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容器常見結構形式有哪些?壓力容器通常是由闆、殼組成的焊接結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壓力容器常見結構形式有哪些?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壓力容器通常是由闆、殼組成的焊接結構。
7種殼:圓柱形筒體(圓柱殼)、球罐(球殼)、橢圓形封頭(橢圓殼)、碟形封頭(球殼 環殼)、球冠形封頭(球殼)、錐形封頭(錐殼和環形闆)和膨脹節(環殼)
4種闆:平蓋/平封頭(圓平闆)、環形闆(外半徑與内半徑之差大于10倍的闆厚)、法蘭(環:外半徑與内半徑之差小于10倍的闆厚)、管闆(彈性基礎圓平闆)
上述可以組合成各種壓力容器結構形式,再加上密封元件、支座、安全附件等構成一台完整的壓力容器。
筒體的作用是提供工藝所需的承壓空間,是壓力容器最主要的受壓元件之一,其内直徑和容積往往需由工藝計算确定。圓柱形筒體和球型筒體是工程中最常用的筒體結構。
筒體直徑小于1000mm可用無縫鋼管制作。直徑較大時,可用鋼闆在卷闆機上卷成圓筒或用鋼闆在水壓機上壓制成兩個半圓筒,再用焊縫将兩者焊接在一起,形成整圓筒。由于該焊縫的方向和圓筒的縱向(即軸向)平行,因此稱為縱焊縫。随着容器直徑的增大,可能有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縱焊縫。
組合式筒體:筒體的器壁在厚度方向是由兩層或兩層以上互不連續的材料構成。組合式筒體結構和制造方式又可分為多層式和纏繞式兩大類。
封頭:根據幾何形狀的不同,封頭可以分為球形、橢圓形、碟形、球冠形、錐殼和平蓋等幾種。其中球形、橢圓形、碟形和球冠形封頭又統稱為凸形封頭。
當容器組裝後不需要開啟時,封頭可直接與筒體焊在一起,從而有效的保證密封、節省材料和減少加工制造的工作量。對于因檢修或更換内件的原因而需要多次開啟的容器,封頭和筒體的連接應采用可拆式的,此時在封頭和筒體之間就必須要有一個密封裝置。
密封裝置:壓力容器需要很多的密封裝置,如封頭與筒體間的可拆卸連接、容器接管與外管道間的可拆連接以及人孔、手孔蓋的連接等。
法蘭連接是一種應用最廣的密封裝置,它的作用是通過螺栓連接,并通過擰緊螺栓使密封元件壓緊而保證密封。法蘭按其所連接部件分為容器法蘭和管道法蘭。用于容器封頭與筒體之間,以及兩筒體間連接的法蘭叫容器法蘭;用于管道連接的法蘭叫管道法蘭。
開孔與接管:由于工藝要求和檢修的需要,常在壓力容器的筒體或封頭上開設各種大小的孔或安裝接管,如人孔、手孔、視鏡孔、物料進出口接管及安裝壓力表、液面計、安全閥、測溫儀表等接管開孔。
手孔和人孔是用來檢查、裝拆和洗滌容器内部的裝置。手孔内徑要使操作人員的手能自由的通過。
手孔的直徑不應小于150mm。直徑大于1000mm的容器不宜再設手孔,而改設人孔。
常見的人孔形狀有圓形和橢圓形兩種,為使操作人員能自由出入,圓形人孔的直徑至少應為400mm,橢圓形尺寸一般為350mm*450mm。
筒體或封頭上開孔後,開孔部位的強度被削弱,并使該處的應力增大,這種削弱程度随開孔直徑的增大而加大,因而容器上應盡量減少開孔的數量,尤其要避免開大孔。對容器上已開設的孔,還應進行開孔補強設計,以确保所需的強度。
支座:壓力容器靠支座支承并固定在基礎上。立式容器支座有腿式支座、支承式支座、耳式支座和裙式支座四種;球形容器多采用柱式或裙式支座;卧式容器常采用鞍座。
安全附件:由于壓力容器的使用特點及其内部介質的化學工藝特性,往往需要在容器上設置一些安全裝置和測量、控制儀表來監控工作介質的參數,以保證壓力容器的使用安全和工藝過程的正常運行。
壓力容器的安全附件主要有安全閥、爆破片裝置、緊急切斷閥、安全聯鎖裝置、壓力表、液面計、測溫儀表等。
上述六大部件(筒體、封頭、密封裝置、開孔接管、支座及安全附件)即構成了一台壓力容器的外殼。對于儲存用的容器,這一外殼即為容器本身;對于用于化學反應、傳熱、分離等工藝過程的容器,則需在外殼内裝入工藝所要求的内件,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産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