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抗菌藥生活中,很多人家裡都有一些儲備,以防不時之需,但是外用抗菌藥不可濫用,濫用也會造成傷害,你知道如何使用嗎?小編帶您來了解下。
抗菌藥多為處方藥,而許多外用的抗菌藥卻往往是非處方藥,那麼這是否意味着外用的抗菌藥物就可以放心随意使用?其實不然。
外用抗菌藥選用要對症:對于淺表的、比較局限的皮膚化膿感染,如膿疱病、毛囊炎、皮膚外傷後的感染,可外用抗菌藥物。
如果擦破皮膚後,出現局部紅腫疼痛,有兩類外用藥可選擇。一類是抗菌藥物類外用藥,常用的有諾氟沙星軟膏、四環素軟膏、紅黴素軟膏等。另一類是消毒防腐劑,目前常用的有酒精、碘酒等,可作為創面的清潔、消毒或抗感染用。
一般可先以消毒液清洗患處,然後外塗消炎藥膏。
外用抗真菌藥物堅持用2周效果才會顯着:有些外用抗真菌藥物是通過抑制真菌和剝脫含菌鱗屑來發揮治療作用的,有的屬于殺菌劑,但因為真菌生活在表皮角質細胞中或角質細胞層下,所以不可能短時間用藥就完全殺滅,需按正規方法和療程治療,每日2次,堅持2周,治療效果才會顯着。不過大部分人很難堅持下來,往往在症狀好轉後就停藥了,結果一旦條件允許真菌又開始活動繁殖。
不要長期、大面積外用抗細菌藥物:一方面是因為藥物會經皮膚吸收,産生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長期外用慶大黴素,吸收後可能産生耳毒性和腎毒性;另一方面是這樣會誘發耐藥菌株的出現,造成日後使用抗細菌藥無效。
孕婦慎用外用藥:因為一些外用藥能透過皮膚被吸收進血液,引起胎兒或乳兒中毒,造成胎兒或嬰幼兒神經系統器官的損害。
注意不良反應:使用外用抗菌藥物,也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常見的有局部刺激作用,外用藥局部有燒灼感、刺痛等。
其次是過敏反應,外用後局部發生接觸性皮炎,出現境界清楚的皮膚潮紅、有丘疹、水疱滲出,自覺瘙癢;一旦過敏,應立即停藥,清洗患處。如果在外用藥後全身出現瘙癢性的皮疹,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總結:外用抗菌藥雖然不是處方藥,但是他依然是種藥品,不是保健品,合理的運用起來可以抗炎消菌,如果濫用也會一樣對身體造成損害,特别是孕婦一定要慎重。(文章原載于《健康文摘》,刊期:2012.8,作者:蔣肖男,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