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切把“道”玄學化的,要麼是無知,要麼是騙子,沒有第三種情況。
一、釋文與釋讀【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道是至大完美的,是至大盈滿的。)
至大的完美如同一直還有缺漏,道的作用不會衰敗。至大的盈滿如同一直在湧流,道的作用不會終結。
(釋文好)
1、大成為何若缺?
“成”是完全,完美;“大成”是至大的完全,完美。
“若”是如同,順從。
道生養一切萬物,所以道是至大完美的。然而每時每刻都會有無數萬物同時出生和消亡,仿佛一直還有沒完沒了的缺漏,故言“大成若缺”。
道的至大完美是動态的,就像始終還有使命沒有完成,所以道才不斷地去完成使命,不知疲倦地生養萬物,永遠不會衰敗,故言“其用不敝”。
任何東西如果已經“大成”到完美無缺,沒有絲毫缺憾,就意味着再也沒有上升空間。
經言“大器免成”,意思是“至大的胸懷不可完成”,跟“大成若缺”的意思是接近的。
“大器”是至大的胸懷、度量、容器。
至大的胸懷是包容宇宙萬物的。道生養萬物,惠澤萬物,包容一切萬物,所以道有至大的胸懷。但是宇宙中每時每刻都會有無數萬物同時出生和消亡,所以至大的胸懷不可完成。
“大器”如果完成,就意味着道的使命完成,道的作用結束,不再生養萬物。因此,道的至大胸懷是動态的,永遠都不可完成,始終沒完沒了,故言“大器免成”。
假如道的至大胸懷已經完成,道就失去了生養萬物的作用,不能再包容萬物。這樣的道不是大道,而是小道,是凍結的道。
2、大盈為何若沖?
“大盈”是至大的盈滿。
“沖”是向上湧流。所謂湧流,就是湧出和流淌,意味着産生和消亡,是動态的。
道是至大盈滿的,但至大的盈滿是動态的,是一直湧流、一直變化發展的,所以道的作用不會終結。如果道的盈滿是靜止不動的,那麼道就不能再生養和包容其他萬物,成了凍結的道。
舉個例子。釋家本是外來文化,但以目前的情況而言,卻比本土道家更活躍,更有活力。為什麼?
釋家傳入中國後,大量吸收并繼承了道家思想中的精華,特别是“大盈若沖”的動态思想。曆經各朝各代,釋家不斷變化改造,與時俱進,從而演變成現在的開枝散葉的釋家。
反觀道家,從春秋戰國後期開始,陰陽家篡改道義、把道家思想包裝成玄學以後,就一直把“大盈若沖”理解成至大的盈滿就是虛懷若谷,是執守虛無,從而遁出凡塵,閉門造車,不思進取。
患有漸凍症的道,是逐步走向終極的道,是沒有活力的道,不能與時俱進地惠澤大衆萬物。這樣的道,若不衰敗還有誰衰敗?
3、辨析
* 成:完全,完美;做完,完成。
* 敝:衰敗,疲憊。
* 盈:豐滿,盈滿,旺盛。
* 窮:終極,極點;達到極點,終結。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zhuō),大赢若绌(chù)。】
(道是至大正直的,是至大工巧的,是至大有餘的。)
至大的正直如同存有偏私,至大的工巧如同拙劣,至大的有餘如同不足。
(釋文好)
1、大直為何若屈?
“大直”是至大的正直。
“屈”是彎曲、偏私。
道對萬物一視同仁,任何萬物隻要有道就能存在,所以道沒有偏私,是至大正直的。
但是“道恒無為”,道自己沒有行事,而是引導萬物自生自養,所以萬物的形狀顔色大小等各有不同。道任由萬物自己這樣,就好像道對萬物有不同的偏私一樣,故曰“道法自然”。
聖人治理天下也是如此。聖人教會大衆結網捕魚和耕種馴養的方法,引領大衆自己作為、自生自養,各自追求自己的生活。大衆可以經商、上班、搞科研、搞娛樂,還可以躺在床上等着天上掉餡餅……,任由大衆自己作主。因此有人富貴、有人貧賤、有人悲歡,還有人忿忿不平,就好像聖人有偏私一樣,讓甲成首富而讓乙成乞丐,讓甲成貴人而讓乙成階下之囚。
故言“大直若屈”,至大的正直如同存有偏私。
2、大巧為何若拙?
“大巧”是至大的工巧。
“拙”是笨拙、粗劣。
道生養萬物,但萬物千姿百态,精彩紛呈,就像是用鬼斧神工精心雕琢而成,所以道是至大工巧的。然而萬物美醜善惡、高矮胖瘦互相混雜,清濁同流,好壞不分,仿佛粗制濫造、笨拙不堪。故言“大巧若拙”,至大的工巧如同拙劣。
3、大赢為何若绌?
“赢”是有餘。“大赢”是至大的有餘。
“绌”是不足。
道生養萬物,盡管萬物無邊無際、無窮無盡,但是道始終遊刃有餘,毫不費勁,所以道是至大有餘的。然而每時每刻都會有無數萬物同時出生和消亡,仿佛無論再怎麼努力,道都不能完成使命,猶如不足。故言“大赢若绌”,至大的有餘如同不足。
【噪勝蒼,青勝然。清靜為天下定。】
此起彼伏的喧鬧勝過蒼涼荒蕪的死寂,綠意盎然的生機勝過烈焰焚燒過後的毀滅。清正廉潔,穩定平和,就能使天下安定。
(釋文好)
1、噪為何勝蒼?
