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越來越科技發達,一些現代化的用品雖然很是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現代病”。這是長期用現代化設備具備的疾病,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現代病”,看怎麼能夠治愈現代病。
保健知識
一、屏幕臉
典型症狀:皮膚粗糙、眼神木讷
長時間面對電腦,導緻臉色發白、皮膚幹燥,嚴重的還有痤瘡等,一些人還會出現面無表情、肌肉僵硬、眼神迷茫。這些綜合起來的症狀就是屏幕臉。
某機構舉辦的“中國城市健康狀況大調查”結果曾顯示,職場人群,每天面對電腦時間長達8-12小時。電腦顯示屏會發出電磁輻射,加上與人的交流越來越少,容易造成面部表情淡漠,眼光呆滞、神情木讷,缺乏笑容,這些也是屏幕臉的一種表現。
防控寶典:用完電腦快按摩臉
遠離顯示屏是對付屏幕臉最有效的方法。平時減少用電腦的時間,即便是用電腦也要使電腦屏幕與身體保持不少于70厘米的距離。
此外,還可以調整室内光線,避免光線直射屏幕,每看電腦60分鐘左右要活動10分鐘。在飲食上還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增加各種維生素的補充,多喝水。用完電腦要及時清潔皮膚,使用比較溫和的護膚品,多給皮膚保濕,盡量不化濃妝。随時給臉部做按摩,讓臉部肌肉活動起來。
二、耳機耳
典型症狀:聽力下降、頭昏頭疼
因長時間佩戴耳機導緻的聽力下降,耳鳴,耳朵脹痛,頭昏頭疼等症狀,被專家們形象地稱為耳機耳。
都市人,花在路上的時間都比較長,走路、乘車時戴耳機聽音樂、玩遊戲成了主要消遣方式。然而,在這美妙的旋律背後,卻隐藏着無形殺手。
人戴上耳機後,外耳幾乎處于閉塞狀态。在公交車、喧鬧的大街等嘈雜環境下使用耳機時,往往會将耳機音量調得很大。高音量的音頻聲壓直接進入耳内,集中傳遞到很薄的耳膜上,再加上耳塞機振動膜與耳膜之間距離很近,聲波傳播的範圍小而集中,對耳膜聽覺神經的刺激比較大。持續生活在80分貝以上的噪音之下,會出現記憶力減退、認知能力下降等情況,重則導緻失聰。尤其是青少年,聽覺器官還未發育成熟,耳機對他們的傷害更是明顯。長期用耳機聽音樂玩遊戲的孩子,不僅會使聽力下降,還可能會出現煩躁不安、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
防控寶典:耳機音量能小則小
使用耳機時,音量最好控制在聽歌時還能聽到别人說話為宜,以免過分刺激耳朵。而且連續使用時間一定不能過長,每聽半小時,最好就能取下耳機休息一會兒。青少年最好不用耳機,如果一定要用,最好選用正規廠家生産的外罩式耳機,這樣的耳機音質相對較好。
此外,聽力的損傷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很多人都是在聽力下降很嚴重時才上醫院,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年幼的孩子不會說,但當他們經常“充耳不聞”,難以集中注意力,反應比較遲鈍時,家長就要警惕了,最好帶孩子去醫院做個聽力篩查,及早發現。
三、鼠标手
典型症狀:手指麻木、疼痛無力
長時間或不當使用鼠标,手部肌肉長期處于疲勞狀态,導緻手、腕、肘等關節,甚至肩關節而産生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臨床症狀,這種病理變化或臨床症候群俗稱鼠标手。
我們在使用鼠标的時候,手指會不斷地做着重複的動作,手部肌肉、關節韌帶因此長期處于疲勞狀态,過度活動會造成骨關節的過度磨損、軟組織或者滑膜組織的水腫,甚至一些神經的壓迫。上述病理改變可引起手指疼痛,拇指肌肉無力、關節僵直等症狀,有時還可出現手指麻木等神經壓迫的表現。導緻鼠标手的主要原因就是過度或者不當的使用電腦,不利于養生。
