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是連接胎兒與母體的唯一紐帶,是胎兒生長發育的生命通道。胎兒娩出,臍帶剪斷之後才稱為新生兒。
且不說斷臍之後新生兒怎樣進行物質的獲取和排洩,臍帶剪斷之後總會存留一個“傷口”,臍環外側的這一段臍帶殘留作為一個多餘的物件也容易帶來感染的風險。初生的寶寶臍部怎麼護理?這可是新手寶媽寶爸焦慮的一件事情。
1
斷臍
寶寶斷臍的時候,助産士或者護士一般會先結紮臍帶根部,然後在剪斷面用碘酒燒灼消毒。臍帶結紮,有些醫院是用消毒棉線,也有用橡膠圈或者塑料夾子的,不管哪一種,隻要無菌、紮緊即可。
2
臍帶脫落
臍帶一般于生後3~7天幹燥、脫落,也有2周甚至3周才脫落的。脫落的時間跟結紮的位置和松緊程度有關,對健康沒有妨礙,不需要介懷。
3
臍帶未脫之前的清潔護理
原則是:幹燥、清潔。
那麼,寶寶臍帶未脫時,洗澡怎麼辦?網絡上有說法:洗澡之前需要用防水敷貼蓋住以免弄濕臍部。這種說法貌似有理,其實是不合适的。
我們知道,皮膚其實也是一個排洩器官,會分泌皮脂和汗液,幾天不洗就很髒了。給寶寶洗澡時蓋住肚臍不泡水完全沒有必要,寶寶在醫院洗澡時也沒有蓋肚臍的。
洗澡後臍窩自然有水浸泡,擦幹身體後可以用清潔幹棉簽把臍窩的水吸幹,然後用75%的消毒酒精滴進臍窩數滴,浸泡1、2秒鐘,再用清潔幹棉簽把酒精吸幹,保持晾開或者用薄層清潔紗布覆蓋,這樣就可以保持臍部的幹燥、清潔了。
如果有分泌物将臍帶和周邊的皮膚粘住,可以稍用力将其分開,以利于酒精滲入。用酒精棉簽擦拭消毒是不可靠的,不能消毒到臍帶根部。酒精消毒滲透較好,又具有揮發性容易幹燥。臍部消毒不能用龍膽紫,尤其是不能用藥粉,以免在表面形成藥膜影響臍根部消毒和妨礙觀察。
4
臍部異常的觀察
◈臍帶未脫之前和脫落後早期,需要留意的是:有沒有滲液、滲血?有沒有異臭?臍窩和周邊皮膚(臍輪)有沒有紅腫?
◈臍部有滲液、異臭,說明可能局部細菌過多,存在感染的風險。除了保持局部幹爽、增加消毒次數,必要時還得到醫院處理。
◈臍帶脫落後,臍部持續滲液,但不臭,這種情況有可能是臍窦;如果是有糞便滲出,臍瘘的可能性更大。不管臍瘘還是臍窦,都需要外科處理。
◈臍帶脫落後,創面出現鮮紅色的凸起,可以有少量滲液,如果擦破則有少量滲血,這種情況可能是臍茸,也可能是臍息肉。
臍茸是卵黃管殘留,可以在中央探查到一個小瘘管。臍息肉則為臍帶創面的感染性肉芽腫,中央無瘘管。對臍息肉,可以用10%硝酸銀燒灼并保持局部幹燥清潔,但這種操作需要去醫院進行。臍茸則可待寶寶長大後外科處理。
◈臍帶脫落後持續滲液,有尿臭味,有可能是尿囊管殘留引起的臍尿瘘,需要外科治療。
◈臍部滲血,需要考慮會不會是新生兒出血症(維生素K缺乏),此外,臍帶結紮不緊或者感染也是臍窩滲血的原因。這種情況需要去醫院就診。
◈臍輪皮膚紅腫,多數是感染,即新生兒臍炎。臍炎屬于細菌感染,而新生兒期對細菌感染的抵抗力較差,容易并發敗血症和腦膜炎,所以這種情況需要去醫院治療。
附:卵黃管殘留性疾病
在胚胎早期發育過程中,胚體向腹側包抄最終形成原始臍環,原來的腹側結構包括卵黃囊和含有尿囊及尿囊動靜脈的體蒂就被擠壓成臍帶。
正常情況下,尿囊動靜脈演變為臍動靜脈,卵黃管和尿囊管退化成韌帶。尿囊的根部參與發育成膀胱,如果尿囊管持續開放則形成臍尿瘘。卵黃管在胚胎5~6周時閉鎖,如果持續殘留開放則導緻多種疾病:
①卵黃管全程開放,一頭與回腸相通、一頭連着臍部,形成臍瘘。
【臍瘘】
②卵黃管近端(靠回腸)閉合、遠端(臍端)開放,則為臍窦;
【臍窦】
如果僅在臍部有少許殘留,則為臍茸。
③卵黃管近端開放、遠端閉合,為梅克爾憩室。
【梅克爾憩室】
④卵黃管兩端閉合,中間段殘留,為卵黃管囊腫。
【卵黃管囊腫】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