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一個媽媽的私信,說自己三歲的兒子經常自言自語,念念叨叨,她從網上查了一下,發現有人說自閉症的孩子會自言自語,還有人說可能存在精神問題,她非常擔心。
非常理解這位媽媽,孩子成長中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父母的心,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将來有出息,即使普通,至少也要各方面發育正常,如果孩子有異常,對整個家庭來說也是個災難。
至于孩子自言自語的問題,其實也不必過于擔心,自言自語是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正常表現,對孩子的認知發展、注意力發展還有的好處。
1、兒童自言自語是為了讓自己專注于執行的任務。 我家嘟嘟也即将3周歲,在平時自己玩玩具的過程中,自己做事的過程中,也會自言自語,比如自己玩假想遊戲,拿着積木當棒棒糖,嘴裡說“這個是草莓味的啊,這個是西瓜味的啊”。有時候上樓時,一邊走着,嘴裡還念叨着托班老師教的兒歌“小白小白上樓梯……”。
有研究發現,兒童自言自語是一種提醒自己的方式,讓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其實這一點大人也會有,比如我們做事的時候,因為沉浸其中,會不由自主的自言自語。
所以,當孩子自言自語時,不要去打斷孩子,如果經常在孩子自言自語時打斷孩子,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2、兒童自言自語是外部語言向内部語言轉化的過程。 兒童的發展受限于大腦和認知發育的程度,孩子還不會思考,更多的是用語言來表達,語言有外部語言和内部語言,在3歲之前,兒童的語言發展主要是外部語言,即說出來,随着孩子認知能力的提升和大腦的發育,外部語言漸漸向内部語言過渡,當孩子會“想事”的時候,外部語言就會減少。所以,孩子的自言自語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因為他們的大腦在思考,已經掌握了内部語言,不需要外部語言了。
3、孩子的自言自語也是在調控自己的行為。 比如孩子畫畫時,會自己告訴自己:先畫一個太陽,再畫一個大樹,樹上有紅色的蘋果,嗯,這麼多蘋果。
有時候我讓嘟嘟自己收拾玩具,他就一邊撿起玩具放進收納盒,一邊說,把小汽車放進去,把佩奇(玩具玩偶)放進去,把積木放進去,蓋上蓋子,好啦。
像我們發指令來指揮孩子做事一樣,孩子的自言自語,其實是在指揮自己,“哦,需要做這個,需要做那個,我完成了嗎?還有這個。”
通過語言的提醒,孩子來有意識的調控自己的行為,其實這個過程,也是孩子在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孩子自己提醒自己,來調控自己的行為,更好的完成任務。
看了以上内容,你是不是明白了,3歲左右的孩子,自言自語實在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發育階段,随着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少,所以,不需要擔心。
不過,上文我們所說的自言自語,是在孩子具有正常社會交往能力,語言、情感及認知發展也都正常的基礎上,而且這種自言自語是随着孩子的長大越來越少的。
如果孩子無法正常交流,缺乏必要的社交能力發展,總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還是需要注意的,建議到專業機構咨詢和尋求幫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