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大便識健康 我們一起來談談便便吧

大便識健康 我們一起來談談便便吧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7 08:56:12

  假若把我們的生活與健康簡單化,無非吃、喝、拉、撒四個字,如果一個人這四點都很好,那他的健康也不會差到哪去。今天本公子要跟大家探讨的就是“拉”的問題,雖然“拉”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本公子還是覺得畫面太美不敢看。關于"拉",最令朋友們痛苦的無非兩個,一個是便秘,一個便溏,更可怕的就是二者的升級版,就是裡急外重,便秘又便溏,這多半說明你體内濕氣很嚴重,脾氣很虛,所以你要去看醫生了。雖然畫面不太美,但是為了健康,還是本公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便溏多半是脾虛體濕,得治!

  什麼是便溏呢?“便溏”一詞多出現于中醫中,便溏又稱為薄糞,多表現為大便不成形、大便稀薄。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便溏的症狀,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回想一下你有沒有出現過便後馬桶很難沖幹淨這種情況?有沒有感覺大便排洩不暢,如同沒拉完?如果中了,多半是便溏,多半說明你體内濕氣重。

  值得注意的是,便溏并不等同與拉稀,其與拉稀有着本質的區别,二者最明顯的區别就是後者排便次數多,且具有短暫性,而便溏可能排便次數正常,而且具有長期性。中醫中,便溏常見的臨床表現還包括飲食減少、完谷不化、大便時溏時瀉、一吃油膩的東西就有大便的沖動,不見如此,便溏還會伴随着很多脾虛的症狀,如舌苔肥膩、長痘痘、脈細弱、面色發黃、精神不振等。

  一般來說,便溏常常與脾虛體濕狼狽為奸,便溏之症常多見于脾虛。反之,判斷人體是否脾虛,最簡單易行的方式就是看大便,如果便不成形,大便溏軟,則說明體内有濕氣,這位童鞋多半就為脾虛。我們都知道,脾主運化,具有化水谷為精微,并将精微輸送至其他髒腑組織來維持整個人體的生理機能之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脾不僅運化水谷,還運化水濕,如果脾虛的話,其運化水濕的能力就會削弱,人體内部的水液代謝就會失衡,也就無法将體内的廢水排出體外,不僅會造成體濕,還會引起水腫。

  便秘是萬病之源,也得治!

  便秘不是病,一便要你命。世界微生态學會主席、東京大學教授光岡知足說:便秘乃萬病之源!在“拉”的世界裡,便秘是人類的另一大敵軍,引起便秘的原因錯綜複雜,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視。在醫學上,每周排便次數少于4次,且有便意時排便困難就可定義為便秘。長期便秘不僅令患者非常痛苦,還會引起很多疾病,除了會引起口臭、失眠、口腔潰瘍、痔瘡、肛裂、肛瘘、直腸炎等,嚴重的還會導緻結腸癌、腦溢血、中風等。

  便秘真的這麼可怕嗎?本公子曾經看過一篇報道,說有一位70多歲的大伯,因為便秘差點誘發中風。沒錯,便秘也是誘發中風的原因之一,不僅如此,像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溢血等都有可能因便秘引起。

  關于便秘的病因大概有兩類,一類我們叫它器質性,其是指人體某一器官、某一組織系統發生的疾病,比如内分泌及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直腸及肛門病變(脫肛、痔瘡等)、腸管平滑肌或神經源性病變等;一類我們把它歸為功能性,對于功能性的病因,目前在臨床上并不是很清晰,主要是因為其成因太過複雜,常見的功能性原因包括飲食因素,如進食量少、膳食纖維缺乏、水分攝入不足等,使得結腸運動的刺激減少,從而導緻便秘;精神因素,如精神壓力過大、長期緊張、生活節奏過快等,打亂了正常的排便習慣,從而引起便秘;體質原因,如機體本身器官組織功能紊亂、功能下降等,也可引起便秘,所以中老年人更易發生便秘。

  無論是便溏還是便秘,在臨床上都不能稱之為病,但是本公子認為它們都需要去治,因為二者都是萬病之源。

  結語:很久之前,本公子看過一本書叫《大便書》,整本書風趣可愛、淺顯易懂,很容易讓讀者了解便便與健康的關系,亦讓本公子開始去關注便便,關注便便與健康的關系,也借此明白優質便便是幸福生活的保障。作為“拉”世界裡的兩大克星,便溏與便秘,你要“治”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