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司馬遷史記講座

司馬遷史記講座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8-27 05:52:51

  司馬遷史記講座(史記講記-第七十六集-印正老師)(1)

  諸位老師 諸位同學 大家好,我們今天繼續探讨史記之殷本紀。

  『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

  帝小甲崩 弟雍己立

  是為帝雍己

  殷道衰,諸侯或不至』

  國庫見底以後,國家的日常用度,多項開支都沒有着落,各部門财政告緊

  群臣員工散亂,雍己也着了急,他從來沒有過過窮日子,不知道窮的滋味是什麼,這下一嘗試果然不好受,眼看着年關就到了,群臣的年終獎發不出來,還有朝中的年節消費,成了他的頭疼事。

  當年祖父、父親、叔父為帝之時,可不是這個狼狽樣子,每到年底,前面的數位帝王早将群臣的賞禮發放到位

  包括民間的貧苦撫恤金,無一不漏,人們歡歡喜喜的過上了大年。

  可現在呢?

  兩手空空的雍己一籌莫展,很失落,望着空空蕩蕩的國庫,他隻有歎息的份,指望諸侯們上貢緩解财政危機,可到了下一次諸侯朝會的日子,座席空了三分之二,諸侯們的日子也不好過,沒有什麼供品給他,雍己的日子過的更冷清更緊巴,無奈之下,他将人民的賦稅再行增加,人民不堪重負 叫苦連天,逼得各地諸侯揭竿而起,紛紛讨伐他,這時的雍己才感到山窮水盡的困苦,想打仗 軍備空虛,這一項就令他束手無策,更何況還有堆積如山的其他嚴重問題,眼看着各路叛軍逼近京都,情況非常危急,雍己急火攻心 團團轉。

  好在儲君太戍還有聲望,代兄長雍己出了告示安撫天下,承諾給全國人民撫恤補助,勸退各路諸侯,說服雍己将增加的賦稅降下來之後,才平息了一場動亂,可是面對着目下的經濟危機,财政赤字 日子如何過呢?

  這個嚴肅的問題,雍己他還真沒有辦法,在現實面前,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山窮水盡,給國家與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失,敗光了祖上的積蓄,這個黑洞如何能堵上?

  剛從動亂驚夢中醒過來的雍己,憂愁交加 一病不起,不久就駕崩了。

  我們再看史文

  『帝雍己崩 弟太戊立

  是為帝太戊 帝太戊立伊陟為相』

  雍己駕崩以後 太戍即位,是為帝太戍,太戍任命久經考驗的伊陟為宰相,伊陟為了國家 為了人民,給雍己整整當了幾十年的傭人,對一位身居高位的朝廷大員來說,放下架子給人家當幾十年傭人,這跟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幾乎沒有兩樣。

  但是身為官宦人家的伊陟就能吃了這個苦,伊陟為相以後與帝太戍着手解決眼前的經濟危機,而巨額的财政虧空,錢從哪裡來呢?

  年輕的帝太戍也很憂愁,伊陟勸他開懷些,給他遞呈了詳細的賬目表格,讓他看,先帝雍己造成的财政虧空,主要支出是什麼,先從這裡作文章,帝太戍查看了賬目,心裡有了底。

  早朝上他宣布自大内後宮到各級官員,三年之内削減百分之五十的薪奉與開銷,将一切不必要的在建工程一律關停,待經濟恢複以後再行動工,對不死不活,沒有經濟效益,虛耗國家資金的企業承包給有能力經營的民間商人,國家停止給企業輸血,最後一着也是令貪官污吏最為心驚膽寒的,帝太戍等于來了一次殺富濟貧。

  什麼呢?

  是将先帝在位期間那一批鑽政策空子,鼓動先帝雍己胡作非為,而緻富的暴發戶,一律封凍賬戶資金 沒入國庫,誰要不服氣 或者反抗 國法處置,帝太戍這一舉動雷厲風行,深得民心,讓曾經鑽政策空子,誘惑帝雍己犯作嚴重錯誤的這一批暴發戶,把以前吃進去的全部吐出來,所以全國人民沒有不高興的。

  巨額的财政黑洞在帝太戍與賢相伊陟的協助下,短短的三年很快堵上了,先前承諾給全國人民的撫恤補助金及時到位,解決了處在貧困線上,廣大人民的溫飽問題,讓人民免受饑荒之苦,有了及時耕田的工具與種子,順利完成了春耕春播,安定了天下民心,帝太戍與賢相伊陟嚴把朝剛,外邪不得空子,國家的經濟恢複一日千裡。

  我們再看史文

  『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

  一暮大拱 帝太戊懼,問伊陟

  伊陟曰:臣聞妖不勝德

  帝之政其有阙與?

