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益生菌也是藥嗎
第二章:動脈硬化檢測 測出你的血管年齡
第三章:10種與遺傳密切相關的疾病
如果說益生菌也是藥物的話,那麼我們平時喝點酸奶是不是就可以治病了呢?酸奶中的益生菌是不是真的可以當做藥物呢?益生菌又是怎麼治病的呢?
益生菌也是藥嗎
有一位女性患者,患有尿路感染,但一用抗生素就出現腸道功能紊亂乃至腹瀉。去醫院就診時,醫生給她開了一種調節腸道菌群平衡的藥物,為了讓她更容易理解,大夫說其實就是益生菌。這個詞對這位患者不陌生,她知道酸奶裡就有益生菌。她很迷惑,益生菌也是藥嘛?如果益生菌能治病,那喝酸奶不吃藥行不行?她有點懷疑醫生是為了收入多給她開了不必要的藥物,可又不敢貿然詢問。
益生菌的作用?益生菌也是藥嘛?如果是,那這是用來治療什麼疾病的?藥物中的益生菌和酸奶中的有哪些不同?
益生菌學名 微生态調節劑
益生菌(probiotics)源于希臘語“對生命有益”,它們是長在人體腸道内,通過改善人體腸道菌群微生态平衡而發揮對健康有益作用的活菌制劑及其代謝産物的總稱。在醫學上又被稱為微生态調節劑。
國内常用微生态調節劑
中國和世界上很多國家一樣,缺少益生菌制劑相關規定,國家标準制定部門已經開始讨論如何規範益生菌市場,并已經出台了“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種名單”等相應法規,對在食品和添加劑中添加益生菌有了相關的規定。例如含有益生菌的酸奶、酸奶酪、酸豆奶等食品屬于保健食品,食用後可能對身體有益。
若把益生菌做成微生态制劑,就成為保健藥品,但不像其他藥品一樣具有很快的藥效。由于我國目前對保健品與藥品的界限劃分比較模糊。所以,國内獲得國藥準字批号作為藥物出售的單一菌種的制劑有麗珠腸樂、回春生(雙歧杆菌)、金雙歧(雙歧杆菌)、促菌生(蠟樣芽胞杆菌)、整腸生(地衣芽胞杆菌)、米雅(酪酸菌芽胞活菌制劑)、降脂生(腸球菌)、抑菌生(枯草杆菌)等。國内獲得國藥準字批号作為藥物出售的多菌聯合制劑有媽咪愛(枯草杆菌和腸球菌),培菲康(雙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糞鍊球菌)和乳康生(蠟樣芽胞杆菌和幹酪乳杆菌)等。
酸奶能代替微生态調節劑嗎?
由于微生态調節劑的作用完全取決于活菌的質量與數量,隻要益生菌數量足夠,存活良好,無論是通過食品吃進去還是藥品服進去,應該說都是可以的,不過,怎樣确定益生菌的數量與質量,确實是日常生活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先吃酸奶等含益生菌食品,效果不佳,再換用制成藥品的制劑也是可以的。不過需注意如果酸奶含益生菌數量少,且一些人不适合飲用時,可考慮使用被批準為藥物的制劑。
輔助治療也請遵醫囑
微生态調節劑一般隻是輔助治療,沒有必須使用之說。如果患者因細菌感染,使用廣譜抗菌藥物後,出現腹瀉,吃酸奶後無效或不宜吃酸奶,在醫生排除了消化道病原菌感染,且确實存在腸道菌群比例失調的情況下,可酌情使用,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開藥,并請在服用前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尤其是其中的注意事項。
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腸易激綜合征等也可考慮使用。有研究顯示每日飲用1~2杯含益生菌的B益暢菌酸奶,連續飲用2周,可以加快老年人和女性的腸道蠕動時間,明顯改善便秘症狀。
益生菌并非對人人有益
國内外有報道顯示:服用益生菌食品或藥品後,益生菌有可能通過腸道進入血液,造成菌血症甚或敗血症,如果益生菌停留在心髒瓣膜上,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也有因服用含益生菌食品或藥品出現D-乳酸酸中毒者,個别出現過敏反應。所以,使用益生菌,也應該慎重,尤其是一些重危病人、免疫功能低下、重症胰腺炎、先天性心髒病、風濕性心髒病、消化性潰瘍、胃腸道手術後的病人。
2008年,荷蘭烏得勒支大學醫學中心研究者在柳葉刀雜志上報道了益生菌可能會引起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腸道緻命性局部缺血危險。由于益生菌對目前多種抗菌藥物不敏感,具有耐藥性,所以,在腸道内,也有可能把自身的耐藥基因轉移給其它敏感細菌,導緻其它細菌産生耐藥性。所以,還不能說益生菌對所有人都有益。
