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這個名詞相信大家也有所聞,你是否還在疑惑膝蓋痛風會導緻膝蓋疼痛嗎?什麼是痛風性關節炎呢?相信很多朋友對痛風不太了解。下面和作文庫知識百科一起來看看吧。
痛風(gout)是由單鈉尿酸鹽(MSU)沉積所緻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洩減少所緻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特指急性特征性關節炎和慢性痛風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發作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尿酸鹽腎病和尿酸性尿路結石,重者可出現關節殘疾和腎功能不全。痛風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現。
病因
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是高尿酸血症。正常成人每日約産生尿酸750mg,其中80%為内源性,20%為外源性尿酸,這些尿酸進入尿酸代謝池(約為1200mg),每日代謝池中的尿酸約60%進行代謝,其中1/3約200mg經腸道分解代謝,2/3約400mg經腎髒排洩,從而可維持體内尿酸水平的穩定,其中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均可導緻高尿酸血症[1]。
原發性痛風
多有遺傳性,但臨床有痛風家族史者僅占10%~20%。尿酸生成過多在原發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占10%。其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謝酶缺陷,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HGPRT)缺乏和磷酸核糖焦磷酸鹽(PRPP)合成酶活性亢進。原發性腎髒尿酸排洩減少約占原發性高尿酸血症的90%,具體發病機制不清,可能為多基因遺傳性疾病,但應排除腎髒器質性疾病。
繼發性痛風
指繼發于其他疾病過程中的一種臨床表現,也可因某些藥物所緻。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紅細胞計數增多症、溶血性貧血和癌症等可導緻細胞的增殖加速,使核酸轉換增加,造成尿酸産生增多。惡性腫瘤在腫瘤的放化療後引起細胞大量破壞,核酸轉換也增加,導緻尿酸産生增多。腎髒疾病包括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多囊腎、鉛中毒和高血壓晚期等引起的腎小球濾過功能減退,可使尿酸排洩減少,導緻血尿酸濃度升高。藥物如噻嗪類利尿藥、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小劑量阿司匹林和煙酸等,可競争性抑制腎小管排洩尿酸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腎移植患者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也可發生高尿酸血症,可能與免疫抑制劑抑制腎小管排洩尿酸有關。
分類
痛風依病因不同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痛風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礎上,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洩障礙所引起;繼發性痛風指繼發于腎髒疾病或某些藥物所緻尿酸排洩減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腫瘤化療所緻尿酸生成增多等。
臨床表現
1.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多數患者發作前無明顯征兆,或僅有疲乏、全身不适和關節刺痛等。典型發作常于深夜因關節痛而驚醒,疼痛進行性加劇,在12小時左右達高峰,呈撕裂樣、刀割樣或咬噬樣,難以忍受。受累關節及周圍組織紅、腫、熱、痛和功能受限。多于數天或2周内自行緩解。首次發作多侵犯單關節,部分以上發生在第一跖趾關節,在以後的病程中,部分患者累及該部位。其次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關節,肩、髋、脊柱和颞颌等關節少受累,可同時累及多個關節,表現為多關節炎。部分患者可有發熱、寒戰、頭痛、心悸和惡心等全身症狀,可伴白細胞計數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增快和C反應蛋白增高等。
2.間歇發作期
痛風發作持續數天至數周後可自行緩解,一般無明顯後遺症狀,或遺留局部皮膚色素沉着、脫屑及刺癢等,以後進入無症狀的間歇期,曆時數月、數年或十餘年後複發,多數患者1年内複發,越發越頻,受累關節越來越多,症狀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受累關節一般從下肢向上肢、從遠端小關節向大關節發展,出現指、腕和肘等關節受累,少數患者可影響到肩、髋、骶髂、胸鎖或脊柱關節,也可累及關節周圍滑囊、肌腱和腱鞘等部位,症狀趨于不典型。少數患者無間歇期,初次發病後呈慢性關節炎表現。
