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露腳踝”成為了時尚的穿衣風格,這種韓式潮流,很快在年輕人中蔓延開。
這種風格有多流行?
有的年輕人甯可露出黑漆漆髒兮兮的腳踝,也不願意穿長一點的褲子,就可以看出,他們有多迷這種時尚。
小編也曾經曆過這樣的時尚,盡管如今,複古多彩的襪子已經取代了露腳踝,但小編依稀記得,在大冬天露腳踝時的寒冷刺骨。
曾經露腳踝有多冷多疼,現在小編就有多羨慕那些鳥。
事實上,有許多動物,像企鵝、鴨子、海鷗等,它們可以長時間待在冰水中或冰上,這讓很多養生達人非常不解,我們如此注重足部保暖,鳥兒腳上什麼都不穿,沒有羽毛覆蓋,且長時間待在冰水裡,它們是如何保護自己的腳的呢?
世界上有近10000種鳥類,有的生活在熱帶地區,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享受陽光和溫暖的天氣;有的卻生活在極地地區,如南極洲和北極圈,在那裡它們必須長期應對極端寒冷的溫度。
因此,這些鳥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保護自己免受寒冷。
鳥類有一些基本的技巧來保暖。
首先,鳥類的腳,一般都比較小,因此通過腳的熱量損失并沒有那麼高;
其次,鳥類是恒溫動物,這意味着它們可以保持核心體溫,從而适應環境溫度。
當環境溫度下降時,鳥類就會提高代謝率,以防止核心溫度下降;相反地,當環境溫度升高時,鳥類通過蒸發冷卻來調動水分和散失熱量,和人類出汗的原理一樣,值得一提的是,有的鳥(如非洲秃鹳)會通過在腿上排洩來降溫。
除此之外,它們還有一些保暖小技巧。
羽毛是天然的睡袋。許多鳥類會“抖松”羽毛來捕捉羽毛之間的溫暖空氣,羽毛就是天然的睡袋,不僅将身體和寒冷環境隔開,還有保暖效果。
群居取暖。鳥類也傾向于群居生活,作為一個集體保持溫暖,分享彼此的體溫。
縮頭取暖。鳥類通常會把喙貼在翅膀的羽毛下面,這樣它們就能呼吸到更溫暖的空氣。
縮身取暖。像鹌鹑這樣的鳥,寒冷的時候,會把腳拉向身體的中心,就像我們縮成一團保暖一樣。
抵禦嚴寒,胖真的管用。
此外,某些鳥類也會使用一種不怎麼吸引人,但卻非常有效的方法渡過漫長的冬天,就是把自己吃胖。
鳥類通常需要吃很多東西才能生存,所以用食物填飽肚子并不是什麼大問題。
把自己吃胖,不僅能儲備更多的能量,而且脂肪就像一件天然的保暖大衣,可以保護它們免受寒冷。
這也是我們人類常用的技巧呀。
生物優勢,逆流交換系統
大多數鳥類都會用到上面的方法來保暖,但是再有效的保暖方式也架不住像鴨子這樣的,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冰水裡,得擁有多大的能量才抵擋得住腳和冰水的熱交換。
大自然是公平,為了保護它們的腳不受凍,這些鳥進化出一種神奇的血液流動系統,叫逆流交換系統,可以降低腳的溫度,來減少熱交換的熱量損失。
事實上,鳥類腳部的動脈和靜脈血管排列很緊密。
當溫暖的動脈血流向腳部時,動脈血的熱量會傳遞給低溫的靜脈,以至于血液到達腳的時候,已經變冷了,這意味着它沒有太多的熱量流失到周圍環境中。
而腳部的低溫血液流向身體核心時,同樣會吸收動脈血的熱量,再次溫暖地流向心髒。
這就是為什麼鴨子和海鷗可以站在冰冷的海水中,而身體核心溫度仍然保持在40攝氏度左右。
最後
簡而言之,鳥類有很多保持溫暖的方式。
有的隻是簡單地把腿和腳拉得離身體更近一些,有的會把羽毛抖松來捕捉溫暖的空氣,而有的鳥類則通過逆流交換系統來保持溫暖。
這種先天生物優勢,真的非常讓人羨慕。
如果人類有同樣的循環系統來應對極端寒冷,那我們就可以大膽露腳踝,根本不用擔心寒冷,也可以大膽去南極旅行,和那裡的動物一起玩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