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alblue
本周話題
一說起共享單車,你首先想到什麼?今天,為藍想跟大家聊聊單車背後一個特殊的人群——單車獵人。
中國需要多少共享單車?上海突破了百萬輛,成都平均5人攤1輛。
單車多得撲了出來,擠占人行道阻礙交通……
一直緻力于維護文明秩序的單車獵人們也連連呼籲“忙不過來”。
從2016年開始,“共享單車”成為了許多城市裡的一道風景線。一個APP,幾塊錢的費用,解決了人們“最後一公裡”的痛點。
與此同時,它又成為了一塊人性試金石,單車“墳場”、惡意占有等現象開始出現。“單車獵人”由此而生,用個人的力量默默維護共享單車的秩序。
2017年4月,北京海澱區一小區内,一位市民騎着共享單車,從被人為堆在一起的共享單車車堆前駛過。車堆足有一個人高,其中包括摩拜、ofo、bluegogo的共享單車。據附近一位燒鍋爐的師傅介紹,共享單車被人疊起,或與其在小區内亂停占道有關。
着力解決人們出行“最後一公裡”的共享單車企業,自去年拉開市場大戰。如今這些赤橙黃綠色的單車,在為大衆提供便利的同時,其亂停亂放也占用了公共空間和資源,擾亂了城市秩序,與其“綠色出行、減少交通擁堵”的初衷相去甚遠。
今年2月,交通部部長李小鵬在新聞發布會上,肯定了共享單車是解決“出行最後一公裡”問題的好方案。
與此同時,共享單車競相進軍二、三線城市,整個行業加碼競争、無序投放的亂象,卻與其初衷漸行漸遠。
單車獵人的出現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但更多的問題,還需要使用者和企業共同去規範整個市場。
關于一個社會問題的解決,為藍低碳發展促進中心的創始人兼執行長子雯曾提出:
NGO的角色是培育社會基礎,提出社會和環境問題,倡導公衆關注和改變。
商業公司能夠提出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案,也隻有商業的介入,才能加快産業的進步,吸引更多公衆關注。
有了社會基礎,商業解決方案,政府也願意提供政策支持,在NGO、商業和政府三方聚力的時候,一個社會問題才有可能最有效的得到解決。
共享單車的出現的确給城市生活帶來了方便,尤其在解決最後一公裡問題上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在共享單車這條競技之路上,早已不是由市場範圍和投放數量來決定企業的生命。希望共享單車企業能夠在投放的同時,也能有更好的單車管理機制,不浪費社會資源,不給地球增添負擔,采用更有效的商業模式方能走的更遠。
關于共享單車和單車獵人,你想說點什麼?
本文素材來源于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為藍整理,公益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