防控寶典:抓完鼠标泡泡手腕
鼠标手完全可以預防。當出現由于使用電腦而導緻手部不舒服的時候,應該少用鼠标、調整坐姿以及手腕的位置。同時,在選擇鼠标時以手感舒适最好,還可以選擇一個帶托腕的鼠标墊。每次使用鼠标40分鐘後建議做一些抓手、甩手之類的手部放松運動,也可對手部肌肉做适當的按摩。
如果已經出現手腕疼痛或者手指麻木這些鼠标手的症狀,可以試着每天晚上用熱水浸泡手或腕關節。熱水可以使緊張的韌帶和肌肉盡可能的松弛,同時減輕腕管局部組織的水腫,達到減輕症狀的目的。當然,如果症狀持續不緩解,就應該到正規的專科醫院治療。
四、焦躁心
典型症狀:莫名焦慮、易發火
充滿了過度的、長久的、模糊的焦慮和擔心,卻沒有一個明确的原因,快速的生活節奏讓現代人的内心變得越來越焦躁。
現代人普遍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每個人都希望成功,但不少人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似乎有些過于急迫了。
無論是席卷大江南北的“咆哮體”後數量不等的感歎号,還是頻繁出現在各種場合的大吵大鬧甚至大打出手,反映出的是現代人的心态問題。現代人内心太焦躁了。
防控寶典:平心靜氣關鍵要“慢”
如何讓一顆焦躁的心平靜下來呢?專家認為,“慢”字是關鍵。放慢生活節奏,放慢追趕的腳步,多停下來重新梳理一下過去的事情,多反思。
多看書,多聽音樂,多交流,也是很好的心理調整方法,多讀書,讀好書,能提升修養,引導心理素質的提高。多聽音樂,輕快、舒暢的音樂不僅能給人美的熏陶和享受,而且還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
冬季養生保健知識怎樣曬被最健康
正在使用中的被子容易黴變需及時曬一曬
特别是正在使用的被褥,由于人們在睡眠過程中散發出的汗漬,時間一長會讓被褥變得比較潮濕,容易發生黴變,不但氣味難聞,而且還容易産生棉虱、毛黴孢子。所以更要注意經常晾曬,及時除掉棉絮中的水分和病菌,這樣既可增加被褥的使用壽命,又能增加其彈性和保暖能力,且有利于人體健康。
晾曬被褥應講究科學
首先,避免大風天及“二次污染”
要選擇風和日麗的天氣晾曬被褥,盡量避免大風天,以防止空氣中的飄塵和花粉等落在被褥上,把被褥弄髒。還要選擇在空氣幹淨的地方晾曬,以免被褥在晾曬過程中受到“二次污染”。
其次,久存不用前需曬一曬
久存不用或新購被褥,用前都要進行一次晾曬,以利幹燥衛生;正在使用的被褥每周晾曬一次即可。
第三,需不時拍打被褥
在晾曬過程中,還要不時适度拍打被褥,以去除空氣中落下的粉塵和人體皮膚掉下的皮屑,使被褥更幹淨。
第四,中午11點到下午2點為最佳曬被時間
冬日氣溫雖然不高,但午後溫暖的陽光中紫外線相對較強,再加上冬日空氣比較幹燥,仍能滿足人們驅潮消黴殺菌的晾曬需求。一般來說,以每天中午11點到下午2點晾曬被褥最為合适。
第五,避免暴曬
羊毛被褥和羽絨被褥不要在日光下暴曬,隻要在陽台等通風處晾一小時就可以了;如放戶外晾曬,最好在其上面蓋一層薄布,盡量避免或減少陽光直照對其纖維造成損害,以延長使用壽命和維護良好的保暖性能。
第六,曬完别拍許多人喜歡曬完被子拍一拍,覺得既去掉灰塵又可使被子蓬松柔軟。專家表示,這種方法并不科學。經過晾曬的被子,纖維之間存儲了大量的溫熱空氣,因此蓋起來蓬松、保暖、幹爽。如果用力拍打棉絮的話,就會把溫熱的空氣拍出棉絮,使蓬松度下降。拍打後還會使纖維斷裂,也容易結塊。所以,曬完被子後,隻需用軟毛刷輕輕刷一遍表面,去掉浮塵即可。
總結:通過以上小編的叙述相信大家對現代病有所了解了吧,現代病就是我們長期接觸或者使用現代化産品導緻我們的身體器官發生改變的疾病。小編希望大家能夠接受小編的建議,改善現代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