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文豔
“江湖漸已遠,兒女共沾巾”。
《江湖兒女》延續了賈樟柯以往的現實主義風格,用寫實、隐忍的鏡頭語言,重現了山西大同昔日各方勢力盤根交錯的江湖,呈現了江湖在社會急劇變化之中的自我瓦解與重建,也巧妙地從一個側面描寫了這一大背景之下的悲歡離合。
江湖上的風雲,暗示了江湖背後的力量。在劇中,廖凡飾演的斌哥,以夜總會和賭場為據點,成為盤踞一方的黑幫勢力(此為他的小江湖),彼時,連警方都得與他幾分薄面。
他信奉關二爺的義薄雲天,而“義”也正是他的江湖邏輯。在麻将館調節他人糾紛時,他以“義”使兩人握手言和;在兄弟二勇哥被新興的江湖力量迫害時,他給出:“這事我給你鏟了!”的義氣之諾。
但在更大的江湖面前,“義”卻是那樣蒼白無力。
大江湖,從來都暗流湧動,深不可測,更需要處心積慮,步步為營。僅憑一身豪情和匹夫之勇的斌哥,顯然無法應對。
大江湖所發出的風險預告(二勇被砍死,自己無故被打斷小腿)均未引起他的重視,直至後來他被飛車黨襲擊時,也選擇了最下策——硬拼。
他的慫,或認慫,不僅是無能,而是明确對手實力之後的無力對抗,他徹底垮了。最後,斌哥和巧巧被對手以打架鬥毆和非法持槍之名弄進了監獄,而手下的馬仔卻開着賓利招搖過市。
對手的持續打壓,使他出獄之後隻能躲在奉節,為重返往日榮光摸爬滾打。然而時不與我,郁郁不得志之中,借酒澆愁,期待在酒精的麻醉中重回江湖,反倒喝成了腦出血,近乎癱瘓。
這時,那個曾被他抛棄的女人,再一次在絕境中為他托了底。他其實是愛着巧巧的,離開,更多的是無顔面對。當然,他的尊嚴,他的江湖,可能超過兒女私情。
對女人而言,愛情可能是唯一,但對大哥來說,沒有了江湖,便無力承載兒女之情。他的癱瘓治好之後,并沒有選擇留下,隻留下一聲“走了”,便不見了蹤影。
在他的内心裡,總以為自己可以重出江湖,也總以為自己曾經是江湖。
電影最後的監控鏡頭耐人尋味:其實,我們都活在别人的眼睛裡。
與斌哥的掙紮、無力和認慫的大哥形象相對的,是巧巧這個過分完美化的理想女性。在江湖中,巧巧與斌哥的命運既相互聯系,又彼此斷裂。
身為女子,巧巧有遠見,有智謀,遇事沉着冷靜,且有着江湖中最重要的義氣,既具備社會大姐的堅毅和勇敢,又有着社會大哥該有的謹慎和當機立斷。
不僅在關鍵時刻開槍解救大哥,還為減輕他的刑罰獨自承擔了重罪。出獄後,她在千裡尋夫之路上暴打小偷,婚宴蹭飯,騙取錢财,懲治流氓,逼出大哥,不愧曾身為江湖女子。即便如此,也難逃情感上的變數。
後來,斌哥癱瘓,走投無路,她又選擇了原諒和包容,盡管她将此歸結之為“義”,但從她強忍的淚水中分明看得清楚,那是“愛”。
在整個劇中,雖然趙濤在扮演二十歲的巧巧時略有不足,但對這個江湖女兒的诠釋還是比較到位。出獄之後的那段戲份裡,将一個女人的隐忍、堅強、智慧和孤獨揉進了每一個細微的表情之中。
廖凡對斌哥演繹亦是精彩:無論是得意時的不可一世,或是失意時的無助與落寞;還是窮途末路時英雄暮年的悲壯都入木三分。
在這兩個人物之外,賈樟柯又設置了港粵勢力代表二勇哥,代理兼線人“大學生”,隐而不露的煤老闆,各方勢力通過這些具體的人物牽涉其中,盤根錯節,形成了那個時代的大小江湖。
在此背景下,故事呈現了社會大巨變時期,人性的裂變,愛與恨的糾纏,還有後老大時期,老大如何自處的問題。
客觀地講,賈樟柯真是一位接地氣、有魄力、有眼界的導演,他通過明暗幾條線和獨特的聲畫語言,給予我們好看的故事以及涵詠不盡的思想和精神。
他電影的暧昧性、複雜性、日常性,以及那種瑣碎的叙事,都展現了一個優秀導演的才華。
歲月匆匆,舊日的江湖在年月交替往返的鋸齒之中不斷地瓦解,新的江湖日漸生成。
巧巧能靠一個“我妹妹流産了”的謊言就讓張譯飾演的“先生”方寸大亂,乖乖掏出腰包,這是江湖;徐峥飾演的過客侃侃而談,以旅遊公司誘使巧巧與他共赴克拉瑪依,卻在得知她剛刑滿釋放是選擇了抛棄,這是江湖;斌哥铩羽而歸,李宣跑前跑後伺候,為了彌補他當初的背叛帶給這個男人的傷害,亦或者是為了減輕他心理上的罪惡感,這也是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從不曾消退,變換的,隻是牽扯到其中的人和事。
影片結束于監控鏡頭中巧巧一人的孤獨身影,這個影像恰好是終無所獲的直觀反應。江湖快恩仇,萬般皆是空,無論是江湖成敗,還是兒女私情,到頭來終究不過是一場空罷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