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老人要警惕藥源性疾病

老人要警惕藥源性疾病

健康 更新时间:2025-11-22 07:48:07

  藥源性疾病在臨床上有多種類型,老年人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過敏性。

  輕度的過敏可出現發熱、皮疹、浮腫、嗜酸性細胞增多;嚴重者則表現為過敏性休克,甚至緻死。最常引起過敏的藥物除抗生素(青黴素最多見)外,還有磺胺類、保泰松、消炎痛、炎痛喜康等。

  功能性。

  有的藥物可促使造血功能、肝腎功能發生障礙。造血功能不良可出現白細胞減少、血小闆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例如氯黴素、頭孢菌素、氟脲嘧啶等,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礙;四環素、利福平可導緻肝腎功能障礙;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可造成腎功能不全等。

  感染性。

  濫用抗生素或抗生素并用激素,容易導緻雙重感染,或引起多菌性敗血症。癌變。有些藥物使用不當可能會誘發癌症。諸如蛋白同化劑可誘發肝癌,雌性激素可能誘發子宮内膜癌等。

  大多數藥源性疾病在停藥後可逐漸自愈,但也有少數嚴重反應比原發病更兇險。如鍊黴素引起的藥源性耳聾,慶大黴素引起的急性腎功能衰竭等。

  老年人容易發生藥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1.藥物的吸收。

  老年人胃腸粘膜細胞數量減少,消化道蠕動功能降低,胃酸分泌減少,加之腸道動脈硬化,使血運減少。這些因素均可影響所服藥物的吸收,從而降低其療效。

  2.藥物的代謝。

  藥物要在肝髒氧化、還原和水解,老年人代謝比較緩慢。随着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也逐漸降低,容易發生變态反應,因而易引起敏感和中毒。

  3.藥物的排洩。

  老年人的腎單元随年齡增加而減少,腎小球濾過率及腎血流量減少,藥物的排洩受到限制,從而出現藥物的蓄積。

  4.藥物的分布。

  老年人體内的水分和肌肉組織逐漸減少,而脂肪所占比例相對增加,使一些親脂性藥物容易在脂肪内蓄積,因此,老年人的用藥數量、劑量和次數均應減少。

  若想減少與避免藥源性疾病的發生,應采取以下措施:

  1.嚴格掌握用藥原則,能少用或不用藥的盡量少用或不用。

  2.老年人雖常表現一身數病,但有些“病”其實是一種随肌體老化而産生的“自然現象”,如骨質疏松、腰腿痛、食欲減退、失眠等。對此,若能注意自我保健調節,通過飲食調理,合理參加體育運動,控制生活節奏,理療和心理治療等,是可以不用服藥而改善症狀的。

  3.老年人中常出現的肥胖、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彼此之間是有内在聯系的,對此,要抓住主要矛盾積極治療,不可多種藥物一擁而上。隻要抓住主要矛盾,并輔以積極的非藥物療法,這些病是可以隻用少數藥物就可以控制的。

  4.注射用藥對老年人産生的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較其他方式嚴重,所以,應盡量多采用口服藥物治療,隻有在危、重、急和無法選擇口服藥等情況下,才宜選擇注射用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