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世尊贊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号,本願功德,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汝今谛聽!極善思惟!當為汝說’。】
這一段是釋迦佛稱贊文殊菩薩代衆請法,并且答應為大衆說法。
前面經文說的是文殊菩薩代衆祈請,請問諸佛名号及本願功德,現在佛陀慈悲應允開示。
當文殊菩薩代衆請法的時候,世尊便贊歎文殊菩薩說:“善哉!善哉”!也就是即是說:好極了!好極了!正是因為文殊菩薩的勸請,不但下合衆生的需求,而且上契諸佛救世的本懷,所以世尊對文殊菩薩頻頻稱許。
【爾時】這是說:當文殊菩薩代衆請法的時候。
【世尊贊曼殊室利童子言】
釋迦牟尼佛稱贊文殊師利菩薩說道。
為什麼上面的經文中稱文殊菩薩為法王子,而這裡又稱文殊菩薩為童子呢?
關于童子的含義,大略說來有三點:
一、童子有清淨無垢義
表示修行人真正地見道以後,顯發根本智,具足無漏功德,開顯了自性之中本具的無漏功德,所以稱為“童子”。
二、從世俗義上來說
菩薩都是随應衆生而現身的,沒有固定的形相;為救度什麼樣根性的衆生,就示現與之契機的身相,總之,一切都是為了度化衆生。
不過,在諸大菩薩中,文殊菩薩多示現童子相;而觀音菩薩,則多現女人身。
值得一提的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據《八十華嚴》中說:“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已來,諸菩薩衆于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衆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位于印度東北方向的五台山,因為曆來文殊菩薩示現的聖迹很多,所以人們普遍認為它就是經中所說的清涼山。
從前有位無着文喜禅師,因仰慕文殊菩薩,特地從南方到五台山趕去參禮,結果走遍五台,都不曾遇見菩薩。
他内心覺得非常失望,慚愧于自己的善根淺薄。
後來他到金剛窟禮拜時,遇一老翁牽牛而行,邀請他入寺。
禅師因遇不到文殊菩薩,心裡總有些怏怏不樂。
等他與老翁晤談後,告辭而出,從送他出門的童子口中得知這個地方就是金剛窟般若寺文殊菩薩的道場後,他頓悟老翁就是文殊菩薩示現,可惜已經不能再見了。
于是他向童子作禮,祈請為說一言作為别禮,也不枉見菩薩一場。
童子就為他說了一首偈語:
“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裡無嗔吐妙香。心裡無嗔是珍寶,無垢無染是真常。”
說罷,童子和老者的住處就突然隐沒,隻見文殊菩薩騎着金毛獅子出現五色雲中,不一會又有白雲從東方飄來,将這一切遮蔽不見了。
這個故事記錄在《五燈會元》中。文殊菩薩示現童子相的事迹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三、從勝義上說
菩薩修行,有一階位稱為童子地,也就是第九地,善慧地。
據《大般若經》中說:“菩薩摩诃薩住童子地,一切所願無不滿足,常見諸佛曾無暫舍,于諸善根恒不舍離,常能成熟一切有情,亦常嚴淨所有佛土,從一佛土趣一佛土,恭敬供養諸佛世尊,聽受修行無上乘法。”
而在《八十華嚴》中還說了菩薩示現為童子地,有十種原因:
(一)為現通達一切世間文字、算計、圖書、印玺種種業故,處童子地;
(二)為現通達一切世間象馬、車乘、弧矢、劍戟種種業故,處童子地;
(三)為現通達一切世間文筆、談論、博弈、嬉戲種種事故,處童子地;
(四)為現遠離身、語、意業諸過失故,處童子地;
(五)為現入定住涅盤門,周遍十方無量世界故,處童子地;
(六)為現其力超過一切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人、非人等故,處童子地;
(七)為現菩薩色相威光超過一切釋、梵、護世故,處童子地;
(八)為令耽着欲樂衆生歡喜樂法故,處童子地;
(九)為尊重正法,勤供養佛,周遍十方一切世界故,處童子地;
(十)為現得佛加被蒙法光明故,處童子地。”
所以說,佛菩薩的示現都是有其原因,而探究其根源,都是為了利益衆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