“噪”是蟲鳥争鳴,喧鬧。
“蒼”是蒼白,荒蕪蒼涼,表示一片死寂。
道的至大完美和至大盈滿都是動态的,是充滿活力的,是變化發展的,所以道的作用永不衰敗、永不終結。
萬物此起彼伏,生生不息,是道在發生作用。
生生不息,永遠充滿活力,是道的精神,是道家文化的靈魂。
如果隻有死寂而沒有生機,那是因為道失去了作用,沒有引領萬物自生自養。因此,蟲鳥争鳴、人歡馬叫、此起彼伏的喧鬧勝過蒼涼的死寂,故言“噪勝蒼”。
2、青為何勝然?
“青”是青翠,是東方的顔色,是太陽升起的方位,比喻綠意盎然的生機。
“然”是“燃”的本字,意思是燃燒,焚燒。
經言“大盈若沖”,至大的盈滿如同一直湧流,噴湧流淌的是生機,猶如萬物争奇鬥豔,此起彼伏。烈焰焚燒是激烈地毀滅,毀滅過後的是蒼涼死寂,故言“青勝然”。
3、清靜為何能天下定?
“清”是清正廉潔。
“靜”是穩定平和。
萬物隻要有道就能存在,因此道沒有偏私,是清正的。道生養萬物,但不占有和主宰萬物,因此道是大公無私的,是廉潔的。
一個字“清”,清正廉潔。
經言:“噪勝蒼,青勝然。”意思是說:“要有此起彼伏的喧鬧,要有綠意盎然的生機,但不要蒼涼的死寂和烈焰焚燒過後的毀滅。”
換言之,就是要穩定平和地生生不息,故言“靜”。
道曰:隻要清正廉潔、穩定平和,就能使天下安定。
侯王以道治理天下也是如此,隻要做到“清靜”二字,即清正廉潔,穩定平和地生生不息,就能使天下安定。
4、辯證“噪勝蒼,青勝然”
楚簡本作“噪勝蒼,青勝然”,帛書甲本作“趮勝寒,靓勝炅”,河上公、王弼等所有傳世本作“躁勝寒(或躁勝滄),靜勝熱(或靖勝熱)”,意思都差不多。唯獨通行本篡改為“靜勝躁,寒勝熱”,顯然背道而馳,獨一無二。
二、道理
1、容易混淆的十個至大
(1)第一種角度
道有大器——至大的胸懷。
道有大音——至大的聲音。
道有大象——至大的景象。
道是大白的——至大的光亮。
道是大方的——至大的端方正直。
(2)第二種角度
道是大直的——至大的正直。
道是大巧的——至大的工巧。
道是大赢的——至大的有餘。
道是大成的——至大的完美、完全。
道是大盈的——至大的盈滿。
2、十個至大的含義
(1)大器免成
至大的胸懷是包容宇宙萬物的,然而每時每刻都會有無數萬物同時出生和消亡,所以至大的胸懷不可完成。大器如果完成,就意味着道的使命完成,道的作用結束,不再生養萬物。
(2)大音希聲
至大的聲音是所有萬物都必須響應的聲音。萬物必須要有道才能存在,否則就不能存在,所以萬物必須要響應道的号召。道的号召就是道的聲音;這種聲音沒有聲響,也不需要聲響;任何萬物都必須自覺響應,否則就不能存在。
(3)大象無形
道生養萬物,至大的景象就是宇宙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的萬物,所以沒有形狀,所以道有大象。
(4)大白如辱
至大的光亮如同被埋沒。道是至大光亮的,因為萬物都必須要響應道并且要有道才能存在。萬物必須有道才能存在,所以道是存在于任何萬物中的,如同被埋沒在萬物之中,故言“大白如辱”。
(5)大方無隅
至大的端方正直沒有邊角。道對萬物一視同仁,萬物隻要有道就能存在,毫無偏私,所以道是至大端方正直的。但是萬物散播寰宇,無邊無際、無窮無盡,所以沒有邊角。
(6)大直若屈
至大的正直如同存有偏私。道對萬物一視同仁,萬物隻要有道就能存在,毫無偏私。但是萬物形态各異,好像道對萬物區别對待,有不同的偏私。
(7)大巧若拙
至大的工巧如同拙劣。道生養萬物,萬物形成的世界巧奪天工。然而萬物美醜善惡互相混雜,好壞不分,仿佛粗制濫造、拙劣不堪。
(8)大赢若绌
至大的有餘如同不足。道生養萬物,盡管萬物無窮無盡,始終遊刃有餘,所以道是至大有餘的。然而每時每刻都會有無數萬物同時出生和消亡,仿佛無論再怎麼努力,道都不能完成使命,猶如不足。
(9)大成若缺
至大的完美如同一直還有缺漏。道生養一切萬物,所以道是至大完全的。然而每時每刻都會有無數萬物同時出生和消亡,仿佛一直還有沒完沒了的缺漏。
(10)大盈若沖
至大的盈滿如同一直在湧流。道生養萬物,惠澤萬物,包容一切萬物,所以道是至大盈滿的。然而每時每刻都會有無數萬物同時出生和消亡,所以道的盈滿是始終湧流的,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是不斷進步的。
本章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