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發展在中國曆史上也是源遠流長的,畢竟也是漢字發展的一種衍生形式。在中國古代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也就是外國學者通常稱作的中古時期,流行賤名。
之前雖有部分人采取賤名,但是并沒有中古時期,如此廣泛,并且還和十二生肖聯系上了,那麼中古時期賤名為何那麼興盛?與十二生肖又有着什麼關系?
一、中古時期的人多取賤名,士大夫階層也是如此1.為何中古時期的人多數為自己的孩子取賤名?
“狗兒”、“狗蛋”、“丫蛋”在現在的人看來都是一種賤名,基本上都不會給自己的孩子取這麼難聽的名字,一般就取名字來說,通常都會在孩子的名字中寄予一些美好的祝願和用意來祝願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發展道路上,像名字那樣發展得順風順水。
但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絕大部分的家庭給自己的孩子取名都是取比較低賤的名字。因為此時期處于動亂時期,不像和平年代那樣,可以安心地生活下去。
此時期爆發了較多的戰争,并且多個少數民族也加入了這場巨大的戰争中,使得戰争的規模相較之前來說是擴大的,故此戰争帶來的悲慘後果也是前面戰争的數倍。
百姓在此等生活條件下,根本很難生活下去,加上瘟疫爆發,糧食短缺等特殊情況,人們對于未來的生存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對于自己的孩子,父母通常都不會給予很高的希望,通常都是活下來就好,不像和平年代父母一般都會寄予孩子去讀書做官的美好期望。
在此等生活條件下,生存對于當時的人來說,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故此父母也不會有多餘的要求。但是為什麼要取賤名?
就算在此等境況下,名字中蘊含安甯平靜之意也是極好的?為什麼會大規模地出現賤名的情況?其實這要源于中國人民對于語言文字的魔力的相信。
從根本上來說,也算是一種原始習俗的殘餘。古代的人們都是對于鬼神之說是比較相信的,他們認為,孩子取特别好的名字,一定會吸引一些小鬼的注意,從而将這個孩子的魂魄吸走,孩子不能夠生存。
所以在取名字的時候,給自己的孩子取一些低賤的名字,讓那些小鬼聽到這樣的名字就覺得嫌棄,這樣孩子就不怎麼可能會被小鬼抓住。
在和平年代,人們可能對于這樣的看法或者說法不會引起太大的注意,但是一旦在戰亂年代,尤其是像魏晉南北朝時期那樣的大亂世,生命被戰争摧殘至稀有的程度,人們不管對于生命的什麼說法都會選擇相信。
就像你沒有得癌症之前,對于癌症的一切都會選擇不在意,但是在你得了癌症之後,你會為了珍惜自己的生命而去了解癌症的一切,甚至嘗試盡自己所有的努力治好它,其實這是一個道理。
另外,古代的醫療水平有限,加上戰亂時期物質極其匮乏,醫療水平恐怕連平常時期的一半都沒有辦法達到,故此人們的生存率會大大降低,使得人們對于生命的珍惜程度加深。
《醒世恒言》卷二七:“生下一個兒子,乳名亞奴。”《風操篇》“周公名子日禽,孔子名兒日鯉。”“今人生子,妄自尊大。多取文武富貴四字為名。
不以‘希顔’為名,則以‘望回’為名,不以‘次韓’為名,則以‘齊愈’為名,甚可笑也。古者命名,多自貶損,或日愚日魯,或日拙日賤,皆取謙抑之義也。
如司馬相如幼字犬子,至有慕名野狗,何嘗擇稱呼之美哉?”取賤名雖然難聽,但是在當時的人看來,隻要能夠保住性命都是極好的,故對于賤名并沒有很大的不滿。
2.賤名一般都是取“奴”,尤其是醜奴最多
中古時期給孩子取賤名都是一個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取賤名也是有一定講究的,并不是什麼賤名都可以取。
其實關于一些生命問題,大部分的平常百姓一定在那個時期将生命問題當作重中之重。但是生命問題對于當時的統治階級來說,并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他們在給自己的孩子取名上還是多取賤名。
賤名也是不一樣的,因為取賤名的字和含義大部分都是來自于外來文化,比如印度的佛教或者伊朗的某些宗教文化,這些文化在傳入的過程中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生了沖突,剛好在此時期,儒家思想處于一定的頹勢,故此人們在文化和思想的選擇上其餘的一些中國文化或者外來文化,其中道教和一些外來文化最為典型。
這些文化難免會産生一定的沖突,畢竟這些沖突在當時的人看來,不是什麼大事,因為僅僅從那個時代的橫截面來看,的确不是什麼大事,不過就是文化的選擇上不同了而已,最多就是一個獨特的時代特點。
但是如果從縱向上來說,就會很容易發現,這些外來文化多多少少都會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生沖突。
比如在中古時期,很多人家多用“奴”來為自己孩子取名,比如宋武帝劉裕小字寄奴、陳後主叔寶小字黃奴、晉石崇齊奴、王劭大奴、王荟小奴、周谟阿奴、桓嗣豹奴、陶範胡奴、孫騰僧奴、後趙冉闵棘奴、後燕慕容農惡奴、後周王慶公奴、楊忠奴、盧思道釋奴。
其實仔細發現,其中還有很大一批統治階層都是采用“奴”的名字來為自己取名,總體上而言還是賤名好養活的基本觀念,但是有沒有其他的特殊含義?
