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史上最全常見實用急救技術

史上最全常見實用急救技術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5:34

  急救技術在平時、戰時,在病房、手術室以及醫院外的各種場合均可出現,作為醫護人員,應掌握心跳呼吸驟停搶救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一、心髒複蘇術

  (一)心前區捶擊 在心搏驟停後的1分30秒内,心髒應激性最高,此時拳擊心前區,所産生的5-15W.Sr 電能可使心肌興奮并産生電綜合波,促使心髒複跳。

  1.方法 右手松握空心拳,小魚際肌側朝向病人胸壁,以距胸壁20-30cm高度,垂直向下捶擊心前區,即胸骨下段。捶擊1-2次,每次1-2秒,力量中等,觀察心電圖變化,如無變化,應立即改行胸外心髒按壓和人工呼吸。

  2.注意事項

  (1)捶擊不宜反複進行,捶擊次數最多不宜超過兩下。

  (2)捶擊時用力不宜過猛。小兒禁用,以防肋骨骨折。

  (二)胸外心髒按壓 心髒驟停病人的胸廓仍具有一定的彈性,胸骨和肋骨交界處可因受壓下陷。因此,當按壓胸部時,使血液向前流動的機制是由于胸腔内壓力普遍增加,以緻胸内壓力》頸動脈壓》頭動脈壓》頸靜脈壓。正是這個壓差使血液向頸動脈,流向頭部,回流到頸靜脈。

  1.病人體位 病人仰卧于硬闆床或地面上,頭部與心髒在同一水平,以保證腦血流量。如有可能應擡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2.術者體位 緊靠病人胸部一側,為保證按壓力垂直作用于病人胸骨,術者應根據搶救現場的具體情況,采用站立地面或腳凳上,或采用跪式等體位。

  3.按壓部位 在胸骨下1/3段。确定部位用以下方法:術者用靠近病人足側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确定近側肋骨下緣,然後沿肋弓下緣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将中指緊靠胸骨切迹(不包括劍突)處,食指緊靠中指。将另一手的掌根(長軸與病人胸骨長軸一緻)緊靠前一手的食指置于胸骨上。然後将前一手置于該手背上,兩手平行重疊,手指并攏、分開或互握均可,但不得接觸胸壁。

  4.按壓方法

  (1)成人 術者雙肘伸直,借身體和上臂的力量,向脊柱方向按壓,使胸廓下陷3.5~5cm,爾後迅即放松,解除壓力,讓胸廓自行複位,使心髒舒張,如此有節奏地反複進行。按壓與放松的時間大緻相等,放松時掌根部不得離開按壓部位,以防位置移動,但放松應充分,以利血液回流。按壓頻率80-100次/分。

  (2)小兒 使患兒仰卧于診療桌上,足部略擡高以增加回心血量。術者以一手掌根部置于患兒胸骨中下部垂直向脊柱方向施力,使胸廓下陷;如是嬰兒,則用一手托住患兒背部,另一手以食、中指進行按壓。按壓頻率,年長兒80次/分,嬰幼兒及新生兒100次/分。

  5.按壓與通氣的協調

  (1)一人操作 現場隻有一個搶救,吹氣與按壓之比為2:15,即連續吹氣2次,按壓15次,兩次吹氣間不必等第一口氣完全呼出。2次吹氣的總時間應在4-5秒之内。

  (2)兩人操作 負責按壓者位于病人一側胸旁,另一人位于同側病人頭旁,負責疏通氣管和吹氣,同時也負責監測頸動脈搏動。吹氣與按壓之比為1:5,為避免術者疲勞二人工作可互換,調換應在完成一組5:1的按壓吹氣後間隙中進行。在按壓過程中可暫停按壓以核實病人是否恢複自主心搏。但核實過程和術者調換所用時間,均不應使按壓中斷5秒以上。

  6.按壓有效标志

  (1)可觸知頸動脈搏動(由吹氣者監測)。

  (2)動脈血壓收縮壓》8kPa.

  (3)意識改善,瞳孔對光反應恢複。

  (三)胸外心髒電除顫

  心髒除顫器能釋放高能量短時限的脈沖電流,通過心髒使全部心肌纖維同時除極,中斷一切折返通道,以消除異位心律,重建窦性心律,急救時主要是用非同步除顫消除心室纖顫。因此,對室顫病人的搶救極為重要。

  1.用物 除顫器(有直流電與交流電兩種)、導電膏或鹽水紗布。

  2.方法

  (1)做好心電監護以确診室顫。

  (2)接通電源。有交流電源(220V,50Hz)時,接上電源線和地線,并将電源開關逆時針方向轉一檔至“交流”位置; 若無交流電源,則用機内鎳镉電池(15V),将電源開關順時針方向轉一檔至“直流”位置。電源指示燈亮約2分鐘,示波器即可出現圖象。

