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怕冷也是病?一進入冬季,陽虛體質的人群畏寒怕冷,手腳冰涼、皮膚瘙癢、乏力疲憊……諸多苦惱接踵而至。原來中醫所說的陽虛,指的是人體内的陽氣虛衰所導緻的一系列症狀。

在人體内,陽氣有着溫煦肢體及髒腑的作用,如《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所說的:“陽氣者多精則養神,柔則養筋”,一旦人體的陽氣不足,也就會導緻人體的功能減弱,出現陽虛的症狀。
“對于陽虛體質的人來說,冬天天氣寒冷,最需要補充陽氣。”省二醫傳統醫學門診黃曉青副主任醫師建議,除了食療藥膳,還可以通過曬太陽這種簡單的方式來幫助補充陽氣,而一年當中最适合補陽氣的時間就在冬至。

圖文無關,僅為配圖
冬季補陽氣 不要錯過這個黃金時間随着冷空氣南下,廣州持續降溫,不少群衆趁着雙十二,添衣加服。“可是,有一群人不僅容易畏寒怕冷,即使添衣後仍不感溫暖,喜歡喝熱飲吃熱食。從中醫角度看,他們屬于陽虛體質,體内缺乏陽氣,在冬季表現得更為明顯。”黃曉青說,俗話講“陽氣不足向天借”,在冬天陽光明媚的天氣,陽虛體質人群可以多到戶外活動,通過曬太陽來吸收熱量,補充陽氣,達到驅除體内虛寒的目的。
“在中國的節氣裡,冬至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候。過完冬至,陰寒開始消減,陽氣開始生長,所以在冬至補充陽氣,是順應自然規律的表現,也是全年補陽氣和進補最好的時候。不管男女老少,每天都可以曬太陽30分鐘左右,每次10-15分鐘。早上十點到下午兩點是陽氣最集聚的時間,也是曬太陽最佳的時間。”
黃曉青解釋說:“陽氣補足了,就有足夠的陽氣來抵禦整個冬季的外寒,同時人體的免疫功能也增強了,可以有效預防來年春季溫病的發生,例如流行性感冒、呼吸道感染、傳染性疾病等。如果曬太陽後仍感覺陽虛症狀沒有明顯改善,可能是體内陽虛太過嚴重,或者還合并有其他問題,建議到醫院找醫生進行全面的診療和調養。”

據黃曉青介紹,陽氣不足所導緻的陽虛主要表現在“寒”這個特征上,在《素問·調經論》有這麼的一句話:“陽虛則外寒”,如畏寒肢冷、精神不振、唇色蒼白、少氣懶言、消化不良、面色苔白、小便清長、大便溏薄、性欲減退、舌淡胖嫩、脈沉微無力等症狀。
陽虛中分有腎陽虛、脾陽虛、胃陽虛、肝陽虛、心陽虛幾種不同的虛證,一般以脾、腎陽氣虛較為常見,但人體始終都是一個整體,因此任何的一種陽虛,都有可能在日久之後累及其他髒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