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馄饨以皮薄、餡嫩、湯鮮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尤其是小馄饨餡香嫩可口又抱團,即使牙口不好的老人和沒長全牙的孩子,也能咬得動。小馄饨的餡以豬肉為主,那麼豬肉的挑選就非常重要,豬肉可以分割成許多部位,除了有骨頭的地方不能用,到底選什麼樣的豬肉,做小馄饨餡才好吃?
小馄饨餡以瘦肉為主,許多人認為是用全瘦肉調餡才好吃,其實是錯誤的。小馄饨餡要想香,就得有肥肉;要想嫩,就不能全部是瘦肉。豬肉的肥瘦比例對小馄饨餡非常重要,那究竟哪個部位的豬肉才符合要求?聽聽下面的分析,你就不會買錯豬肉,也能調出又香又嫩又抱團的小馄饨餡。
一,裡脊肉
裡脊肉是豬背上的肉,瘦肉居多,經常用裡脊肉做糖醋裡脊、魚香肉絲、鍋包肉等。
裡脊肉的肉質非常嫩,而且數量不多,用裡脊肉做小馄饨餡非常合适,但裡脊肉是全瘦肉,做小馄饨餡會太幹,要加點肥肉進去才合适。
用裡脊肉做小馄饨餡非常合适,但要加入适量肥肉,小馄饨餡吃起來才會更香更嫩。
裡脊肉
二,五花肉
五花肉是豬肚子上的肉,由于肥瘦相間,分為五層,用它帶皮做紅燒肉、回鍋肉或烤肉都非常合适。
五花肉在豬肉的各個部位中,最受歡迎,去晚了就可能買不到。雖然五花肉香,但它的肥肉偏多,而且肉質較軟。用五花肉做小馄饨餡太肥,做出來的小馄饨餡雖然香,但不會抱團,所以不符合要求。
記得五花肉太肥,做出來的肉餡不抱團,不适合做小馄饨餡哦!
五花肉
三,梅花肉
梅花肉就是豬的上肩肉,由于這個部位運動量大,所以瘦肉居多,而且瘦肉中分布着肥肉,紅色的瘦肉中夾雜着白色的肥肉,顔色漂亮,形似梅花,由此而得名。
用梅花肉做烤肉、炖煮、紅燒都可以,用梅花肉可以做小馄饨餡,但由于梅花肉裡邊會有筋,一定要在剁餡時剔幹淨,如果太瘦,還要加點肥肉進去。
用梅花肉做小馄饨餡,筋要剔幹淨,如果太瘦了加點肥肉,做餡才更香。
梅花肉
四,臀尖肉
臀尖肉是豬屁股上邊的肉,肉質較硬,纖維較粗,瘦肉和肥肉相連,筋膜少,以瘦肉為主。臀尖肉适合鹵、炖和炒着吃。
臀尖肉可以用來做小馄饨餡,因為它的筋膜較少。臀尖肉偏硬,而且偏瘦,做小馄饨餡時一定注意肥瘦比例,如果太瘦,可以适當加點肥肉,以免做出來的肉餡會偏幹、偏硬。
用臀尖肉做小馄饨餡時,要控制好肥瘦比例,防止肉餡會又幹又硬。
臀尖肉
五,腿肉
豬腿肉分前腿肉和後腿肉,由于腿部活動量大,所以肉質較緊,而且有彈性,吃起來比較香。腿肉炖、煮、炒都可以。
用腿肉做小馄饨餡雖然可以,但是它的筋非常多,剔不幹淨。用腿肉做出來的小馄饨餡,會出現嚼不爛的口感,這在小馄饨餡中是大忌,我一般不會用腿肉做小馄饨餡。
盡量不要用腿肉做小馄饨餡,雖然香,但是筋多會有嚼不爛的口感。
腿肉
提示:
1,小馄饨餡以香嫩抱團為主,所以它的肥瘦比例要控制好,1肥9瘦最合适。
2,豬肉好挑選,但肥瘦比例要想嚴格控制就比較難。我一般買豬肉時肥肉和瘦肉分開買,然後按1比9的肥瘦比例做餡。
3,五花肉太肥、腿肉多筋,不能做小馄饨餡用!
4,做小馄饨餡要想口感好,豬皮要去掉,豬肉裡邊的筋和白膜一定剔幹淨!
5,做小馄饨餡盡量把豬肉剁細一點,才能達到入口即化的口感。
聽了以上的介紹,以後包小馄饨,您一定知道了該怎麼買豬肉。
買豬肉包小馄饨,不能選全瘦肉,肥瘦比例1比9最合适,選錯了肉,做出來的小馄饨餡不香不嫩不抱團!
您做小馄饨,用豬肉的哪個部位?下方留言評論出來吧!
原創不易,歡迎轉發,盜文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