  帝其修德 太戊從之

  而祥桑枯死而去』

  在帝太戍執政中期,國家的經濟發展走上正規,伊陟很賢能,治國的策略不亞于當年的伊尹與咎單,雍己執政時期造成的經濟危機與政治危機平穩過度了,諸侯們陸陸續續都與天子交好,太戍的政績很不錯。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還是出現了。

  什麼呢?

  這件事一度引起滿朝文武驚慌失措,到底是什麼事情這樣嚴重呢,原來國都大殿門前,無緣無故的生出一棵桑樹,又生出一棵榖樹,地上長出兩棵樹,應該是件好事。

  為什麼古人大驚小怪呢?

  用現代人做法,大不了把他移除了就是,但是古人與現代人的觀念不盡相同。

  我們看史文

  『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 一暮大拱』

  這個『祥桑』就算我們常見的桑樹

  『榖』即苟樹,這個苟樹跟桑樹有點像,但他不是桑樹。

  『一暮』即一個晚上

  『大拱』是兩手合抱

  這兩棵樹與衆不同的是,它們一夜之間長到兩臂合起來那樣粗大,完全違背了植物生長的客觀規律,人們當然害怕。

  而且這桑樹還有苟樹交抱在一起,扭扭曲曲 奇形怪狀,令人見之無不驚心,這還不算,不久樹上又栖了烏鴉,烏鴉整天哇哇的叫 還有鸱枭

  等等怪鳥追逐嬉戲 很不吉利。

  帝太戍當時心裡也很毛

  問天官此事主何征兆?

  天官面有難色,戰戰兢兢也不敢說,太戍是明白人,知道不是吉兆 心裡更驚慌,當時 朝堂上下議論紛紛,有人建議把樹砍掉,有人則說砍了不好,大家似乎感到大難臨頭,伊陟正好辦完差使歸京,驚慌失措的帝太戍趕忙去問伊陟,還把伊陟請到桑榖樹下,問這事情如何處理,伊陟仔細察看了兩棵樹,确實不吉利。

  他對帝太戍說:我聽先人伊尹也說過這件事,那是帝太甲即位時出現的怪相,但我的先人伊尹并沒有大驚小怪、

  他說:邪不壓正 妖不勝德。遇到這些怪異事情出現,當事人要及時反省自身,檢查當人是不是做了什麼虧心事,糾錯向正 怪異自滅。

  太戍問:要将樹砍掉嗎?

  伊陟說,不能!

  樹是生命體 ,害它的命 是損德的行為,更不吉利,大王 你仔細思量。

  看你最近做了什麼不道德的事情沒有?

  『帝之政其有阙與』?

  這個『有阙與』是不是你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是這個意思。

  伊陟讓太戍檢查自己的政德是否偏邪,這是化解兇相的唯一辦法,伊陟這一問不要緊,帝太戍滿臉通紅,感歎說:天心明澈 無所不照啊。

  原來伊陟出訪期間,朝中确實發生了人事混亂,帝太戍共有三個兒子,中丁、外壬、河亶(dan)甲,這三個兒子當中,其中河亶甲的母親最為得寵,在朝中有很大的勢力。

  若論河亶甲的才德,他遠遠不及兩位王兄,三兄弟誰将立儲,朝中說法各不一樣,儲君的人選懸而未決,河亶甲的外祖父與母親趁着伊陟外出辦差事的時候,到處拉關系走後門,給河亶甲說情。

  帝太戍在寵妃的糾纏之下,一度準備立河亶甲,因為賢相伊陟不在,事情還未定下來,有賢臣測到帝太戍的心思,暗中提示他不可立河亶甲,若立河亶甲繼位 将禍延宗社, 太戍被寵妃所迷惑 ,置之不理 一意孤行 ,隻等伊陟回朝再作拍擺定案。

  可巧大殿門前出了奇異,人心惶惶 ,立儲之事就暫時擱置了,伊陟這一提示:帝太戍将心思說給伊陟。

  伊陟大驚說:大王你是個明白人,怎麼一念之差險些做出糊塗事來?