  (3)按下胸外除顫按鈕和非同步按鈕,準備除顫。

  (4)按下充電按鈕,注視電功率數的增值,當增加至所需瓦秒數時,即松開按鈕,停止充電。

  (5)電功率的選擇,成人首次電擊,可選用2000W.S若失敗,可重複電擊,并可提高電擊能量,但最大不超過360W.S。

  (6)将電極闆塗 好導電膏或包上蘸有生理鹽水的紗布。将一電極闆置于病人胸骨右緣第2、3肋間,另一個置于心尖部。電極闆須全部與皮膚緊貼。

  (7)囑其他人離開病人床邊。術者兩臂伸直固定電極闆,使自己身體離開床緣,然後雙手同時按下放電按鈕,進行除顫。

  (8)放電後立即觀察心電示波,如除顫未成功,可加大瓦秒數值,再次除顫,同時尋找失敗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

  (9)使用後,電極闆擦拭幹淨放回除顫器箱内,如系應用鹽水紗布作導電物,應擦幹後換上新紗布備用。

  二、呼吸複蘇術

  人工呼吸是用人工方法(手法或機械)借外力來推動肺、膈肌及胸廓的運動,使氣體被動進入或排出肺髒,以保證機體氧氣的供給及二氧化碳的排除。人工呼吸是對呼吸受到抑制或突然停止的危重病人的首要搶救措施之一。

  (一)手法打開氣道

  1.仰面擡頸法 病人去枕,術者位于病人一側,一手置病人前額向後加壓,使頭後仰,另一手托住頸部向上擡頸。

  2.仰面舉颏法 術者位于病人一側,一手置病人前額向後加壓使頭後仰,另一手(除拇指外)的手指置于下颏外之下颌骨上,将颏部上舉。注意勿壓迫颌下軟組織,以免壓迫氣道。

  3.托下颌法 術者位于病人頭側,兩肘置于病人背部同一水平面上,用雙手抓住病人兩側下颌角向上牽拉,使下颏向前、頭後仰,同時兩拇指可将下唇下拉,使口腔通暢。

  (二)人工呼吸法

  1.口對口人工呼吸 術者以置于前額處手的拇、食指輕輕捏住病人的鼻孔,深吸一口氣,将嘴張大,用口唇包住病人口部,用力将氣體吹入,每次吹氣後即将捏鼻的手指放松,同時将頭轉向病人胸部,以吸入新鮮空氣并觀察病人被動呼氣(圖20-8)。為防止病人肺泡萎縮,在開始人工通氣時,要快速足量連續向肺内吹氣4口,且在第2、3、4次吹氣時,不必等待呼氣結束。吹氣頻率,成人14-16次/分,兒童18-20次/分,嬰幼兒30-40次/分。

  2.口對鼻人工呼吸 适用于口部外傷或張口困難的病人。術者一手将病人額向後推,另一手将颏部上擡,使上下唇閉攏,術者深吸一口氣将口唇包住病人鼻孔,用力吹氣。吹氣後放開病人口唇使氣呼出。其餘操作與口對口吹氣相同,但吹氣阻力較口對口為大。

  3.仰壓人工呼吸

  (1)病人仰卧,背部墊枕,使肩及枕部略低。頭偏于一側。

  (2)術者跨于病人兩股外側,屈曲兩肘關節,将兩手橫放于肋弓上部,手指自然分布于脅部肋骨上,拇指向内。

  (3)将體重支于兩手,使身體向前,逐漸加壓力于胸部。2秒後放松兩手,術者直跪起,經2秒後,再按上述方法反複施行。

  4.俯壓人工呼吸

  (1)病人俯卧,一臂伸于頭前,一臂曲墊于面下,頭側向一方。

  (2)術者跨跪于病人兩腿外側,以掌壓于病人下背部,手指自然地放在肋内上,小指正好處于最低肋骨上。

  (3)術者兩臂垂直,使身體徐徐前傾,以身體重力逐漸加壓于病人,至術者兩肩與掌垂直為宜,保持此姿勢2秒。

  (4)将身體逐漸退回原姿勢,使壓力放松,經2秒後,再按上述方法反複施行。

  5.舉臂壓胸人工呼吸

  (1)病人仰卧,腰 背部墊一低枕,頭偏一側。

  (2)術者跨跪于病人頭之兩側,以兩手握病人前臂上部尺側,将臂上舉至180度,待2秒後,再曲其兩臂,并以其肘部于前側方壓迫兩肋弓約2秒,按前述反複施行(圖20-11),每分鐘14-16次。

  人工呼吸有效指征是看到病人胸部起伏,呼氣時聽到或感到病人有氣體逸出。

  以上人工呼吸僅适用于短時間急救之用。時間長者,須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及人工呼吸機維持呼吸。

  (三)注意事項

  1.病人應置于空氣流通的平地上或 硬闆上,衣服應松開,并注意保證呼吸道通暢。

  2.吹氣應有足夠的氣量(800-1000ml),以使胸廓擡起,一般不超過1200ml.吹氣過猛過大可造成咽部壓超過食道開放壓,從而使氣體吹入胃内引起胃脹氣。

  3.如遇牙關緊閉者,行口對鼻人工呼吸時為克服鼻腔阻力,吹氣時用勁要大,時間要長。

  4.病人尚有微弱呼吸時,人工呼吸應注意與病人的自主呼吸同步進行。

  5.仰壓、俯壓、舉臂壓胸人工呼吸操作時,術者姿勢要正确,力量适中,頻率14-16次/分為宜,節律均勻,且操作不可中斷。同時可配合針刺人中,十宣等穴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