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會用餐具。但是餐具的使用很多都是重金屬或者含有其他有害物質的餐具。這些餐具的使用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危害。那麼不能用哪些餐具呢?用哪些材料的餐具好呢?不鏽鋼餐具好嗎?一起來看看吧。
随着不鏽鋼餐具日漸普及,不鏽鋼産品質量摻假問題屢見不鮮。建議消費者在挑選不鏽鋼餐具時注意以下幾點。
提防不鏽鋼産品配件中重金屬超标
我國法律法規中未對錳元素溶出作出限量規定,但歐洲一些國家錳元素限量已有明确規定。錳元素超标會影響不鏽鋼産品的質量,耐腐蝕性減弱、易生鏽。購買時可要求廠家提供與食品接觸的所有配件檢測報告,以防個别企業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用不合格的不鏽鋼配件蒙騙消費者。
不要長時間盛放強酸或強堿性食品
不鏽鋼餐具不宜用來盛放鹽、醬、醋等調味品。由于中藥含有很多生物堿、有機酸等成分,特别是在加熱條件下,很難避免與不鏽鋼制品發生化學反應而使藥物失效,甚至生成毒性更大的化學物質,因此,應避免用不鏽鋼餐具煎熬中藥。清洗不鏽鋼餐具應避免使用強堿或強氧化性化學藥劑。
專家支招,用一塊普通的磁鐵也能辨别不鏽鋼的好壞。如果不鏽鋼制品的磁性很強,證明它幾乎是純鐵的,既然是鐵的,外觀又那麼亮,說明它是電鍍産品的可能性較大。真正的不鏽鋼制品裡面也含有鐵,也有一點點磁性,但磁性比較弱。
劣質不鏽鋼餐具對人體的危害
不鏽鋼餐具一般都含有鉻和鎳,鉻是使産品不生鏽的材料,而鎳是耐腐蝕材料。如果使用劣質不鏽鋼餐具或者以不恰當的方法使用不鏽鋼餐具,就有可能造成重金屬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提醒大家在購買時應該注意看一下上面标明的參數。
在不鏽鋼餐具上常有“13-0”、“18-0”、“18-8”三種代号,代号前面的數字表示鉻含量,後面的數字則代表鎳含量。
為防止鎳、鉻等重金屬危害人體,使用不鏽鋼産品應該注意。
(1)不要長時間使用不鏽鋼餐具盛放強酸或強堿性食品,以防鉻、鎳等金屬元素溶出。
(2)不用不鏽鋼器皿煎熬中藥。由于中藥含有很多生物堿、有機酸等成分,特别是在加熱條件下,很難避免與之發生化學反應而使藥物失效,甚至生成毒性更大的化學物質。
(3)勿用強堿或強氧化性化學藥劑洗滌。
不鏽鋼餐具材料構成
家庭用的不鏽鋼餐具可大分為 201、430、304 (18-8)、18-10三個等級。
430不鏽鋼
鐵+12%以上的鉻,可以防止自然因素所造成的氧化,稱之為不鏽鋼,代号為430号,因此又稱為430不鏽鋼。但430不鏽鋼無法抵抗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所造成的氧化,430不鏽鋼不常使用一段時間後,仍會因非自然因素而有氧化(生鏽)的情況。
18-8不鏽鋼
鐵+18%鉻+8%鎳,可以抗化學性的氧化,這種不鏽鋼在jis代号中為304号,因此又稱為304不鏽鋼。
18-10不鏽鋼
但空氣中的化學成分愈來愈多,有些污染較嚴重的地方連304都會有生鏽的情況;所以有的高級用品會用10%的鎳來制作,以使其更耐用更抗蝕,這種不鏽鋼稱為18-10不鏽鋼。在有的餐具說明上有類似“采用18-10最先進醫用不鏽鋼材質”的說法。
不鏽鋼按金相組織可分為三類:奧氏體不鏽鋼、鐵素體不鏽鋼和馬氏體不鏽鋼。不鏽鋼的主要成分是鐵、鉻、鎳合金,此外還含錳、钛、钴、钼和镉等微量元素,這使不鏽鋼性能穩定,具有不鏽性和耐蝕性。奧氏體型不鏽鋼由于内部分子結構的特殊性,使得不易被磁化。
不鏽鋼抗菌餐具
不鏽鋼抗菌餐具是指一種具有殺滅或抑制微生物功能的一類新型不鏽鋼餐具,其特别之處就在其使用的材料。
抗菌材料更多的是指通過添加一定的抗菌物質,從而使材料具有抑制或殺滅表面細菌能力的一類新型功能材料,如抗菌塑料、抗菌纖維和織物、抗菌陶瓷、抗菌金屬材料等。在醫療領域、家庭用品、家用電器、食品包裝等領域有極其廣闊的應用前景,在人們對環境衛生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抗菌材料的應用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
家用餐具選哪種材質的好
鋁鍋+不鏽鋼鍋鏟=慢性中毒?
雖然鋁制品中也含有鉛、鋅、銅等有毒有害金屬元素,但它的主要危害還是鋁本身。用鋁制盒子蒸飯,米飯中鋁含量可增加一倍;用鋁鍋煎炸食品,油中的鋁可增加兩倍。人體攝入過多的鋁,可能會影響鈣和磷的代謝,從而影響骨骼正常生理功能,形成骨質脫鈣、骨軟化、骨萎縮等。老年人攝入過多的鋁,還容易骨折,或患老年癡呆症。
那麼,使用鋁制品時,需要做好哪些防護措施呢?
