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喝水的學問學會10要素

喝水的學問學會10要素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7 12:08:56

  很多人都是感覺口渴了才去喝水,其實不對的,科學喝水就要變被動為主動,小編想讓你會喝水,喝對水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探讨喝水的學問吧!

  喝水的學問

  要素1:定時飲水,變被動為主動

  很多人飲水的唯一原因,是感覺到“口渴”。

  口渴,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反應。然而,這個生理反應與機體的水平衡狀态并不同步——“渴”的生理反應相對滞後。換言之,當我們感到口渴的時候,機體的水分早已失去平衡,部分細胞已經處于脫水狀态,此時喝水已經是“被動飲水”。久而久之,人體就會長期處于一種潛在的缺水狀态,這不利于人體的正常代謝。

  而定時飲水,就是主動飲水。即不等到感覺“口渴”時即按時飲水,使機體并不出現“渴”的感覺。這,不僅有利于機體代謝,同時還可以收到“内洗滌”的效果,并由此改善内分泌以及各髒器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因此,讓我們定時飲水,變被動飲水為主動飲水,不讓自己感覺到“口渴”。

  要素2:定量飲水

  不同年齡段對水分的需要量有所不同(參見下表)

  不同年齡需水量表(一日量)

  年齡(歲)

  需水量(毫升/千克體重)

  1

  120~160

  2~3

  100~140

  4~7

  90~100

  8~9

  70~100

  10~14

  50~80

  成人

  40

  如前所述,成人每日除了食物中含水量外,一般飲水量為1200~1500毫升。老年人每日飲水量可以控制在1500毫升左右。在夏季出汗多的情況下,相應增加水量,正常人夏季出汗1000毫升左右,如果在高溫下進行劇烈的體力活動,出汗量可高達8000毫升。這時,及時補充水分就顯得更為重要。另外,為了補充随着汗液排出體外的無機鹽,需要在補充水分的同時,适量補充瓜果及湯類等,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要素3:培養科學的飲水方式

  首先,不要在口渴時大量喝水(一次性超過500毫升)。水分一次性大量進入體内,不僅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性排汗亢進,增加心髒、腎髒負擔。

  其次,不要在口渴時随便喝兩口水“止渴”了事,否則,水難以被身體有效吸收和利用,于緩解體内缺水狀況無濟于事。

  科學的飲水方式是,一次性将整杯水(200毫升)緩慢喝完為止。老年人可将一杯水分為兩次(每次100毫升)緩慢飲用,可使身體有效利用。

  此外,飲用溫度稍高或稍低的水時,可先将水含于口中,稍稍緩一下後慢慢咽下,讓口腔及身體内部器官适應水溫之後,再增量飲用。

  喝水的最佳時間

  要素4:清晨飲水

  夜間睡眠,長時間不飲水,加上機體的顯性和隐性排汗及尿液的形成等生理性失水,造成機體相對缺水,緻使血液濃度增高,血流減慢,造成體内代謝物堆積。

  清晨飲水能夠很快地被排空的胃腸道吸收和利用,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淨化血液,增強血管彈性,促使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尤其有利于高血壓、腦栓塞等疾病的防治。另外,清晨飲水還可以防止由于糞便的淤積而引起便秘。

  建議:每天清晨飲用250毫升溫水。

  要素5:飯前一小時飲水

  此時補充适量的水分(100~150毫升),在胃内停留一定時間後,随着血液補充到全身細胞組織中,待到進餐時體内便有充足的消化液進行消化。

  要素6:控制飲水的溫度

  水溫過高或過低,都不适于飲用。過燙的水,容易灼傷口腔、食道和胃黏膜。飲水過熱和食物過燙被認為是上消化道癌症的一個物理因素。而冰水則可能引發胃腸道痙攣。一般的,将水煮沸3~5分鐘後,自然冷卻至20~25℃。此時,水中氣體減少,内聚力增大,分子之間緊密,表面張力加強,與生物細胞水接近,因此加強了與人體細胞的親合性。在此溫度下飲用,效果最佳。

  要素7:不喝生水

  未經有效措施處理的生水中可能存在氯氣、細菌、蟲卵、殘留有機物質等,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導緻急性胃腸炎或某些傳染病。因此,不喝生水,應成為人人遵守的飲水準則。

  要素8:不喝陳水

  白開水在空氣中暴露4小時以上時,氣體更易溶入,生物活性喪失70%以上,細菌雜質易于污染。另外,在室溫下存放3天的水,每升水産生0.914毫克的緻癌物質亞硝酸鹽,還可以使血液喪失輸氧能力。尤其在保溫瓶中的水,其内的水垢是以碳酸鈣為主的多種重金屬和鹽類的混合物,其成分含有镉、鉛、砷等元素,均對身體有害。

