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殺問題的校園因素
青少年自殺的社會心理危險因素中學校問題是重要因素。而在學校相關因素中,校園欺淩行為是青少年自殺的重要誘因。有研究顯示,有校園欺淩行為的中學生其自殺發生的風險明顯增加。另外,自殺未遂青少年多存在成績不良、生活滿意度低和自我意識低等現象。受暴和施暴行為共存的青少年比僅有受暴或施暴行為的青少年更容易發生自殺未遂。卷入校園欺淩的青少年易産生各種心理問題和不良行為。
這些學生難以與同伴建立良好關系,成為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問題學生,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關懷和幫助,一部分青少年容易産生對學校和社會不滿的情緒,進一步促使校園欺淩行為的發生;另一部分則會出現自卑、低落的心态,害怕去學校,在學校無安全感或者不快樂,從而造成輕生等過激行為的發生。
根據國外的研究,生活滿意度較低的個體,20年間自殺發生的風險是生活滿意度較高個體的3倍。根據現有的調查,學生的學校滿意度水平較其他生活領域滿意度要低,對學校生活的不滿意可導緻中學生各種不良行為。發現有自殺未遂行為的青少年存在學校滿意度低和學校意識低的現象。
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學校滿意度是生活滿意度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其水平要低于一般生活滿意度, 另外,自我意識與心理健康有密切關系。在青少年階段,自我意識發展尤為迅速,青少年學校意識低則反映了學校生活的壓抑和壓力,長時間處于意識較低的狀态,容易産生悲觀、抑郁等不良情緒,最終導緻自殺行為,企圖逃避現實。
學校應該作為預防青少年自殺及校園欺淩的重要幹預場所。一方面要淨化校園環境,防止校園欺淩的發生;另一方面與欺淩行為有關的青少年應作為重點幹預對象;尤為重要的是,學校心理衛生工作及學生教育者更應該關注這部分學生,重點放在如何創造一些有效的方法來幫助這類學生,而不能簡單地把他們當作問題學生對待甚至排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