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曆盡千帆,歸來還是年度好劇嗎?在“續集難拍”的魔咒面前,《大江大河2》似乎扛住了壓力。
因為頭頂“原班人馬”和“良心國劇”的光環,這部“2018評分最高大陸劇”(豆瓣8.8分)的續集,12月20日一開播就備受關注。“正午陽光 侯鴻亮 孔笙”的三保險,成了本片最響的招牌,但畢竟珠玉在前,難免會被觀衆拿來比較。
而昨日(12月22日)一開分,新劇竟以9.3分超越前作。網友感歎:從開頭還原國營企業内部博弈的劇情不難看出,這部續集下功夫了。(注:本文含部分劇透)
職場“廠心計”
故事把背景放在了改革開放的第二個十年,1988年初秋,國務院要壓縮基建的消息傳出,東海人心惶惶,生怕項目再不上報直接涼了。
而從金州轉來的關鍵人物宋運輝(王凱 飾),得先把金州技改的掃尾完成,才能到新單位報到。所以他還沒來,東海項目籌備處就暗流湧動,責怪這位新人的遲到耽誤了進度。
技術韓則鋼(齊奎 飾)開始在馬廠長(霍青 飾) 面前抱怨,他口中“壯志淩雲、責任當先”的宋運輝,顯然已成了老員工的“眼中釘”。
果然,宋運輝一來,軍心不穩的籌備組成員就開始唱衰項目,期間爆出“金句”:
“咱們怎麼辦?回原單位嗎?這國營單位,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當初從原單位出來的時候,我們的位置,早就被别人頂了。”
讓觀衆直呼過瘾:
而籌備處領導班子的幾位主要人物,也刻畫得很有意思。
負責财務的劉玉海(孫大川 飾)眼觀六路,一面歡迎着大家并不待見的空降兵宋運輝,一面找機會打聽項目組審批的情況。
怕萬一通不過,好趕緊為自己做打算。
負責技術的韓則鋼則耿直莽撞,頭回見面就開始怼宋運輝,暴脾氣寫在臉上,但心思都在項目上。
負責人事的高祥榮(焦鋼 飾)八面玲珑,人前給足面子,背後又喜歡陰陽怪氣。
最精彩的還要數高能名場面——東海F4的火鍋局。
廠長、财務、技術和人事聚在一起打牙祭,宋運輝有事沒來,财務立馬頗顯惋惜地說了句“可惜小宋不在啊,人還是不齊”。
人事一聽,接過話來,一句“人家南方人吃不慣”“别熱臉貼冷屁股了”,明裡暗裡把宋運輝放到了四人的對立面。
被看似公正的廠長立刻糾正:“要團結”。
視頻如下:
沒想到,财務趁着大家興緻正高,直接和盤托出,稱聽見風聲——上面可能不批東海項目了,這頓飯其實就是散夥飯。
風聲一漏,軍心就亂了,财務開始想着趁項目正式被斃之前調出去。
但技術腦子不轉彎,他還在一心生宋運輝的氣。
這頓飯局引發了不少網友的共鳴:這複雜的人際關系,太真實了。
官場現形記
在項目報批受阻時,宋運輝想到了繞開化工部,去經委、科委這些綜合性部委進行單獨報批,這部險棋最終成功。
但在項目啟動會上,宋運輝又被化工部的路司長擺了一道,宣布任命時被放在了最後一個。
這場會上,衆人的微表情很是精彩:
對宋運輝跳過自己報項目深感不滿的化工部路司長(李光潔 飾)
沒想到,宋運輝沒日沒夜和兄弟在東海開荒,曬成了黑炭,一切終于井然有序的時候,昔日處處力挺他的馬廠長又帶着一票牆頭草來接手了。
工地上的東海F4,眼神裡依然全是戲:
廠長和人事一唱一和
技術心裡過意不去
财務表面誇贊宋運輝
宋運輝似乎看出了端倪
取景真實
除了職場官場刻畫真實,劇裡的工作畫面都讓石化人感歎:“總感覺自己在廠裡加班”。
據@中國石化 官微,《大江大河2》直接取景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
時不時一個鏡頭,都讓追劇的工程師感受到了“打工人”的壓力。
能否再續傳奇?
“續集難拍”,這在國産劇的創作環境下幾乎是不争事實。即使是“國劇門臉”正午陽光,之前續拍的《歡樂頌2》《琅琊榜2》也受過質疑。
“原班人馬”既是保障,也是壓力,《大江大河2》也面臨着相同問題。
這部由上海廣播電視台、正午陽光、SMG尚世影業出品的系列劇,改編自作家阿耐的小說《大江東去》,原著不僅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還被譽為“描寫改革開放30年的第一小說”,榮獲中宣部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兩年前,《大江大河》第一部播出,講述了改革開放最初十年間,時代親曆者們緊握機遇、實現各自理想的故事,該劇随後一連拿下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并成為豆瓣2018評分最高大陸劇。
如今,《大江大河2》将鏡頭放到了改革開放的第二個十年,新的時代有新的機遇,也有新的挑戰。除了代表國營經濟(宋運輝)、集體經濟(雷東寶,楊爍 飾)及個體經濟(楊巡,董子健 飾)的主角,這部還會加入外資經濟的代表(梁思申,楊采钰飾),他們将共同續寫新的拼搏篇章。
奮鬥令人振奮,故事中的抉擇、暗流和人性也決定着一部現實題材作品的價值。原著作者阿耐曾被稱贊,“有别于市面上側重于圈套、心計、陰謀的商戰暢銷書,她筆下的商場中人總是坦蕩磊落,因而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這一條,也是《大江大河2》的靈魂所在。
制片人侯鴻亮說:“我們想要呈現的,不是‘宅鬥’‘廠鬥’,而是跳出了局部矛盾,經曆了時代沉澱後再度回眸的情節。其中包括‘南巡講話’前後的劇變,彼時觀念的碰撞、改革與保守的角力,我們能看到許多事情是銳意進取的人推動着曆史往前走。
此外,真實也是本劇的關鍵。原著阿耐曾表示:“雖然 《大江東去》 的初稿整整寫了180萬字,可我最初一直寫得很順利,因為主角配角的原型都是我見過的人,有些事件是我親身經曆,我寫得興緻盎然。”
奮鬥、暗流、磊落和真實,能否構成一部新的年度好劇、再續傳奇?一起期待。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系觀察者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