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種植向日葵對土壤墒情和播種時間都有較高的要求,墒情好保證出苗率,适時播種保證産量和品質,提高商品性。
鹽堿地必須在每年秋天深翻,翻深40厘米,二陰地在早春地表溶化10厘米左右用鎮壓器或是碌碡鎮壓,壓碎坷垃進行提墒,堿斑地不返漿地塊和無墒地塊進行灌水補墒。耙前撒施農家肥,播前3天進行耙耮、耙細、耙平,使上虛下實,做好播前準備。
2. 種子處理播前對買來的種籽進行人工挑選,去掉雜色、雜物、小籽、秕粒,進行晾曬,提高發芽率,然後用種衣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
适時播種對食用向日葵的産量和商品性有直接影響。鹽堿地适時早播,一是墒情好;二是早播的營養生長期長,儲存在莖杆中的營養物質多,後期輸送到籽粒,使瓜子個大、籽長且飽滿成熟好、商品性好;播種過晚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因此,籽粒短小,加之早霜氣溫低,灌漿慢,成熟不好,籽粒不飽滿,商品性差。雜交食葵,北部旗縣6月5日前播種,南部旗縣最晚不要超過6月15日。農家品種可适當早播。
近年來使用氣吸式的精量播種機播種效果較好。向日葵芽子軟,拱土能力差,因此要深種(把籽粒放到有墒的地方)、淺覆土、輕鎮壓,特别是較粘的地段,不要壓的太硬,否則很難出苗。有條件的農戶應在耙前撒施農家肥,播種時盡量不使用化肥做種肥,即使要使用化肥也隔行少施,每畝以5公斤為宜。向日葵種子外殼厚,發芽時需水較多,而鹽堿地吸附壓大,施上化肥後又增加土壤溶液濃度,造成種子缺水或燒芽現象,影響出苗。根據多年試驗和實踐經驗,以80厘米行距、70厘米株距,畝株數1200株為最佳。行距小不宜通風透光,比60厘米行距,每畝可節約278米壟長,以壟長200米為例,可少1.4行壟的所用化肥、農藥、間苗用工等費用,節約種植成本。采取以上措施,争取一次播種保全苗、壯苗。向日葵不宜補種和移栽,特别是前期雨多時,先出的長得快,後補的很難追上,長成小頭,還影響先出苗的植株。播完後噴撒芽前除草劑。
食用向日葵是大棵作物,所産瓜子主要用來炒食的休閑食品。人們都喜歡嗑個大,籽長的。所以合理密植獲得瓜子理想産量和商品性。密度過大時,産出的瓜子短小,不好嗑食;種植密度過稀時,雖然瓜子大,但産量低,影響種植戶的收入。根據多年的實驗和大面積實際種植經驗,每畝以1000-1200株無論在瓜子産量和商品性都能達到最佳效果。
三分種七分管,所以田間管理不能放松。
6.1早間苗:早間苗是促進壯苗最好效果。在2對針葉及時間苗,留單株,去除過密的。80厘米行距留70厘米株距;70厘米行距的留80厘米的株距,間去病株,間苗時砍掉蒼耳和雜草,蘆葦多的地塊打拿捕淨控制共生長。
6.2中耕鋤草:也叫耘地,邊追肥邊耘地。前邊人工将複合肥撒在離向日葵植株20厘米壟内,随後用耘鋤蓋土防氮肥揮發,畝追沃夫特控釋肥40斤。有條件的種植戶可二次以上耘地。特别是雨後,土壤容易闆結,不透氣、爛根、死亡。因此,多次松土有利葵花生長。實踐證明,耘地具有追肥的效果。及時進行趟地,用大犁铧趟地、培土、以防倒伏,有利後期排澇和灌水。
6.3灌水:根據天氣情況,在即将開花時,如遇多日無雨,幹旱,可人工灌水,可根據自己土地條件,有河水大灌,但要及時排除低窪積水,在地不平,可順壟鋪設滴灌管道進行滴灌。一般在開花和灌漿期進行兩次灌水,不能過早灌水,植株徒長,容易倒伏,雨多,風大不宜灌水。
6.4授粉:一般6月5日前播種的,到8月上旬,向日葵進入始花期,應及早引入蜜蜂進行授粉,這一點非常重要,每10畝地一箱蜜蜂較宜。
6.5防鳥:灌漿後期就會有大量鳥類啄食葵花籽,要密切注意:烏鴉、喜鵲、野雞危害,用鞭炮、鉆天候驅趕。
待頂部葉片發黃,花盤邊緣小葉變黃,籽粒變色,籽仁蠟熟時,可及時收獲,過晚容易落粒。要邊收邊脫粒晾曬,勤翻,每日幾次,以防發黴不能食用。晾曬期間,要注意防雨,影響商品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