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本不應該與行政體制挂鈎,但是我國特殊的體制機制,又賦予了公立院校公益性事業單位的屬性,兼之學校領導與地方黨政機關頻繁的交流使用另當别論,不可避免被與行政機關聯系起來,常被拿來讨論級别高低。
網絡上有人經常會說,這個學校的領導是副部級,那個學校是正廳級;這個學校是正處級,那個學校是正科級。不同地區、不同層級的學校貌似被區分出很多級别。那麼,學校到底是什麼級别的單位?現實中有那麼高的級别嗎?校領導個人級别就是學校行政級别嗎?
今天在這裡做一個普及。
第一,關于學校的行政級别
作為事業單位的一種,公立學校的行政級别在三定中其實是相對固定的。
1、大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本科學院,不管是985,還是211,是省重點,還是普通院校,包括部分職業大學(學院),三定規格都是統一的正廳級,不存在副部級規格的學校。換言之,我國的學校封頂就是正廳級。
2、專科學校。三定通常是副廳級,學校書記和校長幹部管理權限在省委,副職由省教育廳和地市共管,與業務一樣以省教育廳為主導。
3、市管中職院校。比如職業學院、技術學院,一般都是正處級規格。
4、市直部門管理的重點學校。比如省級示範性高中、市直部門管理的職業學校、示範性體校等,很多是副處級設置。
5、市屬其他學校。一般都是正科級規格,校黨支部書記和校長相當于教育局中層幹部。
6、縣屬重點中學。少數會設置正科級或副科級。
7、縣屬其他中小學。不定級,部分會參照縣裡自定的股級管理。
很多人經常說縣裡有副處級甚至正處級的學校,多半是理解有誤。
第二、為什麼會出現校長級别與單位不匹配的情況?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認為在瞎說,誰說沒副部級學校,清華、北大的書記和校長都是副部級幹部,難道學校不是副部級?
的确不是。
而之所以那麼多人會認為我國有副部級高校,主要是因為把學校領導的行政級别和單位劃了等号。
事實上,我國現有的31所“中管高校”,其學校規格仍是正廳級。而将他們稱之為“中管高校”,主要與兩點有關:一是書記和校長是副部級幹部,由中央任免,屬于正兒八經的“中管幹部”;二是學校的副職不管是正廳還是副廳,這兩年都逐步上移管理權限,由中組部和教育部共管,名義上也屬于中管範圍之内。正因為此,很多人将這些學校誤認為副部級高校。
類似的情況在一些省屬重點院校也有體現。比如廣西大學,其黨委書記由廣西政協副主席兼任,是副部級,但你能說廣西大學是副部級嗎?顯然不行。
同樣在地市也是如此。很多地市的重點高中校長行政級别能達到正處級,你能把這些學校認定為正處級單位嗎?也不行,實際上這些學校的行政規格要比領導級别低得多,多數是正科級,最多副處級而已。
簡而言之,領導的級别是其個人行政級别,不能将其個人級别與單位級别混淆在一起,等同視之。這是體制内理解學校行政規格比較大的一個誤區。
第三,該如何辨别學校的行政級别?
理解一個單位的行政級别,不能隻看領導個人的級别,而應看其副職的級别以及學校的整體架構。通過分析他們的行政級别,才能準确判斷一個單位的級别規格。
比如所謂的副部級高校,為什麼說其單位不是副部級?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單位是副部級規格,主要領導是副部級,那麼按理其副職是統一的正廳級。而上述副部級高校,除了兩個副部級主官是副部級,常務副書記和常務副校長是正廳級外,其餘副職都是副廳級,而不是正廳級,班子配備類似于正廳級單位,已然印證其單位行政規格。
同理,判斷一個地市的中學是什麼級别,不能光看主要領導行政級别,而應看其副職和内設機構。假設一個地市級中學是副處級單位,按理副職應該都是正科級,内設科室也是正科設置,然而實際上類似中學除了校長、書記高配副處外,副職都是副科,内設科室都是科員級設置,與普通正科級單位無異,說明其行政規格也是正科級。
縣級中小學以此類推。總之,辨别一個學校的級别,在無法看到其三定方案的前提下,要确定其規格最好的辦法是看其副職和内設機構級别,而不是依據領導級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