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痕向右,足印向左;雙線融合,殊路同歸。
個性化服務: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各類資訊分發媒體通過科學算法和個性化推薦,成功地運營和打造了各自知名的資訊品牌平台。這使得電商、廣告資訊和社交增值服務領域的各路諸侯大軍也不甘示弱,紛紛以個性化服務作為賣點。
互聯網經濟仿佛打了雞血似的,一時之間,滿屏皆是個性化,運作皆是精準化,個個宣稱千人千面;個性化服務站在了最猛烈的風口上了!
然而在互聯網各大平台競相自嗨的同時,我們又不得不面對着一些頗為尴尬的局面。
1、騰訊的一項專題調查表明個性化推薦難遂人願,落差巨大,大部分準确的僅占24%。
2、一些實際情況也表明個性化推薦有可能是盲目樂觀,贻笑大方。
人民網曾報道——有位網友無意點擊了一條關于花圈的消息,結果今日頭條就連續推送喪葬用品信息,令人不堪其擾。
3、當然最有名的就是彼得·施泰納(Peter Steiner)創作的漫畫标題“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
一邊是平台的狂歡,一邊是大衆的诟病和現實的失落;個性化服務,真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嗎?
精準化定位:像煙又像霧
個性化服務,換個說法實質上就是量身定做和量體裁衣。因此要想達到滿意的效果,實現理想的目标,首先我們就必須要知道個體有關的“身”和“體”具體可量化或者可描述的數據,而且是動态的全維度透視圖。因為在不能清楚地刻畫個體畫像的前提下,所謂的個性化服務極有可能出現令人尴尬的局面。
1、個體資料不全面,如同盲人摸象以偏概全。
2、個體資料不準确,好比張冠李戴撩錯對象。
3、個體資料不更新,猶如刻舟求劍故步自封。
因此,之所以目前各大平台和社會大衆對個性化服務的評價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巨大落差,出現許多令人哭笑不得的滑稽場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個體畫像的定位和描述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缺乏以上分析中所談到的資料全面、準确和更新的問題。
互聯網經濟要實現平台前端對用戶千人千面個性化服務的基礎是平台後端對個體的精準化定位。
而對個體的精準化定位則需要全面、準确和及時地了解個體的方方面面,建立全維度的個體大數據庫,從而掌握和刻畫精準的個體畫像全景圖。
個體大數據庫不僅僅包括個體的人口屬性基本資料,也包括其線上興趣、習慣等形成的手痕軌迹和線下文化、社交等形成的足印軌迹而産生的相關資料。否則單純地依靠線上手痕軌迹,即使技術再先進,算法再科學,也難免無濟于事。
從實際經濟運作來看,不論線上還是線下,一方面,個體資料不準确或者說錯誤填寫畢竟是少數,相對于海量的社會大衆群體,其影響作用可以忽略不計;另一方面,個體資料不及時更新也相當于是個體資料不準确的一種特殊情況。但它們都可以通過後台長期跟蹤、反常分析、問題引導、聯系更新等技術進行不斷調整和變化,進而達到盡可能地還原個體的基本面貌。
因此在這3個問題中,最大問題是個體資料不全面,尤其是缺乏足夠的個體用戶線下足印的活動軌迹。而要想使得精準推薦和個性化服務擺脫宣傳功效大于實際效果的作用 ,我們的問題就變成怎樣才能夠比較全面地獲得個體畫像所需的全景資料。
基本屬性的個體大數據庫
對個體畫像基本屬性資料,主要有以下4種方式獲取:
- 登錄注冊。不同的産品有不同的要求,基本上以年齡、性别、地區、住址、聯系方式等為主。
- 登錄關聯。登錄時要求關聯相關的社交賬戶及資料。