3.慢性痛風石病變期
皮下痛風石和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是長期顯著的高尿酸血症,大量單鈉尿酸鹽晶體沉積于皮下、關節滑膜、軟骨、骨質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結果。皮下痛風石發生的典型部位是耳郭,也常見于反複發作的關節周圍及鷹嘴、跟腱和髌骨滑囊等部位。外觀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贅生物,皮膚表面菲薄,破潰後排出白色粉狀或糊狀物,經久不愈。皮下痛風石常與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并存。關節内大量沉積的痛風石可造成關節骨質破壞、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和繼發退行性改變等。臨床表現為持續關節腫痛、壓痛、畸形及功能障礙。慢性期症狀相對緩和,但也可有急性發作。
4.腎髒病變
(1)慢性尿酸鹽腎病 尿酸鹽晶體沉積于腎間質,導緻慢性腎小管一間質性腎炎。臨床表現為尿濃縮功能下降,出現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小分子蛋白尿、白細胞尿、輕度血尿及管型尿等。晚期可緻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出現腎功能不全。
(2)尿酸性尿路結石 尿中尿酸濃度增高呈過飽和狀态,在泌尿系統沉積并形成結石。在痛風患者中的發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現于痛風關節炎發生之前。結石較小者呈砂礫狀随尿排出,可無症狀;較大者可阻塞尿路,引起腎絞痛、血尿、排尿困難、泌尿系感染、腎盂擴張和積水等。
(3)急性尿酸性腎病 血及尿中尿酸水平急驟升高,大量尿酸結晶沉積于腎小管、集合管等處,造成急性尿路梗阻。臨床表現為少尿、無尿,急性腎功能衰竭;尿中可見大量尿酸晶體。多由惡性腫瘤及其放化療(即腫瘤溶解綜合征)等繼發原因引起。
痛風其實是一種代謝性疾病,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導緻血尿酸增高而引起的一種疾病。而許多患上痛風的朋友大多都會出現膝蓋急性關節炎發作,同時出現腫脹和疼痛,并且局部關節出現關節腔積液,從而導緻活動受限,并且出現功能障礙。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痛風這種事情大多數都是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因為痛風性關節炎較多的是發于40歲以上的男性。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不太注意飲食導緻的暴飲暴食,當下大多20歲左右的青年男性也會發病。除了暴飲暴食導緻痛風性關節炎的誘因還包括過度勞累、經常性飲酒、手術刺激、精神上的緊張等等。
患膝關節痛風的人都會覺得這個病症非常煩人,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膝關節腔最大,活動範圍也比較大,所以在發病後症狀比較重,而且容易複發,常常也是急性發作,由于經常反複無常,導緻嚴重的影響工作和生活。但許多的朋友會以為膝蓋痛就是痛風,其實這個說法并不然。
在生活中也有假痛風之說,如何辨别真假痛風呢?
假性痛風的發病時間是慢性疼痛,并且在短時間内可自行緩解。發病的特征也很明顯,是受累關節活動受阻或功能損傷而造成出現片狀紅斑。
而真正的痛風常常在深夜突然發作,并且受累全身的關節,緩解的時間需要好幾天或者一到兩周,在發病的時候常常伴有刀割、撕裂的劇烈感。痛風所導緻的強烈劇痛感,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會知道。其實類似的疼痛,還有風濕和扭傷等。
那麼到底如何區分疼痛是否由痛風導緻的呢?
除了上文所說的帶有刀割撕裂等強烈感之外,膝關節痛風還會使人全身無力,甚至出現頭疼,發熱等現象。在這個時期,關節滑膜水腫充血,膝關節腫痛總是反複發作,逐漸形成慢性關節炎。慢性關節炎會使膝關節出現畸形僵硬的病狀,同時導緻關節韌帶侵蝕,骨質可能會被破壞。
所以在膝蓋痛風,特别是在急性關節炎發作的時期,應該要盡量避免負重,需要卧床休息,高擡患肢,同時可以根據并發症以及患者年齡選用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當然,我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預防和護理,在飲食中,不宜過多食用動物内髒,特别是高脂肪類的食物,也要少放油,正确的調整飲食有助于預防症狀再發。此外,也要注意生活規律,保證睡眠,保持愉悅樂觀的情緒和心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