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時會為這些問題感到困惑:“我以前讀過這本書嗎?”“這集電視劇我是不是已經看過了?”“這個地方很眼熟,是不是以前來過?”這便是似曾相識感,又稱“既視感”,指明明是第一次經曆的事情,卻感覺在某時某地曾經見過或者經曆過。
心理揭秘:為什麼有時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心理學解秘“似曾相識”的感覺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突然感覺眼前的場景無比熟悉,所有的一切每一個細節,甚至是接下來的所要發生的一幕,你都了如指掌,就好像曾經經曆過。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據最近相關調查顯示,有2/3的成年人至少有過一次這種“似曾相識”的經曆。據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分析,“似曾相識”的感覺,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不過,如果這種感覺過于頻繁,過于強烈就是一種病态。
知覺與記憶相互作用
“似曾相識”是人們大腦中知覺系統和記憶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要想了解為何出現“似曾相識”的感覺,科學家得從知覺和記憶中的分類進行。分類的過程是知覺的一個基本特征,也是記憶的一個基本特征。知覺包括對面孔的知覺,對物體的知覺對位置的知覺等等。以這3類為例,由于它們的對象不同,因此,當阿拉到一個地方以後,方位和空間關系,周圍的物體,人物,可能同時出現。然而,阿拉對它們的知覺卻是由大腦中3個不同的空能回路,即位置知覺的回路,物體知覺的回路和面孔知覺的回路分别去完成。與知覺類似,記憶也分很多類型。
知識和感念的記憶被稱為語義記憶:針對情節、經曆、事情經過的記憶,即情景性記憶,這是無意識記憶。其中每一類記憶,又可以分為很多個子類。正因為知覺和記憶都是“分類”進行的,阿拉曾經經曆的一些場景的衆多特征存放在不同的記憶系統中,而阿拉無法意識到,當阿拉走到一個新的場景,場景中的某些部分就可能會刺激阿拉的一些記憶,調動大腦中并不同的記憶系統和與之相匹配。一旦場景中的某一特征和過去的經曆匹配上,就會産生“似曾相識”的感覺。生活經曆每個人都會有,因為積習的東西很多,偶爾出現“似曾相識”這種主觀體驗是很正常的現象。對“似曾相識”這一主觀體驗的最初認識可從醫學上的癫痫病開始,可以追尋到半個世紀以前,正常人也會出現這種主觀體驗,随着腦科學知識的積累逐漸達到了今天的認識水平。
多發生在情緒不穩定時
體會到“似曾相識”并非易事。“似曾相識”容易發生在情緒不穩定的狀态下和對場景的體驗上。盡管所有的人都會出現“似曾相識”的主觀體驗,但并不意味着“似曾相識”在所有人身上發生的頻率都是一樣的。一般來說,與情緒密切相關的事情容易記得比較牢。因此如果處于一種情緒不穩定的狀态,那麼“似曾相識”發生的概率就大。而在人的一生中,更年期和青春期時,人體内分泌會發生劇烈變化,從而使人處于一種情緒不穩定的狀态記憶也會變得很活躍。這時候比較容易發生“似曾相識”的現象。“似曾相識”主要發生在對場景的體驗上。是因為每一個知覺都是在一個具體的場景下出現的。這種場景往往是一個大的背景,不需要特别的注意就會跑到腦子裡形成無意識的記憶。這種無意識的記憶有時候在一個具體的場景中就會蹦出來,與知覺混在一起。在“似曾相識”的現象中,被調動的大多是無意識的記憶。從童年開始,所有的經曆不管是想記的還是不想記的都在腦子裡有這些記憶的痕迹,在一些極特殊的情況下就蹦出來。透射到意識中,就産生了“似曾相識”的感覺。
其實這是典型的Deja-vu現象
Deja-vu現象,原文為法語déjàvu,中文翻譯為“即視感”,簡單而言就是“似曾相識”,未曾經曆過的事情或場景仿佛在某時某地經曆過的似曾相識之感。
可是現代科學裡解釋這一現象成因的理論卻遠未讓人滿意。根據問卷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過一次“似曾相識”的經曆。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經曆奇特的感受;經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長時間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經曆“似曾相識”;另外,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經曆這種感覺(也許這是因為他們在托爾斯泰或哪位文學巨匠的著作中經曆過獨特的感受)。調查還顯示,“似曾相識”的發生率在青年時期最高,此後随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特别是當人們真正開始重複日複一日的單調生活時,它的發生率反倒降低了。