當然有,畢竟是統治階層,不可能像普通百姓一樣整天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應該朝着更大的目标前進(如果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淪落到需要時時刻刻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那麼這個國家也很難有出路)。
“奴”這個詞雖然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有着較為不好的寓意,但是在印度的佛教之中,有着佛祖、菩薩等一些法力高強之人的保佑寓意。比如“毗濕奴”等的一些神,“毗濕奴”在印度文化中是代表最高法力的神,是印度的三大神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位神。
當時的文化思想環境,佛教占了很大一塊位置,所以有些信奉佛教的人會采取“奴”也并不意外,尤其是當時大部分的佛教信徒。當然,印度佛教中還有很多關于“奴”的神,這裡也就不一一叙述了。
“醜”這個字其實和伊朗那邊的文化有着很大的關系,尤其是二元化的宗教文化,當然也和中國的一些傳統看法有關,但主要是中國文化認為,“醜”是一種代表性的卑賤,故此取賤名時,認為保佑的作用會更大。
二、“醜奴”到十二生肖的變化1.“醜”字包含了很多的中國文化元素,不僅僅是外來的
“醜”除了代表當時的一些卑賤和不好的一些含義時,也表示一些特别的含義,“醜”在當時的語言環境下,相當于一個神事名。
當時外來文化對于中國文化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印度的佛教文化和伊朗的粟特文化。
在伊朗的粟特文化中,崇尚名字的得到是上天的賜予,同樣這樣的觀念也随着文化的交流和傳播來到了中國,隻不過在中國,這樣的觀念被中國化了,伊朗那邊的“天賜、神生、佛與、乾育”到中國這裡就變成了“天姬、神子、神女、神娘、神姬、佛兒”。
這其實就是典型的中國化。“醜”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在之前有很多人的名字都是醜字之前有很多很好含義的字眼,比如愛,真等,但是如果将這些詞強行說為賤名,明顯行不通,所以此處的醜應該是神事名。
2.“醜”與中國的十二生肖有着莫大的聯系
“醜”不僅是一個神事名,也是十二生肖的一種,十二生肖應該算是我國古老的傳統文化之一。
《漢魏南北朝墓志彙編》收錄北魏《于君妻和夫人墓志》:“夫人諱醜仁,字醜仁,……春秋六十有四,以太昌元年(532)……薨……”。此處的醜可以理解為一種神事名,但是不全是,因為上述觀點的神事名是外來的文化觀念。此處應該是中國文化中特有的。
中國有十二生肖,“醜”也算是十二生肖的一種,也是中國文化中的保護神,故此取“醜”也是一種神事名,但是與上述的外來文化觀念不一樣。并且按照推理,那些人取“醜”,也是因為自己生于“醜”年,在自己的生肖年取生肖的名字,一般會得到更大的庇護。
不僅是“醜”,老鼠也是一樣的,不過老鼠在中國文化中并不受寵,還有一些“鼠輩”的貶義詞出現,但是為了得到生肖保護神的保護,故多會用“子”來代替鼠,比如子路等(孔子的弟子有很多呀)。
所以後來的取名逐漸傾向一些保護神,這也是為何後來的賤名越來越少,傾向于保護神的有很多。
總結名字的演變本來就是一個極具時代特點的過程,對于名字的看法,主要取決于當時人們對于一切事物的根本看法和總的觀點。名字的神化和發展都是文化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在其過程之中文化交流異常重要。
參考文獻:《南齊書》《北史》《南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