益生菌必須是“活菌”
重危病人、免疫力極其低下病人、胃酸過多的人、胃腸道手術後的病人、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重症胰腺炎患者不宜,最好事先咨詢醫生;
益生菌産品的功效重在“活”,必須低溫冷藏保存。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中活性益生菌的數量。一般保質期在1個月内,冷藏溫度控制在2~10℃左右。建議放入冰箱保鮮層,避免在溫度太高或者直射光下保存,這樣會引起裡面活菌過度發酵,口味變酸,保健效果受影響。不宜購買常溫下出售的益生菌食品或需要冷藏而未冷藏的藥品。
益生菌的活性會随着溫度升高而提升并進入發酵過程,長時間常溫保存容易造成産品口味變化。當溫度超過60℃時,益生菌即進入衰亡階段。因此,益生菌産品最好是在冷藏條件下取出後直接食用,避免微波爐、煮沸等高溫加熱,也必須用溫開水送服,如果用超過60℃的開水送服,效果不好。如果患者正在使用某種抗菌藥物,而益生菌恰好對其敏感,則益生菌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效果會不好。
一般來說,每天喝1瓶(約100ml相當于含100億個活性乳酸菌計)活菌酸奶就能滿足人體需要。 藥品制劑按說明書使用。
益生菌産品雖然可以單獨食用,但最佳食用時間為飯後。因為食物中和胃酸後,更有利于活菌不被胃酸破壞順利到達腸道發揮作用,所以飯後飲用或服用效果更佳。
總之,益生菌并非萬能,目前國内外醫學界并不推薦所有人都去使用,隻有在身體健康狀況需要時正确地使用,才能獲益。
動脈硬化檢測 測出你的血管年齡
他是體育專業的教授,培養過許多出色的運動員。由于自覺身體健康,所以雖然已經72歲,仍時常和年輕人一起踢足球,而且很少去醫院體檢。突然有一天,在運動中,他出現劇烈的“腿肚子”痛,便來到我院就診。經動脈硬化檢測,證明其下肢動脈有嚴重的狹窄,血管超聲也證實,他的股動脈出有許多血管硬化斑。
血管的老化或提前老化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有的人自覺身體身好,從不去醫院看病,等到突然出現身體明顯不适才去就醫,這時已失去了最佳的預防和治療機會。
血管也有年齡嗎?
像人的實際年齡一樣,血管也有相應的年齡.血管的年齡實際上是指人體動脈,尤其是大的動脈血管的功能狀态。目前發生猝死的數字逐年增高,其中大部分是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而所有心腦血管疾病都由血管功能紊亂、血管亞健康及血管疾病所導緻。
動脈血管被稱為彈性血管,具有收縮和舒張功能,調節血液的灌注和運行。随着年齡的增加,動脈血管的彈性會逐漸降低,僵硬度不斷增高,稱為動脈硬化。因此,人體大動脈的僵硬度代表了血管年齡。
血管年齡與哪些因素有關?
血管年齡不僅與人的實際年齡有關,還與遺傳背景、生活方式、工作環境、飲食習慣以及全身健康狀況等有關。血管年齡可能會比人的實際年齡高或低,血管年齡越高反映動脈僵硬度越高,患心腦血管病的風險越大。
檢測血管年齡有什麼用?
由于動脈血管遍布全身各器官,測量血管年齡也是對全身健康狀況的總體評價,同時也有助于提早防治動脈硬化性疾病。
如何自檢和檢測?
血管的年齡代表了動脈硬化的程度,而動脈硬化是一個緩慢變化的過程,最初沒有明顯的特異性症狀, 但可以根據誘發因素評價一下自已的飲食習慣是否以肉食為主,生活中是否缺少體力活動,是否長期大量吸煙,是否長期感到心理壓力。如果這些因素都存在,則血管年齡可能高于正常同齡人。另一方面,高血脂、高血壓和高血糖是動脈硬化的促發因素和伴随疾病。
在動脈硬化發展過程中,血管功能紊亂,不能正常收縮和舒張,導緻組織器官缺血,全身機能下降,可以出現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視物模糊,心慌胸悶、頭暈耳鳴、手足發涼、下肢張痛、情緒改變等。
40歲以上的人,應該定期到醫院接受動脈硬化檢測,這種檢測是通過計算脈搏波傳導速度的方法,測量出人的血管年齡,如果測出的血管年齡小于實際年齡,說明血管健康狀況良好,反之則提示發生心腦血管病的隐患增加,有必要及早防治。
血管年齡大于實際年齡怎麼辦?
