娃,建議拼音和英語都要提前學,最好幼兒園裡就把該弄混的早點弄混,早混早分清,别等小學再混,那就真混了啊!
好了,現在回到真正的主題,啊、掰、猜、呆是個什麼鬼。這個東西實際上是一個英語字母順序的拼音變調。發音介于英語和拼音之間。這玩意幹嘛的呢?因為初學拼音是根據韻母歸韻母,聲母歸聲母的順序來,bpmfdtnl這樣子的,但是呢,我們的字典又是根據26個英語字母順序排的。
那麼問題來了,隻會拼音不會英語的小孩,就學不會查字典咯。如果就用拼音發音順序排下來,讀起來就會很奇怪。所以就發明出啊、掰、猜、呆這麼一個畸形的四不像來,給不學英語的小孩查字典用。
說了這麼半天,你們明白讓小孩學這個僵屍的神邏輯了吧?打個比方,有一座橋,原先過橋的都是瘸子,所以看橋的大爺就給每個要過橋的人發一根拐杖,讓他們平安過橋,皆大歡喜。現在時代變了,過橋的都是活蹦亂跳的健康人,大爺還是逼着過橋的每人必須拄一拐杖才準過橋,理由兩條,
1、這座橋之前沒有人不拄拐杖過橋,所以現在不管你們啥情況,反正必須把拐杖拄上。2、萬一要遇到不拄拐杖出了安全事故,學不會過橋的,我反正已經發了拐杖,盡到了責任。對于普遍從幼兒園開始就唱字母歌ABCDEFG的娃來說,非要他們學這個啊、掰、猜、呆就是強行發拐杖的行為。而且就像健康人拄拐杖,有可能像邯鄲學步産生副作用一樣,剛剛在一年級上,甚至寒假裡才把拼音和字母分清楚的小孩,很可能因為這個老僵屍的幹擾,又一次暈頭轉向。
所以編教材的老師真的認真考慮一下我的吐槽。另外,我就吐個槽,給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指條路,沒有别的意思哈。孩子還在上學,而且是枚學渣,求給娃減個負,腦子已經不夠用了,再塞個僵屍進去,估計就成漿糊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