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明、事不鑒不清;燈不亮要人剔、人不明要人提、真意不言會忘。達成有效讨論,一定不僅要統一基本詞組概念,還得要通情達理。
有些人熱衷于讨論,有些人一提讨論就生氣,就發脾氣。讨論是現實生活中最不可避免的傳遞信息,統一思想,開發思路的方法,讓讨論變得有效果,有節奏,就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統一基本詞組概念是前提
這一定要關注,某個基本詞組,排開是非常專業學科學術細分的詞組,而且參與者們都有曾經的共同理解,不然不同參與者定會有自己的不同定義理解,甚至差别還很大,很多。如果大家還在争論,其實就是你在說你的,我在說我的,牛和驢在讨論。
舉一個例子:教師的能力需要哪些?教師特指的哪個階段的老師?主要授課群體是?能力是什麼?人基本的能力和教師的能力區分開沒有?
恰好參與者們注意到讨論中出現的詞組缺乏共同的定義或者學術定義,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讓參與者都說出自己的定義是怎麼的,然後主持者或主辦者統一定義,當然原本讨論的主題可能就要稍微推遲了。這樣是值得的,不然讨論幾個小時,幾天都說不完,完全是耽誤大家時間卻又沒有任何接近主題的實質結果。
通情達理是最好方法論通情達理的基本意思是做事、說話講道理,善解人意。我們來細究過程,發現通情達理,其實對于讨論更具有方法論的指導意義。
通過什麼達到什麼。通過情感、情緒、感情,達到道理,闡明道理,懂道理。
做一個假設,在讨論過程中,出現了擡出資曆,不必要的目的猜測,極端的情緒化,攻擊對方的思想和理解,罵人。借用其它學科的理念“通則不痛,痛則不痛”。在讨論中,出現了讓參與者們情感上出現了非常的傷痛,除非是感情的深化,或者生存競争關系,這種出現了情都不通,想要達到共同的理解是不可能的。真所謂通情才能達理嘛!
一、通過參與的的言談舉止,深入參與者内心去體驗讨論時的情感、思維;
二、借助于主持人或者主辦人的知識和經驗,把握參與者們的體驗與經曆和人格間的聯系,以更好理解問題的實質;
三、運用方法技巧,"通情達理"傳達給對方,以影響對方并取得效果反饋。
同時失敗的原因,不過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直接的指導和引導;
二、簡單的判斷和評價;
三、空洞的說教和勸誡;
四、習慣貼标簽和診斷;
五、虛假或虛弱的保證;
六、排斥消極思想情感。
讨論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跟主持人或者主辦方缺乏通情達理或表達欠妥,一方面與經驗有關,與技術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的主持人或者主辦方人格(權利)特點有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