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跳槽時機的三個建議

跳槽時機的三個建議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1-12 06:54:49

  

  作者:我方團隊張嵚

  離職跳槽這件事,手續已越發簡單,但下定離職決心,卻越發難。

  有多難?以一些數據調查表明:當今的跳槽人士們,從動念頭到真行動,平均要考慮五個月。而在五年之前,這數據還是三個月,完全是糾結加劇的節奏。

  有時上網消遣下,都可見相關糾結鋪面來,哀歎跳槽決心難下的帖子,各門戶網站出一篇火一篇,甚至好些招聘啟事下面,有些有跳槽意向的求職者留言咨詢,内容細得五花八門,連公司老闆的婚史都打聽,常給段子手增加素材。

  甚至電視節目都曾爆料:有位糾結跳槽的先生,還是位職場成功人士,由于對這事糾結到崩潰,竟跑去卦攤蔔了一卦,還碰上個二把刀,被敲了好一筆錢,最後糾結變成糾紛,一怒報了警。

  一

  時間是元朝至正二十一年(1351年)一個夏夜,皇覺寺的斷壁殘垣中,二十五歲的朱元璋,正為跳槽的事糾結到燒腦。

  當時的世道人生出名多難:天災人禍的元末,比經濟嚴冬還冷酷無情,放在朱元璋身上,更是悲催不斷。親人先後離散,逃荒要飯多年,好不容易在皇覺寺尋了個糊口的飯碗,卻眼看要斷頓:廟裡的糧食快空了,能跑的也都跑光,就剩了他守着一片碎瓦殘磚,沒黑沒白痛苦糾結。

  

  都這個地步了,不跳槽還糾結啥?

  跳槽?哪有這麼輕松?如果說皇覺寺好比一個正下沉的泥坑,外面的世界,不是饑荒就是戰亂,處處都是死亡的沼澤,沒頭沒腦跑出去,一不留神就不知道陷哪裡出不來了。

  但朱元璋還算命好,自小光屁股玩大的湯和朋友,為他尋好了新工作,熱情洋溢的書信都送來了。可偏是這事,才叫他糾結:湯和給他找的工作,美其名曰共創大業,其實就是造反,殺頭的大罪。

  皇覺寺是泥坑,外面大片沼澤,正在招手的新工作,則是個不折不扣的火坑。哪能不糾結。

  于是自從收到湯朋友的邀請信,朱元璋的心情,日複一日比吃不上飯痛苦,以他後來給宗室子弟的訓話說,還有好幾日吃不下飯,閉上眼就做噩夢,夢見被五花大綁上刑場砍頭。以至于覺都不敢睡,更在極度抓狂中,用上了一個極品的辦法:算卦。

  蔔卦的結果狠狠一刀:蔔逃蔔守則不吉,将就兇而不妨!

  意思是說:留下來或者逃荒,百分百是死!玩命造反還能活,勇敢去闖吧兄弟。

  面對這殘酷的結果,朱元璋終于似換了個人般,平靜的換一身最幹淨的僧袍,踏上了投奔濠州紅巾軍的路途。這以後的曆史,堪稱風雲變色:從底層的小兵一路奮鬥,直到橫掃南北,開基建國,締造輝煌的大明王朝。

  所有的風雲激蕩,熱血征戰,都從這一夜的糾結開始。于是也有後人感慨:這一卦真靈!

  可二十年後,已貴為帝王的朱元璋,在與兒子太子朱标的對話中,卻講出了這段熟悉的掌故中,隐藏的一件内情。

  那夜的朱元璋在冷靜下來收拾東西啟程前,還做了一件事情:閉上眼睛,認真回憶自己先前多年的逃荒路,沿途的世态人情,過電一般浮現,該去哪裡,如何拉隊伍,要做什麼事,件件都想的清楚。等到啟程之時,未來的道路,已經躊躇在胸。

  所謂“謀而後動”,正是他告訴兒子的道理。

  而當他初來到濠州城紅巾軍軍營時,他接下來的表現,也證明了此言不虛:刀槍劍戟的包圍盤問,他絲毫不慌,被懷疑是奸細,當場要被拉下去砍頭,他依然不慌。由于這樣淡定,所以才得到紅巾軍首領郭子興賞識,新老闆面前博了個好印象。開始賺人生第一桶金。

  “謀而後動”,方可成事也。

  二

  有人說,朱元璋的這番草根逆襲,歸根結底還是他個人太強,作為幾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當然可以這樣義無反顧的跳槽(老朱其實也算是被逼到無路可退才跳槽的)。

  倘若換做旁人,比如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哪裡有這樣的神迹,又怎能改變得了曆史?

  南唐書生樊若水并不這樣看。

  生在五代晚期,又是南唐縣令家的兒子,卻也算是個貌似普通的學子,唯一一點歪才,就是擅長橋梁築造,可放在那時,也是不入流的學問。但饒是如此,普通的樊若水卻有大夢想:建功立業!