  要素9:不喝反複煮沸的水

  沸騰了很長時間的水,及電熱水器中反複煮沸的水等,被人們稱為“千沸水”。這種水因煮得過久,水中不發揮性物質,如鈣、鎂等重金屬成分含量增高。久飲這種水,會幹擾人的胃腸功能,出現暫時腹瀉、腹脹。千沸水還會使水中的硝酸鹽還原成為緻癌物的前身——亞硝酸鹽,長期飲用,對健康不利。

  要素10:建立飲水時間表

  每個人應按照自己的起居、生活和工作特點建立自己的飲水時間表,并持之以恒。以下,為一個參考模式。

  ●清晨6~7點:經過一整夜的睡眠,身體開始缺水,起床之際先喝杯250毫升的水,可幫助腎髒及肝髒解毒。别馬上吃早餐,等待半小時讓水融入每個細胞,進行新陳代謝後,再進食。

  ●上午9時:清晨從起床到辦公室的過程,時間總是特别緊湊,情緒也較緊張,身體無形中會出現脫水現象,所以到了上班後30~60分鐘後,給自己一杯250毫升的水。

  ●上午11時:午餐前1小時飲水150毫升,水随着血液補充到全身細胞組織中,待到進餐時體内便有充足的消化液進行消化。

  ●下午3時:飲水200毫升,喝上一大杯水,除了補充流失的水分之外,還能幫助頭腦清醒。

  ●下午5時:下班前1小時飲水150毫升,是為了晚餐有充足的消化液哦!

  ●晚10點:睡前1小時再喝上250毫升水。别喝太多,以免晚上得上洗手間影響睡眠品質。

  感冒多喝水好嗎

  感冒後多喝水其實并不好

  現實中,人們出現感冒症狀時,也會聽到周圍朋友善意的提醒:多喝一點水,對感冒有好處。“一般情況下,對于感冒病人醫生都會建議多喝開水,因為感冒是病毒感染或繼發細菌感染,多喝水後有助增加尿量,可以間接地起到排除體内毒素的作用,尤其是尿路感染時,多喝水多排洩,有利沖洗膀胱,利于疾病恢複。“感冒後除了在飲水上要注意以外,還要多卧床休息,充分的休息可以幫助複原體力,用來抵抗感冒病毒。

  感冒了不僅要喝水,還要多喝水,這似乎已成了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一個常識。然而專家提醒:不是所以感冒病人多喝水都對病情有利的。

  據報道,澳洲昆士蘭省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對于醫生建議感冒病人多喝水的情況,并沒足夠的研究指出這是一項好建議,并指出讓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大量喝水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英國醫學會會刊》上也有研究報告稱,當一個人的呼吸道發生感染,如感冒或者患支氣管炎時,身體會釋放出大量的保水性荷爾蒙。當這種物質含量高時,喝入更多的水,便會引起水分過剩,體内電解質不平衡,造成低鈉血症。

  現實中,人們出現感冒症狀時,也會聽到周圍朋友善意的提醒:多喝一點水,對感冒有好處。

  感冒了不僅要喝水,還要多喝水,這似乎已成了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一個常識。

  專家:感冒不能多喝水,隻是特例

  “一般情況下,對于感冒病人醫生都會建議多喝開水,因為感冒是病毒感染或繼發細菌感染,多喝水後有助增加尿量,可以間接地起到排除體内毒素的作用,尤其是尿路感染時,多喝水多排洩,有利沖洗膀胱,利于疾病恢複。”專家說。

  專家表示,對于個别的“支氣管炎、細菌性肺炎”等病毒性感染較為嚴重的感冒病患,不建議多喝水。因為多喝水會增加抗利尿荷爾蒙的分泌,由于它能通過刺激水從腎收集管的重吸收來保留液體,若在抗利尿荷爾蒙分泌增加的時候給予額外多的液體,可能會造成低血鈉症和液體負載過多等症狀。

  專家表示,這隻是極個别的病患,對于普通的感冒病人,多喝水是不會有什麼壞的影響的。

  那麼,應對感冒的侵襲,那種喝水方式才是安全有益的呢?

  專家表示,患了感冒以後,要保持飲水量,然而不要一次大量飲水,應間斷性喝水。一次喝一杯左右的量,不要超過300毫升,間隔一段時間後再喝,不要接連着喝,這樣對腎的負擔太大。

  一天的飲水量也不宜超過2000毫升。這樣,既能保持對普通感冒飲水量的需求,也不會對下呼吸道感染有影響。

  “感冒後除了在飲水上要注意以外,還要多卧床休息,充分的休息可以幫助複原體力,用來抵抗感冒病毒。除此以外,洗熱水澡、散步、鹽水漱口、飲食清淡都是幫助感冒盡快恢複的好辦法。”專家說。

  結語:上面小編為大家一起探讨 的喝水的學問大家都學會了嗎?愛養生的親們一定要試試哦!還有小編和大家共享感冒多喝水好嗎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