一旦出現動脈硬化很難使其逆轉,但可以阻止其進展的速度,穩定病情。食用植物蛋白(如豆制品)、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高纖維素的食物、低鹽飲食、植物油;少吃高膽固醇飲食,如骨髓、肥肉、内髒、海鮮、蛋黃等。生活上堅持體力活動,注意控制體重、不吸煙、保持愉悅心情,這些都可以減緩動脈硬化的進展。
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人,應到醫院進行正規治療。目前也有一些中西藥對動脈硬化的改善有一定作用,患者應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人在運動時對血液的需求量會增大,如果血管狹窄,就無法滿足運動時的血液需求,出現缺血性疼痛。當休息一會兒後,疼痛可以緩解。所以,如果你運動甚至平常多走一會兒路,就感到“腿肚子”不舒服,需要休息一下才能好的話,就應當考慮到自已是否患有動脈硬化。這時最好的辦法是到醫院檢查一下。
10種與遺傳密切相關的疾病
衆所周知,遺傳因素是導緻某些疾病的重要理由。也就是說,人們所患的某些疾病可能是“與生俱來”的。那麼,哪些疾病與遺傳的關系最為密切呢?近日,美國亞特蘭大醫學院的詹尼弗舒博士在美國“父母”網站上撰文指出,有10種常見病與遺傳的關系最為密切,人們應對此類疾病提高警惕。這些與遺傳密切相關的疾病是:
1.高血壓
研究發現,父母都患有高血壓的人,其患此病的幾率可高達45%。此類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應減少食鹽的攝入量,多吃富含鉀的水果和蔬菜(如香蕉、核桃仁、菠菜等),并戒煙限酒,堅持每天進行身體鍛煉。此外,此類人至少應每年監測一次血壓,以便及早發現和治療高血壓。
2.糖尿病
父母都患有糖尿病的人,其患此病的幾率是父母未患此病者的15~20倍。此類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應堅持每天進行身體鍛煉,并合理地調整飲食結構。在45歲後,此類人應每隔3年做一次糖尿病的常規檢查。
3.哮喘
父母都患有哮喘的人,其患哮喘的幾率可高達60%。此類有哮喘家族史的人不可居住在含有大量緻敏原、可誘發哮喘的環境中。
4.抑郁症
與正常人相比,父親或母親患有抑郁症的人患此病的幾率可增加10~30倍。此類人若出現了悶悶不樂、體重顯着增加或減少、失眠或睡眠過多等症狀,應及時去醫院進行診治。
5.乳腺癌
流行病學的調查資料顯示,母親患有乳腺癌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可高達5%~10%。此類人若出現了乳頭濕疹、溢液、皺縮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6.胃癌
父親或母親患有胃癌的人,患胃癌的幾率比父母均未患此病的人高3倍。此類人應定期去醫院進行胃鏡檢查和幽門螺杆菌檢測。
7.老年癡呆
父親或母親患有老年癡呆的人,患此病的幾率可比父母均未患此病的人高4倍。此類人在50歲後應定期去醫院進行智力方面的檢測。
8.肥胖症
調查數據顯示,有25%~40%的肥胖症患者,其病情都是由遺傳因素導緻的。因此,父親或母親患有肥胖症的人應堅持每天進行身體鍛煉,并制約脂肪和甜食的攝入量。
9.骨質疏松症
女性骨質的健康狀況與其母親非常參考。因此,母親患有骨質疏松症的女性應經常吃一些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并應多曬太陽。
10.勃起功能障礙
心理障礙、心髒病、糖尿病和高血壓是導緻勃起功能障礙最常見的病因。而這些疾病均與遺傳密切相關。因此,男性在發生勃起功能障礙後,可根據自己的家族病史找到罹患此病的根本理由,并進行相應的治療。
結語:酸奶嚴格來說也可以當做是保健食品,酸奶中的益生菌雖然也是有效果的,但是相對來說效果并不是很明顯。當然常喝酸奶對人體還是有很多的好處的哦!(文章原載于《大衆健康》,刊号:2012年第4期,作者:呂曉菊,李方潔,金相,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