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動,人們通過一些社交活動認識更多的朋友,見識更廣闊的天地,然而有很多的孩子卻都害怕見生人,甚至是與熟人談話都會緊張臉紅。難道這就是社交恐懼症嗎?究竟什麼是社交恐懼症呢?我們應該怎麼克服社交恐懼症?且社交恐懼症自我治療需要怎麼做呢?今天就來探讨一下。
如今有很多的孩子喜歡呆在家裡,不願出門,害怕見生人,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往往會臉紅,不安,其實這就是他們的心理出現了問題,是孩子自卑的外部表現。
青少年“社交恐懼”是心理病
這些孩子在生活中常受到父母的批評。有時隻是因為一個小小的過錯而遭到父母過分嚴厲的訓斥,甚至受體罰;有時則是父母情緒不好而毫無道理地把煩惱發洩到孩子身上。孩子在這種家庭裡,便會産生懼怕心理,甚至不能辨别該做什麼,該說什麼,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孩子大多數時間生活在恐懼和焦慮之中,他們從父母的行為中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自己很無能,總是做錯事,是個沒用的孩子。
這類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有程度不等的社交恐懼傾向,嚴重者會成為社交恐懼症患者。患了此病,無法建立穩定的人際關系,他們會變得内向、孤獨,人生觀也變得消極、悲觀。那麼,如何才能防止孩子患上“社交恐懼”呢?
1.作為父母應該關注孩子是否有社交恐懼症的傾向,并且要及時的審視自己對孩子的行為是否是恰當的,糾正不恰當的教育,給予孩子們更多的表揚和鼓勵。
2.有時人的羞怯不完全是由于過分緊張,而是由于知識領域過于狹窄,或對當前發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因此,平時要讓孩子加強對文學、音樂、藝術等方面的學習,多看課外書籍、報刊,廣泛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有了知識會幫助他樹立自信,克服羞怯。
3.孩子在交往中出現上述症狀時,教會孩子有意識地做數次深而長的有節奏的呼吸,心裡要想着自己與對方是平等的,這可以使緊張心情得以緩解。平時注意訓練孩子用大膽而自信的眼光看别人,為他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礎。也可教孩子做一些克服羞怯的運動。例如:将兩腳平穩站立,然後輕輕地把腳跟提起,堅持幾秒鐘後放下,每次反複做30次,每日做3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覺。
社交恐懼症,很多人并不熟悉,内向卻是大家熟悉的一種性格描述。最近,一個“測測你到底是内向還是社交恐懼症”的測試題在網上廣泛轉載。昨日,記者采訪某專家。專家稱,社交恐懼症患者在心理門診很常見,該測試雖不能完全代替醫生診斷,但具有一定科學性。“這套題雖然不能完全替代醫生的診斷,但足以幫你初步認清自身情況。”
與内向有啥區别
内向者不想社交 恐懼症無法也不敢
專家介紹,社交恐懼症是一種過分懼怕社交活動的一種神經症。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明明知道這種恐懼反應是不對的,但是就是沒辦法控制,然後又會出現一些焦慮,即使去參加社交活動了,也會表現的非常害怕。
心理學家将人的性格分為兩種類型:内向與外向。内向性格的人心喜愛思考,感情比較深沉,待人接物小心謹慎,喜歡單獨工作,常因為過分擔心而缺乏決斷力,對新環境的适應不夠靈活,但有自我分析與自我批評的精神。
兩者最根本區别在于,社交恐懼症患者屬于無法也不敢與外界接觸,而内向的人隻是不喜歡或不想與外界接觸。
心理專家認為,性格内向是很正常的情況,不需要刻意作出改變,性格内向的人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即可。
什麼人群易發病
一般為女性多發 有家族遺傳傾向
專家介紹,恐懼症常為突發的,女性多見。有研究表明其具有家族遺傳傾向,也有研究發現恐懼症狀出現時血漿腎上腺素水平升高,可能與去甲腎上腺素功能失調有關。心理學家則認為恐懼症狀的擴展和持續是由于症狀的反複出現使焦慮情緒條件化所緻,而回避行為阻礙了條件化消退。
專家進一步分析,社交恐懼症的最核心的産生原因是人在青春期時發生了一些挫折事件或不光彩事件,随着人的成長與成熟,自己的人生觀與道德觀不允許自己曾經發生過這些事件,并且不敢直視,由此産生強烈的自卑和逃避心态。
社交恐懼症心理産生的原因
社交恐懼症心理産生的原因早知道。如今社交已經是一種謀生功能,有個好的社交能力,到那裡都不會被人落下,然而如今卻出現很多人都特别的害怕社交,因為他們都患者一種社交恐懼症的心理病,該怎麼辦呢?
