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網友好奇,現在房價居高不下,但是開發商開發樓盤的成本價是多少?即一個樓盤的樓面價大概是多少?開發商建房賣房是不是很暴利?有的網友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一個樓盤的樓面價是6500元每平方米,那麼開發商一般定多少房價出售?房子售價多少才能保底?”
首先,我們要明白,所謂“樓面價”說白了隻是開發商對建房單價的一個成本核算數據,開發商一般隻用于初拟房價的時候參考,不會作為真實房價的參考數據,樓盤房子的真實房價更多的是随行就市,跟着市場浮動。樓面價與真實房價還是有不小差距的,并沒有太相關的聯系,樓面價隻能作為房價初步定價的參考,并不能決定真實房價。
一般情況下,開發商的拿地價格占據樓盤開發成本的40%左右,同行競争激烈的時候,可能會占到開發成本的60%或許更多,“樓面價”的高低受拿地價影響。不過在此前房地産暴利的時代,拿地價也許隻占到開發商真實銷售房價的30%左右或許更低的标準,所以“樓面價”和真實房價也有很大的區别。
據了解,如果一個樓盤的樓面價是6500元/㎡,那麼開發商在正常的情況下,初定房價會是樓面價的1.8-2.5倍,即初定房價大約為11700-16250元/㎡,這隻是房價的一個大概估算定價。當然,面對特殊情況的時候,開發商也會調整初定房價,例如:如果當前房地産市場行情不好,房子不好賣,那麼開發商就可能會推出一些打折優惠活動,但是實際房價肯定不會低于1.8倍樓面價;如果當前房地産市場行情大好,那麼開發商也有可能漲價(如果這個城市不限價),那麼真實房價就會高于開發商的初定房價,但是也不會很離譜,不然就該被投訴了,擾亂房地産市場,極有可能被相關部門請去“喝茶”了。
房子和白色的向上箭頭House and upward arrow on white
此外,開發商以樓面價的1.8-2.5倍初定房價出售房子,這也不是絕對的。這個數據一般更适合大城市,尤其是那些有“限價”政策的城市。因為這些城市土地價格較高,開發商拿地成本一般會比建安成本要高不少,整個樓面價較高,又受當地樓市“限價”政策制約,所以出售房價不能定太高,利潤也就相對沒有那麼可觀了。而對于一些小城市而言,因為開發商拿地成本較低,建安成本反而占據比例更高,不過整個樓面價還是較低,當地又沒有限購限售限價政策,那麼房價自然也會跟着大環境走,真實房價是樓面價的3到5倍也屬于正常。
有的開發商一拿到地,不久就開始建房了,而有的開發商是拿到土地以後,等準備到了2年限制開發的時間期限後,才開始建房,這個土地溢價就不多說了,肯定很可觀。這個時候樓面價對真實房價的影響也變得沒有了意義,真實房價至少也是樓面價3倍及以上了,有些開發商還捂盤惜售,真的是利潤最大化了。
互動:你怎麼看待一個樓盤的樓面價與真實房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