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莊鎮金點子推動村級經濟增收?夏日剛剛來臨,慶安縣慶安鎮的婆婆丁已經賣了3茬,農民靠它鼓了腰包,過上了富日子,齊聲稱贊“五老”,說他們獨具慧眼,把小婆婆丁辦成了大産業,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陶莊鎮金點子推動村級經濟增收?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夏日剛剛來臨,慶安縣慶安鎮的婆婆丁已經賣了3茬,農民靠它鼓了腰包,過上了富日子,齊聲稱贊“五老”,說他們獨具慧眼,把小婆婆丁辦成了大産業。
慶安鎮位于城郊,有鐵路、公路彙集,有很多的農産品交易市場。福安村關工委主任、老黨員褚井發瞄準這一地緣優勢,動員農戶利用庭院種植婆婆丁。但農戶并不認可,認為那是一種山野菜,吃慣了高口味蔬菜的城鎮居民誰還喜歡吃它?老褚對農戶說,别看婆婆丁是野菜,但吃起來口感脆爽、清涼美味,城裡人特别愛吃,保證在市場上暢銷,可農戶仍有點不相信。他覺得農民最講眼見為實,信不信得拿出樣闆看。于是,他到荒山挖回婆婆丁根,栽在自家的菜園裡,第二年剛開春就扣上大棚,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大棚裡的婆婆丁就綠瑩瑩的了。因為是開春搶鮮蔬菜,一到市場就被搶購一空,60平方米的大棚純收入2500元。左鄰右舍一看,這玩意真掙錢,老褚沒說空話,紛紛效仿扣大棚種婆婆丁。當年就發展到32戶,初步形成了規模。
福安村把婆婆丁作為産業推進發展,引起鎮關工委的高度重視。鎮關工委主任安鳳義建議全鎮大力發展,得到鎮領導的支持。于是,他們組織“五老”和村民到現場參觀,通過運作,全鎮各村“五老”牽頭成立了專業合作社。老技術員楊義發現有些農戶到荒山野地裡挖根種植婆婆丁,但野地裡不易挖,品種還雜。他經過市場調查,看到市民最喜歡吃那些角長肉厚的婆婆丁,就建議合作社向種植戶提供優良品種,挖根變成了播種種植。這種激勵保障措施,既撬動了産業發展,又提高了産品品質。
過去婆婆丁都是春季一茬生長,進入夏秋季節,婆婆丁變老不新鮮,也賣不上價錢。鎮關工委主任安鳳義把專家請來,進行指導開發出多季種植法,根據不同品種适應的季節,開發出五六種新品種,由一季變成了四季。這樣,可以确保居民常年吃到鮮嫩婆婆丁,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由過去大棚每平方米收入20元提升到65元。
要使婆婆丁真正實現産業化就離不開組織化,為此,“五老”中的種植大戶牽頭執行作業标準,“五老”中的技術人員入戶指導,把散戶種植集中為規模種植,形成了集群發展。婆婆丁産業快速發展以後,“五老”人員還牽頭抓銷售。他們一方面幫助農戶提升産業品牌,以品牌帶動品質,依靠品質闖市場;另一方面“五老”出面,在附近市縣建立銷售網絡,同14家大型超市簽定銷售合同,産品打入到哈爾濱、大慶等地,确保産品不積壓,始終保持新鮮。由于采取了這些措施,進一步擴大了生産。姜家屯的“五老”曲玉波是種植大戶,她聯合其他12家種植大戶,建起擁有80棟大棚的産業園區,種植面積發展到1.2萬平方米,純收入達到7萬元,全鎮僅婆婆丁産業年增收120萬元,成為緻富優選産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