有些人害怕與别人交流,特别是在一些公開的社交場所。這嚴重影響了患者在别人心中的評價,也給患者的工作帶來了麻煩,這是患有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及時了解社交恐懼症的原因很重要。
1、缺乏鍛煉
有人認為自已缺乏社交技巧和能力的培訓鍛煉,缺乏社交技巧給别人造成不好的印我明,以緻引起别人不好的反應,導緻尴尬的處境。同時,本人覺察到了自己的社交笨拙,也容易造成緊張害怕。
2、自我貶低
有 的患者他們在社交過程中的行為其實是恰當的,但患者卻認為自己的表現不對,所以是患者對自己的評價不恰當。在社交過程中,患者的自我貶低起着重要作用。不 少患者對自己要求過高,恨不能以自己超群的口才和舉止得到所有人的稱贊與喜歡,這就不可避免反複造成自我挫敗,終于導緻見人就緊張害怕。
3、社交動機不純
有些患者社交的動機不純,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造成某種特殊的印象,所以才可能會感到緊張不安甚至恐懼。假如不論别人對我有什麼看法,我一概毫不在意,就不會緊張害怕。
4、人格特性
如果一個人傾向于控制别人對他的印象,或者特别受面子,似乎所有的人都喜歡他這人才有面子,或者完美主義傾向強烈,恨不得在别人面前表現得完美無缺。那麼這種人便容易患社交恐懼症。
小編溫馨提示:有些人害怕與别人交流,特别是在一些公開的社交場所。這嚴重影響了患者在别人心中的評價,也給患者的工作帶來了麻煩,這是患有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及時了解社交恐懼症的原因很重要。
什麼方法能治
心理治療是首選 抗抑郁藥有療效
專家介紹,臨床上确診社交恐懼症主要依據深度心理晤談和家人提供的情況說明。在心理晤談時,醫生會追根溯源地對病人過往經曆進行分析,同時也參考家人的說明和評價。
專家說,社交恐懼症的治療方式分兩類,即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通常是首選治療方法。例如,認知治療、系統脫敏療法、暴露療法、催眠療法、森田療法、團體療法等。主要目的是消除恐懼對象與焦慮恐懼反應之間的條件性聯系。
抗抑郁藥物對恐懼有一定的療效,并能減輕焦慮和抑郁情緒。苯二氮卓類等藥物也有減輕焦慮恐懼的作用,尤其是焦慮發作時,起效較快也能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
怎樣自我調節
患者可訓練
專家介紹,自我調節是恐懼症治療的基礎,所有心理或藥物治療都是在自我調節基礎上發揮作用的,建議患者訓練“兩心一轉”,即培養信心和耐心,轉移注意力。
社交恐懼者往往最先缺乏的就是自信,因此要改變首先就得在心裡接受和悅納自己,樹立起對自我的信心;其次是耐心,具有恐懼心理的人常常難以面對現實,患者應該正确認識自身狀态并堅持治療,給予自己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戰勝恐懼;再次,就是轉移注意力,恐懼發作時,患者要學會轉移注意力,讓自己放輕松,從恐懼中走出來。
專家建議,在感到緊張恐懼時可以轉換一下視線或姿勢、做幾個深呼吸、按壓穴位。另外,參加專業的技能培訓,多與社交能力強的人交流等也對克服恐懼有一定的幫助。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的相關内容,從文中的介紹中,我們知道了社交恐懼症自我治療的方法,知道了怎樣克服社交恐懼症。尤其是當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幫助他們,讓他們走出社交恐懼,能夠積極的面對社交活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