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腹瀉,想必大家很困擾,很多人對于腹瀉的治療以及腹瀉的緩解方法一知半解,一般來說的腹瀉是由于食用過多涼性食物,加上腸胃不消化所造成的主要因素,困擾着很多的朋友們,而且通常吃的藥物也沒有什麼緩解的作用,那麼對于在中醫看來腹瀉怎麼解決才是好的呢?為大家來介紹一些中醫治療方法。
一、腹瀉中醫治療方法
療法中運用推拿的推、撚、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與穴位,治療小兒秋季腹瀉有較好的療效。
補脾土:脾土穴在拇指桡側邊緣,醫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兒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兒拇指桡側邊緣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闆門:闆門穴在手掌大魚際平面,醫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兒手掌大魚際。
揉外勞:外勞宮穴在小兒手掌背正中,醫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兒手掌背中心的外勞宮穴。
運内八卦: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作圓,内八卦穴為一圓圈。醫者用左手捏住小兒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兒掌心做圓圈運動。
摩腹:腹指小兒腹部,醫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兒腹部做圓周運動。
按揉足三裡:足三裡穴在膝下三寸外側一寸,醫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裡穴做按揉。
捏脊:捏脊時,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兒後背的脊柱及兩側,脊柱屬中醫督脈,主一身之陽,捏脊可調理陰陽,健脾補腎。操作時,醫者以雙手食指輕抵脊柱下方長強穴,向上推至脊柱頸部的大椎穴。同時雙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撚等動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時,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結束後,用兩手拇指在小兒的腎俞穴輕抹三下即可。捏積療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二、腹瀉西醫治療方法
1、控制感染:根據緻病菌選用相應的抗生素治療。一般可用氨苄青黴素、複方新諾明、氟呱酸等抗生素。
2、補液:輕度脫水可口服補液鹽,嚴重脫水可靜脈輸液。
3、治療休克:調整微循環紊亂,糾正酸中毒,可應用血管擴張藥及堿性藥物。
4、對症支持治療:腹瀉次數過多者可用止瀉劑,伴有心衰、腦水腫、休克肺、彌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應及早給予對症治療。
查看詳細>>
預防保健
1、2歲以内的嬰幼兒要特别注意衛生條件,提倡母乳喂養、科學護理,做好奶瓶與餐具消毒。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看護人和小兒飯前便後要用香皂徹底洗淨雙手。
大多數的腹瀉是用于長時間地不注意衛生,加上細菌感染腸炎或者是脾胃不消化所造成的主要因素,一般我們可以采取按摩的方式,以上也為大家介紹的腹瀉怎麼解決,大家學會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