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穴是人們熟知的穴位,你知道嗎,在湧泉穴上“下功夫”,可以治療很多疾病,而且操作簡單,很容易被人接受和掌握,尤其适合,老年人和兒童的治療。
湧泉穴(即兩腳心)是臨床上常用穴位。将藥物敷貼湧泉穴,用橡皮膏或傷濕止痛膏等固定,使藥物通過穴位而作用于體内,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本法治法簡便,操作簡單,病人容易接受,療效可靠,尤适用于老年人、兒童及術後患者。現介紹幾則有效的治病妙方。
高血壓病 取蓖麻仁50克、吳茱萸20克、附子20克、冰片10克、生姜150克。前四味藥各研細末。生姜搗爛如泥,加入藥末調和成膏狀,每晚貼雙足湧泉穴,7天為1個療程,連用3~4療程。貼藥期間停用一切降血壓藥。
神經衰弱 酸棗仁9克,柏子仁9克,高度糧食酒适量。将二味中藥研成末,用酒調拌成泥狀,分别塗于手表大小的兩塊紗布上,然後貼敷于雙足湧泉穴,用膠布或繃帶固定,每晚睡前貼上,翌日早起取掉,連續7~10次,對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頭痛、頭昏有良效。
咯血 鮮大蒜12克去皮,搗成泥狀,加硫磺末6克、肉桂末3克、冰片3克,研勻後,分别塗于兩塊紗布上(手表大的面積),然後貼敷于雙腳湧泉穴,用膠布或繃帶固定,隔日調換1次。為避免局部皮膚發紅起泡等反應,可先在湧泉穴皮膚上塗一層薄石蠟油或凡士林等,一般貼敷3~4次,咯血應好轉。另外,這種方法治療鼻蛆,療效亦佳。
湧泉穴辨治兒童疾病
小兒赤眼 黃連适量打粉,水調貼雙足湧泉穴。每天一換,宜連用3~5天。
小兒惡心嘔吐 膽星(炒黃)、朱砂各等份為末,白胡椒粉1克,加蔥适量,共搗為膏,做成兩小餅,貼雙足湧泉穴。隔日一換,宜貼2~3次。
胎氣及寒氣 上逆引起的嘔吐 用吳茱萸15克、鮮姜30克,搗爛貼雙足湧泉穴。
小便不通,少腹急脹 水仙頭2個、蓖麻子30粒,共同搗爛,貼雙足湧泉穴。一夜一換,宜貼2~3次。
腎虛腰痛、夜尿頻 肉桂15克、附子9克,搗為細末,酒調貼雙足湧泉穴。一夜一換,宜連貼3~5天。
口眼喎斜 半夏、天南星、附子各9克,研細,加蔥頭20個,共同搗爛,于睡前貼雙足湧泉穴。
小兒流涎 可用天南星研為細末,以食醋調成糊,塗敷雙足湧泉穴,用紗布固定,每日1次,過夜即洗去,連敷數日。
小兒夜啼 将酸棗仁10克搗爛,搓為藥丸,臨睡前貼敷于雙足湧泉穴,次晨揭去,連敷數次。
熱證咳喘 取桃仁、生山栀各10克,胡椒、糯米各10粒,共搗至爛,每晚用蛋清調敷于雙足湧泉穴。
小兒腹瀉 對于濕熱腹瀉的患兒,用蒼術和苦參分别研成細末,熱重者二味用量取1:3配方,濕偏重者以3:1配方。用時以食醋調敷于雙足湧泉穴,包紮固定,5~10小時換藥一次。對于腹瀉輕者換藥時間可稍延長。
口舌潰瘍 可用吳茱萸10克,研成細末,以雞蛋清調和,敷貼于雙側雙足湧泉穴,每日換藥一次,連用3~5天。
百日咳 取鮮紫皮大蒜5枚,敷料長寬各1.5寸,膠布2條各2寸。先将大蒜瓣(即蒜頭)搗成蒜泥為度。把蒜泥敷貼腳底湧泉穴,用敷料固定,男左女右,每次敷藥24小時。
鼻出血 取大蒜一枚,去皮,搗如泥狀,做成小餅子。左鼻出血敷貼在右湧泉穴,右鼻出血者敷貼在左湧泉穴,雙鼻出血者敷貼雙湧泉穴。
總結:人體的穴位體現了中醫的博大精深,小小的一個穴位就可治療很多病,這些簡單的方子,很容易掌握,很适合治療兒童和老人的一些疾病,希望大家可以掌握。(文章原載于《中外健康文摘》,刊期:2012.8A,作者:祝建材,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