  河亶甲是你的兒子,你都不知道他是什麼人嗎,他簡直就是雍己再來,雍己在位,要不是你我暗中運作,國家早就傾覆了,這樣重要的事情你難道忘了嗎。

  帝太戍這時一拍腦袋:唉,我是糊塗了

  幸虧賢相你及時提醒,我受了寵妃的迷惑,竟然忘了前車之鑒,現在快刀斬亂麻,明天我們就決定立大太子中丁為儲君,免得夜長夢多 節外生枝,伊陟說,這就對了。

  第二天早朝,全體通過太子中丁立儲,不可思議的是桑 苟二樹,當晚就枯黃落葉,沒有多久就幹死了,天官驚喜的向帝太戍道賀,大王 入侵京都的邪氣昨天散了,紫氣東來 ,國家少說也有數十年的昌盛,帝太戍笑而不語,隻對蒼天虔誠禮拜。

  我們再看史文

  『帝其修德 太戊從之

  而祥桑枯死而去』

  史文如實的跟我們說了,帝太戍糾正了自己錯誤以後,怪異消失的事情,帝太戍殿前怪樹的生滅給我們有很大的啟示,日常生活中确實有一些不祥之兆出現,令人心驚膽寒。

  我們做一個惡夢,或者見到一些世間人認為是兇兆的事物,對很多人來說都經曆過,學了這段史文以後,大家心裡就有數了,不會因為這些怪怨的事情出現,而驚慌失措 内心惶惶。

  自然界出現的一些兇兆,預示着當事人暗室虧心,做了不正确的事,伊陟是見多識廣的聖賢,将這個秘密一語道破,好在帝太戍聽取了賢相伊陟的谏言,及時糾錯 免去一場兇災。

  河亶甲到底是個什麼人?

  後來的事實證明伊陟所言無差。

  『帝之政其有阙與』這是神醫當場診斷出疾病要害。

  『其修德』是對症治療,開具良方。

  所謂福禍無門,惟人自蹈,一切災禍都不是無緣無故的,當事人一定要檢查自己是否有缺德之處,兇兆的出現不是壞事。

  而是好事

  還在哪裡呢?

  最低限度給我們打了招呼,讓我們有回旋的餘地,有檢查自己的機會,有改正缺點的時間,而民間對待兇兆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辦法,那是經不起推敲的,真正解決問題 還是修德。

  從商王朝的曆史運轉來看,帝太戍後來幹成了豐功偉績,撐起了商王朝第二波盛世,他之後的帝中丁與帝外壬,也延續太戍盛世,這是不争的事實。

  『太戊從之 而祥桑枯死而去』

  我們主要探讨這個太戊從之,帝太戍能聽納忠言 覺悟回頭 ,這是他逢兇化吉,遇難成祥的原因。

  我們在《紅樓夢》一書上,也看到花妖做怪的事情,榮國府大院中的海棠花死去半年,又複活了。

  而且逆季節開花,最後賈府遭遇滅門之災。

  原因是什麼?

  這些人根本沒有生起警覺之心,

  我行我素,放縱淫欲

  窮奢極欲,欺壓良善

  暗室虧心,勾心鬥角

  對于神明的提示,不過給海棠花挂了紅綢子,就認為萬事大吉了,哪有這樣簡單的事情,修德 是吉祥的保證。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是夏商周三代奠定的,夏商周的道德文章,被後世編彙為《尚書》,成為曆朝曆代學子們必讀之書,也是各級官員與國家領導人必修之課,皇帝開科考試,天子門生的标準,一定要将前人的道德文章爛熟于心,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善巧運用,達不到這個水平,殿試過不了關的。

  嚴格的用人制度,是中國文化為什麼能屹立不倒的基礎,中國人開口道德 閉口仁義,是其他國家民族望塵莫及的,如此雄厚的文化底蘊,培養了無數聖賢前赴後繼,将文明古國延續至今。

  學習《史記》,其實就等于将四書五經十三經,全部吸收并用了。

  《史記》的營養非常豐富,誰能參透其中妙理,誰就是大聖大賢,這絕不是誇張的,帝太戍從女色當中一百八十度的大回頭,不受寵妃的迷惑 任人唯賢,挽救了國家與人民的命運,自然界的兇兆也就不了了之。

  我們再看史文

  『伊陟贊言于巫鹹

  巫鹹治王家有成

  作《鹹艾》,作《太戊》』

  時間過的很快,十數年一閃而過,帝太戍随着年齡與治國經驗的豐富

  更加成熟端正,伊陟也見老了,想起先人伊伊在世培養咎單一事,伊陟也到處訪賢,希望能找到賢人接替自己輔助後世帝王。

  踏破鐵鞋,伊陟終于發現了巫鹹這個人才,巫鹹才德兼備,是個難得的相才。

  『伊陟贊言于巫鹹』

  伊陟對巫鹹熱衷贊歎,巫鹹這個人到底如何呢?他後面的成就怎麼樣?

  今天時間到了 謝謝大家

  我們明天接着探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