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韓信為什麼不怕胯下之辱

韓信為什麼不怕胯下之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25 01:12:36

  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以其出神入化的軍事才能,立足于秦漢諸将的頂點,在當時可以說是無往不破,也因此被後世稱之為“兵仙”!曆史上能被稱之為仙的還有一個,就是有”詩仙“李白,清酒一壺,便吐出了半個盛唐。韓信用老弱殘兵,便征服了大半個中國。

  然而,韓信的成名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他展現出自己驚世駭俗的才能之前,曾經被自己的兩任主公忽視。那麼韓信究竟是如何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成為了一代蓋世的淮陰侯呢?當年的胯下之辱,是如何鑄就了國士無雙?

  韓信為什麼不怕胯下之辱(韓信從胯下之辱到國士無雙)(1)

  一、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漢元年初,漢王劉邦為了表示自己沒有争奪天下的心願,聽從了張良的計謀,燒毀了連綿五百米的棧道。四個月以後,韓信為了迷惑楚王,派樊哙、周柏等人率一萬老弱殘兵,修複已經燒毀的棧道。然而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衆人都不理解的情況下領十萬大軍悄悄繞過褒水。日夜前行,神不知鬼不覺地就抵達了陳倉。進入了關中平原,奇襲了當時的雍王章邯。

  這一仗為劉邦入主中原問鼎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讓韓信這個在後來可以逆轉乾坤的名将,展露在衆人的視野裡。

  奇襲三秦之地,面對數倍于自己的敵人,他巧妙地使用了騎兵靈活的機動性。先将敵人分割成各個小團,自己再帶領主力逐一消滅。韓信将大軍分兵三路,從陳倉、子午谷、岐山三路進發,打的章邯毫無還手之力。

  後世的孔明,也想從陳倉跟岐山兩路進軍,來光複漢室,定奪天下。可惜強如諸葛亮這樣的人才,即便六出祁山,也沒有取得較大的功績,由此可見,韓信的實力是多麼恐怖。

  韓信為什麼不怕胯下之辱(韓信從胯下之辱到國士無雙)(2)

  二、背水一戰,不勝便死 這可以說是韓信最精彩的一場戰鬥了,也是中國曆史上一場幾乎不可能複制的戰鬥,很多後世的将領想要模仿,但最後都弄巧成拙。如三國時期的徐晃,想要置之死地而後生,但是死地是進了,後卻沒出來。

  韓信這一個手筆是建立在有後援的基礎上的。他背水布陣引誘趙軍來襲,實際上已經将趙軍包圍起來,随後偷奪了趙軍的軍旗,讓趙軍軍心大亂。韓信背水一戰,是建立在“驅市人而戰”的基礎上,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可以說,無論是心理還是地形,韓信都摸的一清二楚,從而能想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絕策。

  韓信為什麼不怕胯下之辱(韓信從胯下之辱到國士無雙)(3)

  韓信不是莽夫,在背水一戰之前,他就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打算,雖然趙軍搶先一步,先奪走了易守難攻的井徑口,但是趙軍主帥陳餘沒有采納左餘車的建議,這讓韓信一下子就獲得了巨大的機會。

  明為背水,暗中偷營,韓信這一招攻心法用的實在是高,背水不過是掩人耳目的幌子,實際上關鍵是劫營的暗軍。“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一招背水激發了士兵的鬥志,才能險中求勝。随後一手奇襲趙軍大營,然後趙軍以為後路已絕,便做鳥獸散去。

  戰後,韓信不僅平定了趙國的餘孽,還得到了左餘車這樣一個天才的謀士,“于是有縛廣武君而緻戲下者,信乃解其縛,東向坐,西向對,師事之”很多人對韓信的打法十分不解,明明兵書上有“右倍山陵,前左水澤”為何韓信要反其道而行?但是他們卻不能明白“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死地而後存”的道理,将大軍逼入絕境。這種奇特的想法,這種過人的膽識,恐怕隻有韓信能做到吧!

  韓信為什麼不怕胯下之辱(韓信從胯下之辱到國士無雙)(4)

  三、濰水一戰,定奪乾坤 濰水一戰可以說是徹底改變楚漢格局的一戰。在此戰之後,楚軍戰無不敗,軍心大亂,而漢軍占據三齊之地,對楚軍最後的地盤形成了包圍。

  濰水一戰發生在公元前204年,戰争發生的起因,是項羽攻破劉邦大軍以後,韓信攻打齊軍,随後齊王向項羽求救。

  項羽為解齊地之圍,派龍且率20萬大軍,直奔濰河,雙方本來互有勝負。随後韓信詐敗,引龍且渡濰水,随後挖開大壩,水淹龍且的20萬大軍,随後斬殺了不可一世的龍且。

  這一仗在曆史上被稱為興漢一戰,韓信借濰水之勢,“令人為萬餘囊,滿盛沙,濰水上流,引軍半渡”在詐敗以後,又“使人決濰囊”使得“龍且軍大半不得渡”後世有關雲長水淹七軍,殊不知韓信早就已經将這招用的出神入化了。

