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當地泡溫泉是可改善大腦皮層和心血管功能,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有數據表明,95%以上的Ⅰ期高血壓病人和70%左右Ⅱ期高血壓病人,适當泡溫泉後,可使血壓下降。有高血壓和心髒病的患者,在規律服藥的前提下可以泡溫泉,但和正常人相比,需要“約法三章”,具體包括:
控制時間。初次入浴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等适應之後再慢慢延長。每次最好不超過20分鐘。泡一陣上去坐一會是好辦法,這樣可以保證心髒供血避免胸悶胸痛,比如20分鐘總時間,可以每下水一次泡5分鐘。
控制水溫。過高的水溫會增加心髒負擔,易造成心悸、憋氣,38℃-40℃之間的水溫比較适合。進入溫泉池前,腳先入池,先泡雙腳,再用雙手不停地将水潑淋全身,适應水溫後才全身浸入。
深不過胸。不要讓水面高于胸部。
不要按摩。泡溫泉時不要同時按摩。因為此時身體的血液循環加速和心跳加快,如果同時按摩會加大心髒的負擔。
緩慢出浴。泡溫泉主要是下半身泡在水中,相應部位血管被擴張,如果在改變體位時(由坐位變為站位),容易導緻腦供血不足,特别是老年人,輕者可出現頭暈、頭疼,嚴重者易摔倒。因此起身時應謹慎緩慢。
藥物随身帶。泡溫泉時會消耗掉身體大量的水分,要不時的喝水補充水分,以免出現脫水現象。心血管疾病患者配一些急救藥物,自己用慣的藥還是要随身攜帶。有家人陪同最好,萬一意外發生時可有人照應。
此外,避免空腹、飯後、酒後泡溫泉,泡溫泉與吃飯時間至少應間隔一小時。Ⅲ期高血壓病人不适宜進行溫泉浴療。高血壓伴急性腦溢血、心力衰竭、尿毒症和眼底出血的人都應該禁忌溫泉浴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