  可當時南唐的大老闆李煜,是個千古罕見的極品,詩詞才華一流,治理水平卻末流,外加南唐政治腐敗,志向遠大的樊若水員工,非但不讨喜,更連進士都考不上。

  忍夠了的樊若水,也終于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跳槽!

  最佳的跳槽對象,就是北方正強勢崛起,對南唐虎視眈眈的大宋帝國。可是對象好找,槽卻不好跳!

  當時的大宋,對南唐磨刀霍霍不假,可最急缺的是軍事人才。至于樊若水這樣的文士,大宋自家科舉制度成熟,每年千軍萬馬争過獨木橋,早就沒缺口。這就好比一家國際軟件公司要招程序員,某中文專業少年電腦沒摸過,卻信誓旦旦過來應聘,說我就是你要找的人,十有八九要攆出來。

  樊若水的狀況就是如此,可他對這嚴峻現實,非但毫無認知,反而就用了一種簡單粗暴的方法:竟然抛家舍業,化妝渡過長江,一口氣跑到大宋都城開封,然後直接朝皇宮裡送了一封信,就這麼直接推銷了自己。

  

  這天雷滾滾一幕,很快被當做笑話流傳。可更神奇的事随後發生了:讀了他自薦書的宋太祖趙匡胤,竟哈哈大笑,笑完竟大呼人才難得,當場就拍了闆:重用!

  一同流傳開封城的,還有宋太祖那句欣喜若狂的高呼:南唐李煜小兒,已盡入我袋中。

  而樊若水的人生,也驟然飛黃騰達:先特許參加進士考試,等于變相保送鍍金,然後官至舒州軍事推官,到任後屁股還沒坐熱,緊接着又升了太子右贊善大夫。短短幾月,這位冒冒失失跳過來的愣頭青,就成了大宋炙手可熱的新星。

  由于升的太快,好些官員都看不下去,上奏批評的一直沒斷,好些人都以為宋太宗瘋了。可直到開寶八年(975年)十一月,大宋軍隊勢如破竹,越過如天塹的長江天險,幹脆利落把南唐國主李煜抓了俘虜,基本完成了中國統一大業後,所有質疑樊若水的人,才徹底閉了嘴:他就是這件事的幕後英雄。

  表面看來,大宋需要的是軍事人才,但樊若水卻确信:大宋長期啃不下南唐,絕不是軍事原因,相反卻是技術原因:造橋!

  一道長江天塹,在五代的科技水平下,就是一道深深鴻溝,繞是你有百萬雄兵巨艦,面對長江也常徒喚奈何。所以南唐國主李煜君臣,才敢放心大膽享受人生:隻要别荒唐得跟陳後主似的,基本就安全。

  

  但這個看似不可逾越的難題,樊若水卻找到了破解辦法。宋朝的官員,大多知道他簡單粗暴的跳槽,卻不知道他在跳槽之前,早就在長江采石江面往來數月,考察水文狀況。滾滾長江,他已了然于胸。随後送給宋太祖的自薦書,更是一封堪稱書寫人類橋梁工程學新紀元的技術報告:《橫江圖說》。

  就是這封技術水平堪稱公元十世紀頂尖的書信中,樊若水完全颠覆了大宋幾十年來既定的軍事理念。更令宋太祖驚歎的是,這書信上不但有詳細的施工規劃與精巧的設計,就連采石江面的水文深淺,都有細到極緻的标注。幾乎每一個字,都是冒死在江面往返勘測換來。

  這樣有态度有才華有決心的員工,打着燈籠都難找!所以才有了宋太祖當場拍闆,更有了大宋戰争機器果斷轉向,在樊若水的精心規劃下隆隆開動:打造了上千艘巨舟,砍伐了大批巨竹,然後在石牌口架設浮橋,完全按照長江文流的速度,整體平移到采石水域。

  于是在南唐守軍瞠目結舌的目光中,一座仿佛自己長了腿的浮橋,就這樣驟然降臨在金陵城前,然後士氣飽滿的宋軍,高歌猛進踏橋而來,掃平江南。

  

  照着後世許多學者的慨歎,樊若水的這一坐橋,把大宋統一南北的時間表,至少加速推進了二十年。

  而再對照看看後面的事,更知道這件事意義多大。要知道大宋的北面,還有個同樣雄心萬丈的契丹遼國。後來統一南北的大宋,才能舉全國之力,艱難扛住遼國的攻勢,實現百年和平。

  而對跳槽者來說,樊若水的神奇一跳,或許是另一種勵志:能力是否全能不重要,專業貌似不對口也好商量,關鍵是否能認準自家的才能,并舉全力找準突破口,必然有成功一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