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取餐機,APP上下單,刷二維碼即可取餐。
對上班族來說,吃午餐是件頗為煩惱的事:去餐館,免不了等候或排隊;點外賣,又擔心食品安全。如果有一家外賣,可以幫您消除排隊難、送餐久、不衛生等問題,您願意選擇嗎?在軟件園二期就有這樣一種機器,隻要花15秒的時間,消費者就能取到一份熱騰騰的快餐。
文/圖 記者 林依文
送餐環節“最後10米” 由外賣機來幫助解決
如今,食品安全有隐患、配送成本過高、送餐時間不穩定,已成為外賣業的三大痛點。由于受夠了不靠譜的外賣,廈門的幾個年輕人辭去工作創立了一家外賣公司,決心利用“中央廚房 互聯網 取餐機”的模式,瞄準外賣的三大痛點,解決送餐環節“最後10米”的難題。
“隻需前一晚在APP上下單,就能獲得一個二維碼,第二天就可以到附近的取餐機前掃描二維碼,15秒鐘就能取到熱乎乎的午餐。”上述外賣公司總經理王琳稱,每天一早,他們的中央廚房負責采購食材并制作套餐,并采用熱鍊運輸的方式,用65℃的溫度保溫,讓取餐者無論何時取餐,都不用擔心食品變涼。每天午餐過後,如果午餐沒有被取走,下午1點後工作人員也會将剩下的餐銷毀。
因與其他的外賣平台經常用補貼來吸引消費者的做法不一樣,且外賣價格上沒有優勢,一開始,也有人認為消費者對自助取餐機不會太感冒。不過,試着推廣一段時間以來,這種模式還是受到了軟件園二期部分白領的認可。
王琳稱,他們沒有訂餐平台給予的補貼,主要用創新來降低運營成本。比如,采用中央廚房,原料實行統一采購、加工,成本節省了30%。他們還考慮用玉米制作更環保的餐盒來代替紙盒,進一步降低成本。
另外,該公司用自主研發的“配送車+取餐機”取代人工送餐,也将外賣的單位配送成本大大降低。一台取餐機可以裝下60份外賣,一台送餐車一個中午就可以輕松派送5台機,總計300份外賣。而傳統的外賣配送,一個快遞小哥一個中午能送30份就很厲害了。一台取餐機的一次性投入确實高,但若以3年的跨度來計算,平攤到每一天的成本就明顯低于人工。
“此外,取餐機也能成為一個物聯網技術的廣告媒體,這也幫我們降低成本。”王琳說。
自助取餐機模式單一 業内認為推廣難度大
調查中,記者發現,對于自助取餐機,消費者意見不一。有的使用者認為挺方便的,但有的使用者認為一份近20元的快餐價格較貴,也有消費者擔心中央廚房的衛生問題。
“我甯可花些時間去食堂,畢竟實體店鋪看着更安心。”市民李小姐告訴記者。而且,自助取餐機存在食物味道及品種單一這一缺陷,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最終消費者也會慢慢對其失去興趣。
一名業内人士也表示,目前自助取餐機仍是新鮮事物,由于商家的前期宣傳、推廣未到位,導緻市場接受度比較低,市場培育難度大。此外,提供的産品種類有限,也難以創造客戶黏性。
“三大外賣平台現在雖然在食品安全把控方面暫時沒有什麼有效監管措施,但傳統平台所擁有的優勢還是這類新公司無法撼動的。”業内人士表示,如果自助取餐的經營模式不進行更多層面的拓展,僅僅出售内容有限的自産食物,來自生産成本的壓力将很難得到化解。
解決普通外賣痛點
各類“量身定制”試水
軟件園二期、湖裡高新區等地方有許多公司白領,每天中午,他們中的不少人都要叫外賣。然而,三大外賣平台已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不少針對這些片區的人員量身定制的外賣就應運而生。
去年,有人創辦了“媽媽外賣”平台,為的就是讓軟件園這些長期遠離父母的上班族能吃上家裡的味道。這是一個基于地理位置向周邊社區大媽訂購外賣的互聯網産品,就用戶端來說,它和“餓了麼”平台的下單訂購體驗并無不同,隻是烹饪者由周邊餐廳換成了小區内賦閑在家的大媽們,因而用戶會在“吃”的體驗上多幾分家裡的味道。
在服務提供者這一端,“媽媽外賣”整合了周邊小區的幾十位年輕的全職主婦,她們都因為賦閑在家而有時間在中午或晚上做飯,以供應給周邊寫字樓的白領,從而賺取一定的生活費用。
“媽媽外賣”雖然也是從普通外賣的痛點出發,但因為其他平台競争太激烈,再加上媽媽做的飯不像外賣做的有統一标準,有時會鹹有時又太淡,每個媽媽做菜的口味也不同,有幾個媽媽特别受歡迎,而有些媽媽則一直被投訴。在前一段時間,“媽媽外賣”也慢慢退出市場,但有些媽媽也把這種模式繼續沿用,每天做五六份飯,在一些群裡售賣。
此外,還有的外賣公司專門接受公司團餐,他們有的聘用星級酒店的大廚來制作一桌子的菜,然後再送菜上門,相當于把酒店搬進了客戶公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