  韓信為什麼不怕胯下之辱(韓信從胯下之辱到國士無雙)(5)

  四、京索之戰,臨危受命 京索之戰發生彭城之戰以後,當時項羽僅率三萬大軍,就打破漢軍五十六萬,創造了秦漢以外巨鹿之戰以後的又一個奇迹,這讓楚軍的鐵騎威震天下,漢軍聞風喪膽。在這樣的劣勢下,韓信臨危受命,在京索一戰中大敗楚軍,使其不得不退回彭城休整一年,這也讓楚漢之争陷入了相持的階段。

  在這之前,由于見識到了西楚鐵騎的威力,劉邦收攏失敗,借秦人善于騎射的天賦,組建了“郎中騎兵”,并讓灌嬰直接帶領,而這隻騎兵,也成了京索一戰劉邦取勝的關鍵。

  《淮陰侯列傳》有載:“信複收兵與漢王會于荥陽,複擊破楚京、楚之間”郎中騎兵是灌嬰統領,而灌嬰一直歸韓信指揮。這一戰,韓信巧妙的運用了地形的優勢,将戰線拉長,使得楚軍不能得到及時的補給,因而大勝。

  韓信為什麼不怕胯下之辱(韓信從胯下之辱到國士無雙)(6)

  五、四面楚歌,兵不血刃 四面楚歌是韓信所有戰争中最依賴心理的一戰。楚霸王項羽的内心一直是孤傲且自負的,無論是當年的巨鹿還是之後的彭城,面對數倍于自己的兵力,他從來沒有膽怯過,更不會被吓的逃走,但是他第一次被一個叫韓信的震懾了。

  垓下之戰,楚軍敗仗連連,這讓項羽第一次懷疑自己的能力。雖然楚軍還有好幾萬,但是項羽早已經沒有當年三萬鐵騎破漢軍的氣勢,在潇潇楚歌中,他帶着八百人丢下楚軍,第一次從戰場上逃走了。

  所以為什麼項羽不願過烏江,因為就算過了,他覺得自己還是會被韓信打敗,隻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天要亡我,非戰之過”這大概就是楚霸王對韓信的無奈吧。

  

  六、小詩文有話說 這五次大戰,次次都是中國曆史上的傳奇。每一場戰役,韓信都用不同的打法取勝,他的很多手段,即使在近代的戰争裡,也屢試不爽。他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對百萬之師的掌控,還有他靈活多變的戰術,這也讓他超出了同時代所有的軍事家一大截的距離。章邯、龍且、項羽等等,都是在那個時代萬裡挑一的軍事人才,但是在韓信天才般的頭腦前,他們隻能望洋興歎。

  韓信強大的實力不僅僅體現在他卓越的帶兵能力,還有他極為遠見的戰略目光,韓信的強大在于他真正意義上的做到了“兵無常勢”這四個字。普通的軍事家往往擅長一兩種打法就已經縱橫一方了,但是沒有人知道韓信擅長多少種打法,在你以為你已經摸透韓信以後,他總是能想出很多新招、怪招來千方百計的打赢你。

  韓信可以說是在孫武與吳起以後,中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将領,與他相關的典故多到不計其數。在他被劉邦重用時,曾經說過:“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而這三句話,正是劉邦成就霸業的關鍵。劉邦也是聽從了韓信的建議,任用英勇善戰的人才,又将天下的土地許諾分給他們。他按照韓信的部署,先取三秦之地,由于項羽的暴行,章邯,董翳與司馬欣三人早已經失去民心,因此敗亡不過是朝夕之間的事情。

  韓信為什麼不怕胯下之辱(韓信從胯下之辱到國士無雙)(8)

  但是韓信自持功高勞苦,又對楚王窮追猛打,他雖然認可剻通的建議,但是卻不能明白自己已經“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又常懷“猛虎之猶豫,骐骥之局躅,孟贲之狐疑”認為劉邦會善待自己,因此沒有自立為王的意願

  等到被誣陷而降位淮陰侯以後,又不懂得收斂自己,既不能像張良那樣急流勇退,又不能像蕭何那樣俯首稱臣,想要聯合陳豨取漢自立,卻不知自己早已經錯失良機,最終命喪長樂宮,實在是令人蹉跎。

  再天才的國士,在殘酷的政治面前都不值一提。可憐韓信在戰場上叱咤風雲,在廟堂上隻是一個犧牲品,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韓信為什麼不怕胯下之辱(韓信從胯下之辱到國士無雙)(9)

  司馬遷在史記裡評論韓信如果能“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沒準可以比肩周公、召公,沒準韓信真的可以收斂自己,讓自己的路走得更遠,但是誰又知道劉邦有沒有容下韓信的氣度呢?功高震主,誰又能免受屠戮呢?當年劉邦不是分封的異姓王嗎?難道就沒有謙遜之徒嗎?但是又有幾個活下來了呢?

  逐浪淘沙始得金,曆史的長河滾滾而去。五千年興衰,人傑,地靈,都化作一縷青煙,随風而逝……

  參考文獻:《史記·淮陰侯傳》、《史記·高祖本記》、《漢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