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的專業性極強,機關事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計算,必然涉及到幾大系數問題。因此,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弄清楚計算公式中所設定系數的來龍去脈、基本内涵,這是正确計算與核定基本養老金,所必須的。
在并軌後統一的基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中,即現行計算公式中所涉及的計算系數共有以下三項。這就是,實際繳費年限的平均繳費指數;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系數;以及視同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這三大系數的稱謂與叫法盡管不盡相同,各自的基本職能與實際作用各異,但它們作為相對獨立計算系數的客觀現實存在,卻是不容小觑的:
一.實際繳費年限的平均繳費指數問題。這個系數比較直觀,也并不十分抽象。它是反映參保人員個人繳費工資水平,即個人繳費基數與曆年社平工資相輔相成,相伴相生關系的一個重要指标。參保人員的平均繳費指數越高,則本人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水平也就越高,以此為基礎所計算的基本養老金所得也會越高赿多一些。
二.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系數問題。應該說,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系數,實際上它與視同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是性質與作用完全不同的兩碼事。這個系數值規定相對較高,這與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标替代率有關,與新、老計發辦法平穩過渡有關,與養老待遇水平合理銜接有關。在《頭條》平台上,衆多社保寫手把它與視同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混為一談,把它們張冠李戴,這是完全錯誤的,是沒有任何根據可言的。
三.視同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問題。視同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它與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系數,它們之間是平行存在的。視同年限的繳費指數過往是以“隐形”狀态存在着,但它的系數值卻是客觀與既定的,這個系數值實際上是按照整數1存在執行着。現在,這個視同繳費指數已經走上前台,它的權重占比也被大大拓展與提高了,即把它分解細化為職務指數、級别指數和調節指數了。很顯然,參保人員視同繳費指數的絕對值越高,它的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結果也就相應越高的。
感謝閱讀、關注并點贊!歡迎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