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胎盤附着于子宮體部的後壁、前壁或側壁。若胎盤附着于子宮下段,甚至胎盤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内口處、其位置低于胎兒先露部,稱為前置胎盤(placenta?previa)。
前置胎盤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的嚴重并發症,處理不當能危及母兒生命安全。其發生率國内報道為0.24%~1.57%,國外報道為1.0%。前置胎盤患者中85%~90%為經産婦,尤其是多産婦其發生率可高達5%。
主要病因:
1、子宮内膜病變或損傷:比如多次刮宮、剖宮産手術瘢痕,引起子宮内膜炎,子宮内膜缺損,血液供應不足,為了攝取足夠營養,胎盤代償性擴大面積,伸展到子宮下段。
2、胎盤面積過大:如雙胎的胎盤面積較單胎為大而達到子宮下段。雙胎的前置胎盤發生率較單胎高一倍。
3、胎盤異常:如副胎盤,主要胎盤在子宮體部,而副胎盤則可達子宮下段近宮頸内口處。
4、受精卵滋養層發育遲緩:當受精卵達子宮腔時,尚未發育到能着床的階段而繼續下移植入子宮下段,并在該處生長發育形成前置胎盤。
症狀妊娠晚期或臨産時,發生無誘因的無痛性反複陰道流血是前置胎盤的主要症狀,偶有發生于妊娠20周左右者出血是由于妊娠晚期或臨産後子宮下段逐漸伸展,宮頸管消失,或宮頸擴張時而附着于子宮下段或宮頸内口的胎盤不能相應地伸展,導緻前置部分的胎盤自其附着處剝離,使血窦破裂而出血初次流血量一般不多,剝離處血液凝固後,出血可暫時停止偶爾亦有第一次出血量多的病例。随着子宮下段不斷伸展,出血往往反複發生且出血量亦越來越多。陰道流血發生時間的早晚、反複發生的次數出血量的多少與前置胎盤的類型有很大關系。
完全性前置胎盤往往初次出血的時間早,約在妊娠28周左右反複出血的次數頻繁,量較多,有時一次大量出血即可使患者陷入休克狀态;邊緣性前置胎盤初次出敵國發生較晚多在妊娠37~40周或臨産後,量也較少;部分性前置胎盤初次出血時間和出血量介于上述兩者之間。部分性或邊緣性前置胎盤患者破膜有利于胎先露對胎盤的壓迫,破膜後胎先露若能迅速下降,直接壓迫胎盤流血可以停止。由于反複多次或大量陰道流血患者可出現貧血,貧血程度與出血量成正比,出血嚴重者可發生休克胎兒發生缺氧、窘迫,甚至死亡。
胎盤低置:在孕28周之前,B超提示胎盤位置太低接近宮頸口,為胎盤低置。随着孕周的逐漸增大子宮也在逐漸增大,有一部分人的胎盤的生長方向是向上的所以到孕晚期胎盤就位置是位于子宮的中部或下部,對于自然分娩是完全沒有影響的。還有一少部分分的胎盤生長方向是向下的,那麼這樣就會發展為前置胎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