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鄭國的實力強大,鄭莊公任周朝的卿士,執掌朝廷大權,他憑借自己的勢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
當時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他不得不依靠鄭莊公處理朝政,卻又對號公十分相信,想讓他代替鄭莊公處理朝政。
鄭莊公知道這件事後,對周平王特别不滿。
周平王非常害怕,趕緊向鄭莊公解釋說,他沒有讓虢公取代鄭莊公的想法。
為了取得鄭莊公的信任,他和鄭莊公互換人質,讓周太子忽到鄭國去做人質,而鄭世子忽則到周朝來做人質,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周鄭交質”。
鄭莊公本來是周平王的臣子,兩個人卻用相互交換人質來表示兩者關系友好,從此周天子失去了對諸侯國的控制能力,中國曆史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去,太子狐從鄭國回來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姬林繼位,史稱周桓王。
周桓王也想讓號公代替鄭莊公當卿士掌管朝政,鄭莊公知道後大怒,派大夫祭足率領兵馬,到周朝的溫地收割麥子,并全部運送到鄭國。
到了秋天,祭足又帶領兵馬到周朝的成周,把那裡的谷子全部割掉,運回鄭國。
從此,兩國之間的關系愈加惡化,彼此間結下了更深的仇恨。
成語“言不由衷”出自《左傳》,由:從;衷:内心。話不是打心眼裡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一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