一個世紀以前,當弗洛伊德理論還是領導心理學研究的主流時,分析家就把“似曾相識”解釋成潛意識矛盾沖突的體現。但是現在心理學家提出,“似曾相識”不一定發生在深層次潛意識矛盾沖突基礎之上。一般健康的大腦都會産生這種感覺。而且,人們在疲憊和壓力狀态下時很容易出現這種感覺。此外,它還可能會與“jamaisvu”相伴出現,即見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時卻一時間什麼都回憶不起來的感覺。心理學家還指出,“似曾相識”感的出現可能是因為人們接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沒有注意到信息的來源。熟悉感會來源于各種渠道,有些真實,有些卻是虛幻的。當你遇到已經忘記的小說描寫的情形時,可能會把它當作自己前世的記憶。或者,當身處了曾經看過電影的真實場景時,雖然表面上已經完全忘記了這部電影,但腦子裡還是會勾起驚心動魄的回憶。心理學家還指出,人們有時根本不需要真實的記憶,大腦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一種熟悉的感覺。
剔除先入為主的所謂科學觀,還有以下諸種解釋:
1、人的大腦時刻在虛構各種情景,主要是潛意識活動,當你遇到現實中近似的情景時,就會與你記憶中以前大腦虛構的情景相呼應,加上心理強化的作用,你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人在睡眠中,大腦仍在對現實中的一些參數運算,得到許多種結果。似曾相識的情景是大腦運算的結果之一。
2、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某個印象早已潛藏在做夢者的潛意識裡,然後偶然再在夢裡顯現出來,也有些研究指出這種現象和另一種超越時空的潛意識有關。另一方面,有些大腦活動研究專家指出這種現象也有可能是阿拉的大腦某半邊處理訊息的速度稍為快過另半邊所做成的。
3、這是時空隧道的碰撞或對夢的記憶。在夢裡已經看到了将要發生的場景,隻是記不清夢境了,所以你遇到事情發生的時候會覺得好象那裡經曆過。其實是勾起了你自己的記憶,對夢的記憶。
4、這個在醫學上還有一種解釋是大腦皮層瞬時放電現象,或者叫做錯視現象,也可稱為視覺記憶,經常會發生在你身處于非常熟悉的環境時。阿拉的大腦有一個記憶緩存區,當你看見一見東西或者遇見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先把記憶存儲再緩存區。之所以會發生眼前的事情好像已經經曆過這種感覺,是因為阿拉在記憶存儲的時候發生了錯誤,把它存在曆史記憶中去了,在看着眼前的事情的時候你又從曆史記憶中把它找出來,你就覺得好像以前已經發生過了。在大腦疲勞的時候會比較容易産生這樣的錯覺。
5、生死意識流動的差異。死/^^^^生____/死。這是人的意識流動圖。人出生有了意識,到死之前這個意識一直是平坦的流動。到死了之後,人的意識會按照曲折的路線回到出生時,從而一直往複。因為死後的路線曲折,緻使生時的記憶被分段的記錄,隻有處在接點的記憶才有可能被下一段“生”的意識絞纏,就會出現deja-vu現象。至于為什麼年輕人和老人會有這一現象,也很好解釋。年輕人的正常的意識形态還再形成中,而老年人的大腦的記憶回述功能較強。而中年人由于生活壓力過大,而經常忽視這種感覺,而不是不存在。
6、物理學上稱這樣的現象是時光倒流,也就是在速度大于光速後時空交錯,四維空間偶爾發生混亂的特殊人體感覺。當發生某個場景的時候,人的控制神經(中樞神經一部分)就會以極快的速度傳送于記憶神經,這時大腦的反應還沒有傳達到記憶神經,所以當大腦的反應傳到記憶神經的時候,就會讓人感到以前發生過一樣。有科學家猜測,這時控制神經和記憶神經的傳輸速度會大于光速。這是對相對論的一個巨大挑戰,當然現在這個理論并沒有得到證明,隻是猜想階段。
7、雖然正統派的科學者們拒絕談論靈魂的有無,或是毫無餘地地否定這一觀點,但是高能物理學及一些其他的邊緣物理學對這個問題的牽涉是不可否認的。首先,是探讨靈魂的構成物質。有一些異端物理學者提出靈魂的本質是一種高能粒子(物理學上有很多推測得來的證據,因為雖然人類可以依賴物理法則和規律預言它的存在,但人類的科技力量不足無法驗證,包括很多種高能粒子等),本身攜帶巨大的能量,可以突破時間及空間的障礙,就是說可以在時間及空間中進行移動。這種推論完全符合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它的特異性質在于它可以作為信息的載體進行無序性時空移動。阿拉頭腦中所有的記憶所有的思考都可以稱之為信息,雖然現在還無法搞清信息的本質是什麼,但卻可以肯定腦電波對它有一定作用。這就是阿拉所說的思考或是腦内意識活動。而這種粒子平時就大量散播在阿拉周圍的空間,當然也存在于阿拉的腦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