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魚小魚針尾病怎麼治療?孔雀魚是最好繁殖的熱帶魚之一,也是水族市場上非常常見的觀賞魚品種尤其是剛開始養魚的朋友,都非常喜歡養孔雀魚,很想體驗一下自己養孔雀魚繁殖的樂趣但是孔雀魚繁殖過程中,小魚的照顧這個細節卻很多愛好者容易忽略掉,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孔雀魚小魚針尾病怎麼治療?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孔雀魚是最好繁殖的熱帶魚之一,也是水族市場上非常常見的觀賞魚品種。尤其是剛開始養魚的朋友,都非常喜歡養孔雀魚,很想體驗一下自己養孔雀魚繁殖的樂趣。但是孔雀魚繁殖過程中,小魚的照顧這個細節卻很多愛好者容易忽略掉。
最常見就是母魚在隔離盒裡面生下小魚之後,直接把小魚留在隔離盒裡面去飼養,導緻小魚非常容易得針尾。針對這個問題,咱們《養魚說》也接到很多魚友的反饋,那麼這篇文章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針尾的問題。
孔雀魚針尾兩大原因首先,孔雀魚針尾其實有兩種主要的原因。另一種原因是遺傳的,也就是針尾它是有一定的概率遺傳給小孔雀魚,一般就是由針尾的大魚生下小魚之後。不過這種不常見,概率也不是很高。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在狹窄的空間裡面,孔雀魚苗是非常容易得針尾的,尤其是部分孔雀魚苗體質比較差的。哪怕是成年的孔雀魚,長期養在比較狹小的空間裡面,也比較容易得針尾。
水質酸堿度也是原因之一,請别忽略
最後一點大家容易忽略的,就是水質的酸堿度,也就是ph值。一般孔雀魚是不喜歡太酸的水質的,因此如果太久沒有換水,導緻水質過老,呈現酸性的水質的話,孔雀魚也容易得針尾。這種情況常見在一些成年的孔雀魚,在體質不佳的情況下,又是在比較酸的老水裡面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大”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魚缸要大,要大!那麼針對孔雀魚的針尾病,主要解決方法也是從它的患病緣由開始處理。首先養魚的空間要足夠大,其次要保證水的流動,不能讓水一直是處于靜止的狀态,這樣孔雀魚苗它的尾巴不夠有動力去擺動起來,也是比較容易得針尾的。
簡單的來說,飼養孔雀魚的魚缸至少是要40公分,但不建議超過80公分,也就是魚缸大小控制在40-80公分以内就可以了。那麼魚缸裡面的過濾也不建議選擇一些帶有抽水泵的過濾,最好是用水妖精,簡單方便好打理,既能增氧也能保持水質流動,還可以進行物理和生化過濾。
換水很重要,一定要換水
再一個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持一定頻率的換水量,一般來說在水質穩定之後都是一周換一次水,每次放水不超過1/3。這樣做的目的之一是保持水裡面的酸堿度平衡,不至于呈現酸性的水質。
以上就是孔雀魚針尾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大家可以檢查一下自己家裡的孔雀魚有沒有針尾的症狀,如果有的話馬上把它挪到比較大的魚缸,然後開着水妖精過濾,一般過個幾天就會好了。另外一個就是如果針尾的症狀不及時處理,過一陣子孔雀魚就會慢慢的死掉。所以大家對孔雀魚針尾這個情況還是要重視起來,尤其是在預防這一塊。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思想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