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值得反複觀看的電影。電影故事本身不難理解,女主凱若琳是個護工,找個一個臨時工作,去一個老别墅裡照顧一個中風的老人本,他夫人叫德夫人,發現很多奇怪的事情,然後德夫人解釋本可能是因為前任房主的兩個巫師黑人仆人留下來的惡靈搞得中風。凱若琳發現真的很有可能是,然後發現德夫人有問題。于是去找律師盧克幫忙,沒想到盧克還是和德夫人一夥的。好不容易自己畫了一個庇護的符咒保護自己,結果那其實是德夫人和盧克為凱若琳設計的圈套,最後藏在德夫人身體裡的黑人巫師靈魂成功占據了凱若琳的身體。
但很多人對這個結局毛骨悚然并表示不理解,導演為什麼讓邪惡獲得最後的勝利。那隻能說沒有看到導演的良苦用心。所有的勝利本身就沒有正義和邪惡之分,重點是這個獲取勝利的方法,也就是電影題目,這個是萬能鑰匙。電影中,德夫人和盧克為了讓凱若琳相信巫師并自己實施巫師,先讓她自己發現問題,并通過巫術找到所謂的真相,用事實來讓她相信巫術的作用和力量,一步一步的設計讓凱若琳陷入圈套無法自拔,哪怕最後知道真相也無法改變被收割的命運。這是這個電影要告訴我們的。
中國道德經中有一句跟本片的主旨很一緻,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想要奪取它,必須暫時給予它。幾乎所有的高級掠奪就是這個套路。就我們所熟知的龐氏騙局,就是很好的例子。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商人“發明”的。1919年他開始策劃一個陰謀,騙子們向一個事實上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許諾投資者将在三個月内得到40%的利潤回報,然後,狡猾的龐茲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由于前期投資的人回報豐厚,龐茲成功地在七個月内吸引了三萬名投資者。這場陰謀持續了一年之久,才讓被利益沖昏頭腦的人們清醒過來,後人稱之為“龐氏騙局”。
有人會說,不見得每個人都會中圈套,電影中的前四個護工不就沒有中招嗎?确實如此。可是,對于設局的黑人夫婦來說,這個就是萬能鑰匙啊。因為總會有人走進來,沒有這個凱若琳,總會有下一個人走進圈套,而隻要有一個人中套,他們就是完全的勝利。對于很多一次性的交易來講,能完成一次就是完全的成功案例。
也許還有人會說,這是電影,也是凱若琳無法分辨這些巫術,但凡身邊有人能看懂這個巫術的話就不至于。可是,我們要往深處想的是,設局的就一定是這些表面的騙術嗎?有沒有一種局是讓幾乎所有人認同卻被收割而不自知的。就像電影裡那樣,那原地畫的圈圈,看似是保護自己的咒符,其實确實限制行動的陷阱。其實這樣的東西太多了。有時候都不需要别人勸解,自己都會往裡面鑽。簡單說就比方說我們很多人追求的安穩,看似是短暫的保障了現有舒适平淡的生活,但是卻犧牲了你出去認識新事物的機會,磨平了意氣和棱角,等同于是固步自封,畫地為牢。而一旦過了一定的時候,社會的變革讓你現有的工作都無法生存時,這個時候突然發現都無法适應這個圈外的世界,而年齡的增長體力的衰退又讓你的學習能力無法跟上的時候,這時候才會明白當初的安穩的想法周圍親朋好友的認同就是一個赤裸裸的社會認知的陷阱。用青春換一個安穩,如同電影中換取的是衰老和死亡。
曾經有一篇文章火遍全網,當時代抛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打。一個36歲大姐在收費站取消的時候,對着領導說,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站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最可怕的收割,是認知的收割。它能收割掉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青春。電影裡巫師對年輕護士的掠奪,更深層次的讓人警惕發生在時代中的各種不自知的被抛棄和收割,許多我們堅信不疑的人生信念其實是套在身上難以發現的枷鎖。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相信很多人都有深刻體會。
這部電影的現實意義要遠遠大于電影本身的懸疑的精彩。讓我們深刻地去發掘自身,去探尋自身有沒有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的認知陷阱,有沒有看似保護實則束縛自己的理念枷鎖。還是有人會質疑哪怕講這樣的道理也不需要這樣邪惡的結局啊。可是,這樣的結局才更是合情合理,比一般的帶主角光環去虛假的正義戰勝邪惡更能發人省醒。圓滿讓人開心,沉痛更引人思考。
最後,藏着電影表達的内核:The thing folks don’t understand about sacrifice,sometimes it’s more of a trade。翻譯過來是:人們不懂什麼是獻祭(犧牲),有時候是體現在交換上。結尾黑人巫師的死亡凝視,歡迎大家解讀分享。
以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