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紅樓夢林黛玉所有的詩

紅樓夢林黛玉所有的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3:03:17

  紅樓夢林黛玉所有的詩(林黛玉最出色的三首詩作)(1)

  林黛玉無疑是《紅樓夢》裡最愛寫詩的一個人。她的詩具有強烈的個人抒情色彩。她通過寫詩,抒發了自己苦悶的心情,體現出自己悲天憫人的情懷,堅貞純潔的性格。

  林黛玉寫得最具有感染力的當屬三首長篇歌行體。這三首詩分别是《葬花吟》、《秋窗風雨夕》和《桃花行》。這三首詩的風格都是凄美的,都十分纏綿悱恻,都感人肺腑。不過,這三首詩還是有所不同的。

  《葬花吟》是林黛玉随口吟唱的詩篇,是她的心聲,是她為落花,也為自己吟唱的生命挽歌。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是林黛玉的精神追求,體現出林黛玉對清白人格的堅守,體現出林黛玉獨立的人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污濁環境的排斥。

  “一朝春盡紅顔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是林黛玉對紅顔薄命,青春易逝的感傷。這種感傷具有一種普遍性,是面對生命逝去的時候所感受到的一種悲傷和無奈。這悲傷和無奈充滿了感性的生命體驗,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面對死亡,當我們身邊的親友離去的時候,我們也會為之痛哭流涕,為之扼腕歎息。尤其是當我們看到一個人英年早逝的時候,隻要我們有同情心,是一定會感到遺憾的。這體現出的不是悲觀,而是對生命本身的熱愛。

  因此,林黛玉的《葬花吟》不僅是對青春的感傷,也是對生命的歌頌,而且,林黛玉所歌頌和珍惜的生命不僅是自己的生命,人類的生命,而是萬物的生命。這種感歎,就更加深沉,體現出林黛玉對生命的敬畏,對衆生的悲憫。

  紅樓夢林黛玉所有的詩(林黛玉最出色的三首詩作)(2)

  《秋窗風雨夕》的創作是借景抒情。林黛玉在秋天的一個雨夜裡,心情低落,閱讀古詩詞的時候,有了靈感,就決定拟《春江花月夜》的格調,寫一首詩。《秋窗風雨夕》的确和《春江花月夜》在格式上很相似。《春江花月夜》是以“月”為靈魂,而《秋窗風雨夕》則是以“秋”為靈魂。可是,這兩首詩的風格不一樣。《春江花月夜》的風格是從容的,是靈動的,這首詩裡雖然也寫了男女相思之苦,卻充滿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可是《秋窗風雨夕》則不同,這首詩将林黛玉的滿腔愁緒表達得淋漓盡緻。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這樣的詩句多麼凄婉,所體現出來的情緒多麼低沉,甚至給人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迫感。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則氣勢逼人,這句詩在格式上和“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是類似的,但是所體現的情緒則完全不同。張若虛是在眺望遠方,思念愛人。而林黛玉則是覺得天地間都充盈着秋風和秋雨,仿佛天地和自己一同在哭泣。可見,這首詩所體現出來的情緒是相當低落的。

  可是,這首詩卻顯得很有氣勢,“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風雨急”一句可謂筆力不俗。林黛玉并不是在客觀地描繪秋風秋雨,而是寫自己面對秋風秋雨時的一種心理感受。

  在林黛玉的筆下,秋風秋雨不是纏綿的,而是凄厲的,甚至有一種破壞力。我們可以說,林黛玉這首詩所體現出來的情緒是消極的。林黛玉覺得自己根本經不起風雨的摧殘,而禁不住潸然淚下。

  如果說《葬花吟》裡還有一定程度的正能量的話,《秋窗風雨夕》則是一曲沉痛的哀歌,充滿着離愁别緒。“連宵脈脈複飕飕,燈前似伴離人泣”可以說是林黛玉最為真摯的心緒了。

  而《桃花行》這首詩的情緒則更為低沉,這首詩顯得很慵懶,甚至有點無聊,體現出的是一種莫名的閑愁。如果說《葬花吟》是生命的挽歌,《秋窗風雨夕》是對離愁别緒的表達,那麼《桃花行》所體現的則是一種百無聊賴的情緒。

  紅樓夢林黛玉所有的詩(林黛玉最出色的三首詩作)(3)

  “胭脂鮮豔何相類,花之顔色人之淚;若将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淚眼觀花淚易幹,淚幹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栊空月痕!”這樣的詩句多麼讓人感傷啊。而且,這已經不是一般的感傷了,因為這種感傷連具體的原因都沒有,而是一種怅然若失的情緒。《桃花行》的主題不是桃花,而是眼淚。我們知道,林黛玉的生命是伴随着淚水的。當她的淚水流盡的時候,她的生命也就走到盡頭了。

  我們可以發現,從《葬花吟》到《桃花行》,林黛玉在詩裡所表達的情緒是越來越低落,也越來越消極的。林黛玉本來就多愁善感,體弱多病。她從小父母雙亡,寄人籬下,會覺得抑郁也很正常。

  可是,林黛玉所感受到的不僅是來自自身的壓力,而是來自外界的壓力。“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是林黛玉真切的感受。林黛玉追求自由,追求心心相印的愛情,追求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活方式。

  可是,賈府的環境是如此污濁,封建禮教的束縛也讓林黛玉倍感壓力,賈府也逐漸暴露出各種矛盾和危機。金钏死了,尤三姐死了,尤二姐也死了。這些人的死亡都讓林黛玉感到很難過。林黛玉越來越覺得,自己和環境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可是,林黛玉是有風骨的,她不願意妥協,不願意改變自己去适應環境。因此,林黛玉在詩裡所體現出來的情緒是越來越悲涼的,她似乎已經難以承受生活的壓力,覺得自己離死亡不遠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