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是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個善于博收外來文化并融彙創新的民族。在長期的曆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滿族特色。
滿族重視禮節。過去少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少輩每隔三天要給長輩打千請安,隔五天見長輩得叩頭,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别,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擡物狀,女人雙手扶膝下蹲。路上遇見不相識的長者,要鞠躬垂手問“賽音”(滿語,好的意思)。如騎馬,要下馬閃在路旁讓路,等長輩過去,再上馬趕路。遠方親友相見,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禮。“
婚嫁習俗:
滿族舊時婚姻重視門第,盛行早婚和娶大齡女。這與旗内男子當兵出征,希望早育子女有關。貴族官宦人家,盛行指婚,多由朝廷指定結婚對象,一般旗人也有由族長指婚的情況。清代宮廷的“選秀”,是為皇帝及親王選妃,一般限定在八旗三品官内部遴選。八旗内男女年齡到十六、七歲,即可訂婚,男子訂婚與結婚年齡可能更小一些。婚姻由父母包辦。
飲食習俗:
滿族的傳統飲面比較講究,除不吃狗肉外,很多習慣都與漢人相同。滿族主食以谷物為主,通常是面食和黏食,味道多酸、甜面食以饽饽為主,它是滿族對塊狀面食的統稱。
京旗滿族有每天午飯後、晚飯前都要吃一頓饽饽的習慣。饽饽有不同的口味,薩琪瑪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種類。滿族也以米飯為主食,有高粱米、小米、稗米飯和包飯等。其,中滿族包飯比較有民族特色,用白菜葉或,蘇子葉包上大米、糯米或小米飯等主食,再放入雞蛋炸醬配上肉或其他蔬菜包好即可食用京旗和關外做法有所區别。滿族包飯通常在傳統節日“絕糧日”食用。
滿族傳統民居通常向陽而築,多為草頂,一旁設有極富滿族特色的方形煙囪。圍牆大體有土築、泥堆兩種建築方式。室内三面皆炕,如形。滿族習俗以西為貴,南次之。滿族人家習慣在西牆上供奉神明、英雄以及自家家譜,所以西炕又有“佛爺炕”之稱,客人拜訪時不能随便坐在西炕或在上面擺放雜物,如果違反,會被視作對主人祖先的不尊敬。房屋分為上屋、下屋、堂屋三大間,門設在中間,每邊有三扇窗戶。院内建有影壁牆,豎有索倫杆,有的家庭還建有花庭、八角涼亭院的門前還有上馬石等。
服飾:
滿族袍服的特點主要是圓領、窄袖、撚襟、帶扣袢、衣裳連結,窄袖前端接有一一個半月形的袖頭,因形狀酷似馬蹄,俗稱馬蹄袖,又名箭袖。滿族通常還在袍服外面穿着一一種長至肚臍的對襟短褂,因為起初是在騎馬作戰時穿着,所以稱作馬褂,無袖的稱作馬夾或坎肩,主要為八旗“軍服”,之後随着清朝推行易服政策在中期普遍流行開來,成為“禮服”。袍衫和馬褂還在近代演變為旗袍和唐裝,被視作中國元素的代表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