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被刺卡了怎麼辦?朋友圈就流傳各種急救方法:拍背、喝醋、大口進食、伸手往外摳、用勁咳…這些方法“科學”嗎?看專家怎麼說。
文/記者 陳麗君 圖文編輯/劉昭
解讀專家>>>
劉建華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
劉芳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複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
在生活中,我們吃魚時難免會被魚刺卡喉,那麼這時我們應該怎樣辦?
首先,我們要初步明确是否有魚刺卡喉。患者可嘗試吞咽唾液幾次,進行确定。因為有時進食過快,魚刺可擦傷粘膜,造成一種魚刺卡喉的假象,這種情形在臨床中較常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複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劉芳指出,“真正魚刺卡喉的感覺是吞咽時有明顯的異物感和刺痛,且常持續固定在一個部位,病人能明确指出相應位置,而無吞咽動作時疼痛不明顯。”
▍網傳急救方法并不靠譜
面對魚刺卡喉的情況,朋友圈流傳着許多“偏方”或者“小竅門”,例如吞咽飯團或菜團、用力咳嗽、喝醋以及手指伸向喉嚨往外摳等,這些方法是否有效呢?
小竅門1:大口吞咽飯團或菜團(錯誤)
原因:我們應該都聽說過,魚刺卡喉後要大口吞咽飯團或菜團,以囫囵吞棗的方式将魚刺帶入胃中。其實不然,這樣做存在一定危險性。因為咽喉食管較為柔軟,用飯團擠壓尖銳魚刺,就如釘釘子一樣,會把魚刺越擠越深,刺入粘膜内。同時也可能把魚刺推入咽喉的深部,導緻魚刺更難取出。而且咽喉食管周圍有許多大血管,魚刺刺傷血管後可造成大出血,或者刺破粘膜造成感染、化膿、形成膿腫。因此魚刺卡喉後,絕不能使用大口吞食的方法。
▲魚刺卡喉後,這樣大口吃飯是“幫倒忙”的
小竅門2:手指摳喉嚨(錯誤)
原因:魚刺卡喉後,人們能想到的最直接的方法是用手指伸向喉嚨往外摳,希望把魚刺摳出來。針對這種方法,劉芳強調,用手指刺激咽後壁引發嘔吐,是一種急救方法。但往外摳魚刺不正确,向外摳容易挖傷粘膜,加重疼痛等負作用。
小竅門3:使勁咳嗽(錯誤)
原因:如果魚刺刺入較深,此法通常無濟于事。因為魚刺細小,受力面積也就小,咳嗽的沖擊氣流難以把魚刺咳出。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劉建華建議:發現卡到魚刺,不能再咽東西,可低頭往外咳,簡單處理後魚刺仍不出來,則應盡快就醫檢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處理比較安全。
“流傳最廣”偏方:喝醋(錯誤)
原因:醋确實會在一定環境下達到軟化魚刺的目的,但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魚刺卡喉喝醋時,醋液在喉嚨隻停留幾秒鐘,就進入到了胃部,無法在骨頭滞留的地方停留從而達到軟化效果。另外,淡醋是不能軟化魚刺、魚骨的,濃醋不但沒有效果,還會燒傷口腔、咽喉和食道黏膜,導緻食道狹窄粘連。因此喝醋對軟化魚刺作用不大。
▲喝醋也并沒有什麼卵用
據劉建華介紹,原本卡到魚刺後在耳鼻喉門診就可由醫生取出,但不少患者盲目使用所謂的急救方法,以緻魚刺進入食道,單憑肉眼很難發現,需要吞鋇棉做食道造影。若咽喉、食道已經紅腫潰爛,治療更加困難,必須等消炎消腫後才能取出魚刺。
總之,魚刺卡喉情況不同,處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論,依靠網傳的急救方法不但不能救命,可能會延誤病情,增加治療難度。
▲還是及時就醫最靠譜
▍正确的處理方法看這裡
如果遇到魚刺卡喉,那麼正确的方法是什麼呢?劉芳強調,首先應立即停止進食,盡量減少吞咽動作。将壓舌闆(在家中可用筷子、牙刷)放在舌部前2/3處,輕輕平壓,觀察整個口咽部,如看見有魚刺,刺不大,紮得不深,可用稍長的鑷子或筷子鉗住,輕輕拔出來;若魚刺位置較深、較大或看不見魚刺,應及時就醫。
劉建華建議,要防止卡到魚刺、魚骨,吃魚時盡量細心,放慢吃飯速度,同時不要大聲喧嘩、說笑,孩子吃魚則需要家長把刺挑幹淨。家長有時會把飯菜拌在一起喂孩子吃,可能其中有些小刺沒發現,卡到了咽喉。如果孩子不願張口、不願進食,家長需要帶他們到耳鼻喉科看一看。
除了孩子,老人出現無原因的喉嚨梗塞感、飲食嘔吐等,都要考慮魚刺卡喉或有異物的可能,需盡快到耳鼻咽喉科檢查治療。
(本文由北京科技報社全媒體中心采編制作,部分配圖源自網絡。原創作品,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新媒體編輯/黃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