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經常會有吐奶的現象,有的甚至會從鼻子裡流出,這可就吓壞了爸爸媽媽們。經常會有家長咨詢“寶寶吐奶怎麼辦?”“我家寶寶也是,吃多少吐多少”。媽媽們一度懷疑自己的喂養方法有問題,甚至害怕寶寶是不是得什麼病了?今天作文庫知識百科詳細跟大家聊聊寶寶吐奶的那些事兒。
吐奶和溢奶
吐奶和溢奶是兩種常見現象,對孩子的發育有一定的影響。吐奶一般是因為新生兒胃幽門狹窄,同時胃與食管結合部比較松弛,當胃強烈蠕動時,胃中的奶從食道返流,由口中吐出,形成吐奶。吐奶時,奶水強有力地從嘴巴吐出,甚至呈噴射狀。溢奶是由于食管末端的括約肌發育不夠完善,緻使胃和食管之間不完全閉合,因而進入胃裡的奶水再次返流到食管,從嘴邊溢出。新生兒處于發育時期,對營養的需求很大,因此做好預防工作,為孩子的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是是媽媽必須做的工作。
吐奶量較多,多發生在喂奶後。寶寶的吐奶前會出現伸脖子或者張口等痛苦難受的表情。溢奶量少,一般發生在寶寶吃完奶時,随意的吐出一兩口奶。
吐奶在新生兒是正常現象,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頭幾個月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幾次奶。
寶寶為什麼會吐奶?
新生兒的胃部,從正面看是橫躺着的,呈不穩定狀态,同時贲門部位(胃部入口)還比較松。也就是說,大人吃飯時,當食物進入胃部後,贲門會通過收縮來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嬰兒的胃贲門部位還不能很好地進行收縮,從而導緻進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與大人相比,新生兒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含乳頭的方式比較笨拙,從而導緻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當孩子打嗝或身體晃動時,吃進去的奶也就比較容易被吐出來了。
如何判斷寶寶奶量攝入過多?
如果寶寶喝完奶以後,吐出了大部分或者全部的奶;大便很稀,每天大便8次以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寶寶精神狀态、體重增長正常,家長就需要考慮是不是一次性讓寶寶攝入奶量過多了。
拍嗝之後還是會吐奶怎麼辦?
吐奶的寶寶,我們會交代媽媽,在寶寶吃完奶之後,要記得給寶寶拍嗝。有的媽媽就說:“寶寶每次吃完奶,我都會給他拍嗝,但是還會吐奶,是生病了嗎?”有可能是家長方法沒有做對。
拍嗝的三種正确做法
1、将寶寶豎直抱在胸前,頭靠在你的肩膀上,一手扶着寶寶的頭和背,另一隻手在他的背部輕輕拍打。
2、扶着寶寶坐在你的膝蓋上,一手支撐着他的胸部和頭部,另一隻手輕拍他的背。
3、讓寶寶趴在你的腿上,扶着他的頭,讓頭部略高于胸部,然後輕拍他的背或者輕輕畫圈撫摸。
每次拍嗝盡可能讓寶寶将嗝打出來,如果幾分鐘後還是沒有拍出嗝,家長也不用擔心,寶寶也不是每次都肯定會打嗝的。家長剛開始可以嘗試每種方法,最後選擇一個适合你家寶寶的方法。
如何幫助寶寶減少吐奶的頻率以及吐奶量?
寶寶吐奶沒有辦法徹底解決,但是通過下面的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寶寶的吐奶情況。
每次喂奶的時候盡量安靜、平靜且愉快。喂奶是媽媽與寶寶交流最好的時刻,媽媽可以用溫柔的目光注視着寶寶。
1、寶寶吃奶過程中避免逗引、打擾等分散寶寶注意力的事情;
2、喂奶不要過量;
3、奶粉喂養的寶寶,在喂奶過程中至少每隔3~5分鐘就拍嗝;
4、不要讓寶寶平躺着吃奶。這樣不僅會造成寶寶吐奶,還容易出現嗆咳;
5、每次吃完奶後,給寶寶拍嗝,豎抱20~30分鐘;
6、剛喂完奶的寶寶,不要擠壓寶寶的腹部、逗引寶寶以及跟寶寶做劇烈的活動;
7、不要在寶寶極度饑餓的狀态下喂奶。找到寶寶吃奶的規律,極度饑餓之前給奶;
8、使用奶瓶喂養的寶寶,奶嘴上的孔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翻轉奶瓶後滴出幾滴然後停止,說明奶嘴上的孔大小合适。
有下面幾種情況,家長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
吐奶現象一般是正常的,不會傷害到寶寶。随着寶寶的成長,消化系統的逐漸成熟,通常在1歲左右,這個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但是如果寶寶以下情況,建議家長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1、寶寶經常性吐奶,且伴随着血樣物質或黃綠色物質;
2、寶寶體重減輕或沒有增加;
3、寶寶吐奶頻繁且伴有腹瀉、皮疹等症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