使用鋁鍋、鋁壺,不必擦掉表面的棕色鏽,它可以保護鋁質,使其不易溶出,從而減少鋁對人體的傷害。不要用鋁制品盛酸性或堿性食物,如果汁、西紅柿和酒等。不要将食品長期存放在鋁盒中。不能用鋁鍋煎藥,除會使藥物失效外,還可能生成有毒物質。不要搭配使用不鏽鋼鍋鏟。不鏽鋼比鋁鍋硬度大得多,鏟鍋壁時,一些肉眼看不見的細微鋁粒可能從此進入你的飯菜中,緻慢性中毒。
不粘鍋炒菜為啥有害?
不粘鍋塗層含有特弗隆主要成分為全氟辛酸,最新動物實驗已證明全氟辛酸對動物有害。不過,含氟高分子化合物受熱分解産物與溫度有關。也就是說,含氟高分子化合物隻有在溫度高達260攝氏度才會對人産生不良影響,而煮飯、燒湯等一般溫度隻有150攝氏度左右。但煎炸或炒菜時,鍋内溫度可能會超過260攝氏度。
不鏽鋼制品烹饪為啥不好?
不鏽鋼是由鐵鉻合金摻入其他微量元素制作而成的,其中,鉻可能混有鉛、镉等有害元素,市民如使用不當,微量金屬元素同樣會在人體中慢慢累積,達到某一程度,就會危害健康。
在用不鏽鋼餐具進行烹調和盛裝酸性食物時,鉻、鎳、鉛、镉均會從餐具中析出溶入食物。鉛可使人中毒,還影響兒童智力發育。鎳和镉有引發癌症可能,用不鏽鋼容器長期存放食物也會有上述危害。
彩繪陶瓷含毒
陶瓷耐酸堿,耐高溫,最适合蒸、煮、燒、烤樣樣都有的中國菜,但是,一項國家質量檢測結果表明,1/4的陶瓷餐具鉛和镉等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标,屬不合格産品。
彩繪陶瓷含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為保證顔料與瓷胎結合良好,彩繪時會加入一些助溶劑,而助溶劑含有一定量的鉛、镉等有毒性的物質成分,尤其是黃色和綠色。因此,市民選擇碗、盤子之類時,慎選黃色和綠色,最好選用純白色無彩無印花容器,或内部純白的瓷器器具。
鋁制餐具
鋁制品因其輕巧耐用,物美價廉,被人們廣泛使用。雖然對鋁制餐具與人類健康的關系尚無完整的科學研究資料加以證明,但多數專家認為,鋁在人體内積累過多,會加速人體衰老,對健康不利。故在用鋁制餐具時,不要用刀刮和鍋鏟刮,刮下的混有鋁屑的食物最好不要食用;另外,鋁制餐具不宜燒煮酸性和堿性食物,否則,鋁會大量溶出。
銅制餐具
外表華麗、色澤如金,甚有氣派。如銅火鍋頗受人們的喜愛,用銅鍋烹煮食物時溶解出來的少量銅元素,對人體是有利的。但銅生鏽之後可生“銅綠”(即堿性醋酸銅)和藍礬(即硫酸銅)。銅綠和藍礬是兩種有毒物質,可使人發生惡心、嘔吐甚至中毒。所以,對于有銅鏽的銅餐具,切不可應用。
不鏽鋼餐具
美觀大方、輕便耐用、耐磨蝕不生鏽,頗受人們青昧。不鏽鋼是由鐵鉻合金滲入鎳、钼、钛、錳等微量金屬元素制成,這些微量元素對人體有害,因此使用時應注意,不要長時間盛放鹽、醬油、醋等,因為這些食物中的電解質與不鏽鋼長期接觸會發生電化反應,使有害物質被溶解出來。也不要用不鏽鋼餐具燒煮中藥,因為中藥含有多種生物堿、有機酸等成分,加熱後與不鏽鋼發生電解反應,使藥物失效,有的甚至會産生有毒化合物,對人體有害。
玻璃餐具
清潔衛生,不含有毒物質。但玻璃餐具有時也會“發黴”。這是因為玻璃長期受水的侵蝕,玻璃中的矽酸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白色碳酸結晶,它對人體健康有損害,所以在使用時可用堿性洗滌劑清除。
塑料餐具
目前認為安全的塑料餐具有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塑料制品等。在選購和使用時一定要注意确認該塑料屬于哪種類型,對再生塑料或添加深色色素的塑料及非食品用塑料,絕對不能用于盛放或包裝食品,否則,将有可能對人體造成毒害。
陶瓷餐具
陶瓷餐具細膩光滑,美觀大方,具有不生鏽、不腐朽、不吸水、易于洗滌、裝飾性強等優點。
據專家介紹,陶瓷制品按其裝飾方法的不同,分為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三種。其鉛、镉溶出量主要來源于制品表面的釉上裝飾材料,如陶瓷貼花紙和生産花紙用的陶瓷顔料等。由于這些顔料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鉛,有的含有镉,因此,陶瓷制品中含鉛也是長期以來制作工藝中無法避免的問題。人們長期使用這些餐具盛放醋、酒、果汁、蔬菜等有機酸含量高的食品時,餐具中的鉛等重金屬就會溶出并随食品一起進入人體蓄積,久而久之,就會引發慢性鉛中毒。
結語: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什麼餐具對身體有害了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選用适宜我們身體健康的餐具,一些材料不良、劣質品的餐具就不能用了哦。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