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年輕人說,玩醉龍舞完全由于喜愛。
音樂聲高亢激越,振奮人心,一群年輕小夥子手托木龍在舞台上歡快地舞着……這是5月的一個下午,中山為潮州鳳泉湖高新區群衆帶去的《醉龍舞》,吸引了無數觀衆的目光。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山小夥黃敏機、何偉棋、黃杜全、黃健欽、黃躍騰、黃君勇,把長洲醉龍舞演繹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6月17日上午,記者在西區長洲村黃氏大宗祠采訪了中山長洲醉龍舞第六代傳承人黃金漸的幾位弟子,聽他們講述與醉龍舞的故事。
一位好師傅:黃金漸潛心培養醉龍舞傳承人
說到長洲醉龍舞,繞不開一個人,他就是中山長洲醉龍舞的第六代傳承人——黃金漸。6月17日上午,記者在西區長洲黃氏大宗祠,見到了正忙着準備收集獅頭、鼓等道具的黃金漸師傅。如果沒有穿上表演服裝,在他低調的外表下,你很難想象得到他身懷絕技。
據了解,黃金漸的父親黃焯根是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醉龍第五代傳承人,今年86歲。黃金漸從8歲開始跟着父親學醉龍舞,還繼承了家傳的涼茶配方和治療跌打的技藝。每年春節或其他傳統節日,他都會帶着中山長洲醉龍舞到中山各地巡演。現在醉龍第七代傳人黃杜全,7歲開始跟随父親醉龍醒獅,他從小就接觸醉龍舞,經常與同伴練醉龍舞。
2005年,黃金漸參加了父親在長洲社區出資開辦的中山第一個醉龍舞訓練班,從那時起,醉龍舞就吸收了許多新鮮血液,黃敏機、何偉棋等就是第一期學員。
據黃金漸介紹,現在跟着他學醉龍舞的人不少,“我計算一下,老中青三種類型的就帶了四十多人,他們參加醉龍舞是自願的,有些年輕人已經跟着我十一年了,每周我們都有訓練,帶好他們是我的一種責任,我感覺到醉龍舞未來和希望也在他們身上,他們都不錯。”黃金漸稱,現在他還在西區中心小學教暑假班醉龍舞,作為代表性傳承人,他還根據醉龍元素編排了一套适合小學生的醉龍操,黃金漸介紹說,現在學校傳承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幾位年輕人:玩醉龍舞完全是因為喜愛
想表演好醉龍舞并非易事,據了解,醉龍舞融南拳、醉拳、雜耍等技藝于一體,沒有充沛的體力和過硬的武術功底很難舞好。另外,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練習和表演,對于這樣傳統的表演,需要長期堅持下去,并非人人可以做到,但是,仍然有一群年輕小夥子,他們因為喜歡醉龍舞而一直投身當中,表演醉龍舞成了他們生活當中的一項内容。玩醉龍舞源自他們的“喜愛”。
黃敏機是2005年中山第一批醉龍舞訓練班學員,當時他在西區中學讀書,“第一批有近百人參加,當時招人要一個個挑的,要紮馬步給師傅挑選,不合格的還選不上,當時我對醉龍舞也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要不要參加,就回家和媽媽商量。媽媽說,師公我認識,也知道練這個能強身健體,就支持我參加,後來被挑選上了,慢慢練多了就對這個有了感情,就這樣一練就是十一年。”
據黃敏機介紹,之所以能堅持這麼久,是因為自己喜愛,當時高考完後,他也想着可以去讀大學,不想回來練了,但是最終還是回來堅持下去了。玩醉龍舞後,對黃敏機的性格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小時候比較内向,害羞,很少出去玩,不喜歡與别人交流,玩醉龍舞後開始變得外向,因為要與不同的人交流,還有一群隊友,大家在一起交流,性格上有變化,以前他喜歡玩電腦遊戲,一到暑假都在家玩遊戲,從早上打到晚上,玩醉龍舞後就改掉了這個習慣。
何偉棋也是第一批學員,他說練習醉龍舞要打基本功,這可是要費體力的事,“我中途也想放棄,當時一周有三四個晚上要一起紮馬步,一兩個月都是練這個,每次紮馬步都要二十多分鐘,身體心理都受不了。當時紮完馬步後腳都在發抖,好累,就想過放棄。後來見到同一批參加醉龍的學員都能堅持下來,我就想自己為什麼不能堅持呢,大家就在一起玩。”而今,何偉棋基本功熟悉了,練起來也沒那麼累了。他認為這麼多年一直在玩醉龍舞的原因,全因自己對醉龍舞的喜愛。他說會繼續玩下去,把醉龍舞發揚光大。
黃偉煊玩醉龍舞兩年多,算是一位新生代,對于玩醉龍舞,他當初加入玩醉龍舞的行列,就是“可以強身健體,加入醉龍舞隊可以傳承醉龍文化,出外表演,可以認識到新鮮事物。”黃偉煊說,家裡人也很贊成他玩醉龍舞,在不斷練習紮馬步,一招一式的學習中,他越來越覺得這項運動帶給他的無窮樂趣。
黃嘉惠也是第一批進入醉龍舞訓練班的隊員,但因為當時他在做廚房工作,沒有那麼多時間堅持,之後就離開了,前兩年,他又回來了,“以前是工作時間不适合,沒辦法,現在回到社區工作後,我有時間了,就重新回到了隊裡,感覺很好,家裡人也很支持。”黃敏機稱,玩醉龍舞要花很多時間,如果你在單位上班,是很難抽時間參加醉龍舞訓練的。
如何表演好醉龍舞?
醉龍舞“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要把“人”與“醉龍”二者高度融合,這并不容易做到,表演者要融入到其動作裡面去,眼神,形态,各方面都要與醉龍融為一體。
名詞解釋
醉龍舞
俗稱木龍舞、轉龍頭、舞柴龍、舞龍船頭等,源于中山,流傳于長洲、張溪、沙溪、大湧、濠頭、澳門等地。舞蹈内容包括:拜祀、插金花、請龍、三拜九叩、喝酒、席間舞龍、灌酒、巡遊。
在巡遊中,舞龍者如略有清醒,持酒埕者則為其灌酒,使其出現醉态。早期舞醉龍沒有音樂伴奏,隻有呐喊聲,大喊“生個來”,以祈求捕撈魚獲新鮮生猛,後來發展以舞獅鼓點中的“三星鼓點”為伴奏。
據《中山非物質文化遺産》一書記載,在六大醉龍傳承譜系中,隻有長洲醉龍為家傳,其他均為師傳。截至目前,長洲醉龍舞已傳七代,共有15個傳承人,其中第五代共有傳承人9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