- 市場調查。包括線上線下,專題的綜合的,内部的委托的。有點繁瑣、陳舊和正規。
- 分析推測。通過個體線上手痕行為軌迹,分析推斷論證用戶的基本屬性相關資料。
手痕軌迹的個體大數據庫
對線上手痕行為資料的收集主要是通過在線跟蹤和實時互動兩種方式,收集個體習慣、愛好等相關信息,建立大數據庫,為後續服務工作提供基礎。
1、通過PC端及電視、手機、平闆、手提等移動端在線跟蹤收集
想象一下,一個冬日的晚上,你在溫暖的被窩裡打開手機,浏覽着朋友圈動态。在與好友互動,分享新聞資訊得到獎勵後,手指有點僵硬的你不小心錯進了一個購物頻道,趕緊用後退鍵按了回來;然後你又關注了天氣情況,參加了因工作需要而報名的網絡在線學習班……
上述的這些手痕行為出賣了你的線上運動軌迹,你的一舉一動都留下了難以消除的個人痕迹,平台通過收集分析你的線上行為過程和呈現結果軌迹,建立個體相關線上資料大數據庫,進而剖析你的個人獨特畫像,同時利用各種機器智能算法,推薦引擎等技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資訊新聞、商品銷售、廣告分發等等的精準化服務和個性化對接。
2、在産品使用過程時,以提示的方式寓答于樂,進行實時互動收集。尤其在新聞資訊平台類産品上,這一做法較為普遍。如:
足印軌迹的個體大數據庫
線下個體的活動軌迹從縱向的過程看主要包括出行起終點、出行方式和出行目的,從橫向的内容看主要有工作、生活、學習、社交等範疇。
就現階段,手機内置系統、手機定位以及一些出行APP在技術上能解決一部分問題,收集到一定程度的個體相關線下足印的資料信息,但要大規模地推廣存在着一定的難度。因為存在着個人隐私的開放程度,以及社會道德和國家法律層面态度問題。
然而現在無解不等于未來無解,正如同汽車導航系統,衛星定位地圖系統越來越精準那樣,從最初導航的“前面300米處左轉”慢慢精準到“前面300米在第2個紅綠燈口處左轉”或者“前面300米在解放路人行天橋處左轉”;從原先美國的GPS衛星定位精準到地面300米建築物逐步過渡到能分辨出100米、10米建築物,甚至我國北鬥導航室外定位精度最高可以優于1米,室内定位精度3米。技術的進步和應用會使得越來越多的想法在未來得到實現,人類社會也正是在一步步的猜想中不斷向前發展的。
未來,随着物聯網的人、物、平台的萬物萬聯,AI的深度學習和機器視覺技術,各種可穿戴設備,激光掃描感應技術,識别系統(包括圖像、行為、語音、指紋、人臉等),全球定位和衛星導航等地圖工具,AR、VR及遠程遙控等技術的進一步應用以及新技術的發展,萬物協同;各種信息、數據都有可能被智能實時全景地記錄到平台上,整個社會有可能實現“萬物萬聯,時時在線,現場直播,全程跟蹤”的透明世界。
而那時,在社會倫理道德、國家法律層面也将解決了有關個體的信息隐私問題。不論是自然屬性,還是線上手痕信息以及線下足印信息都将被平台跟蹤定位,精準捕捉,甚至是個體的内心思想意識,心理行為等都有可能被準确衡量和估算,想想現在的測謊儀,AI技術,你就不會覺得奇怪。因此未來我們可能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缺乏足夠的想像力。并不是技術上的不能,而是意識上的不願。
現在聽上去有點駭人聽聞,天方夜譚,有點不敢想象;但在互聯網經濟中,經常會出現“看不見,看不懂,看不起,來不及”的出乎意料之外的結果。
未來個體線下軌迹活動情景是:早晨 8:30從家裡出發,到單位上班,10:30出門到國際展覽中心參加一個行業會議。12:00午餐後回到了辦公室,參加了公司的管理層會議。6:30參加了公司的招待酒會,結束後又與朋友相約在咖啡廳,晚上10:00回家。
而在這一天中,個體線下足印信息通過物聯網的萬物萬聯功能,手機定位和門禁、人臉等識别技術确定的個體(家、辦公室、活動地等)出行起止點數據信息;通過衛星導航跟蹤和可穿戴設備等确定個體的(步行、地鐵、汽車、時間、距離等)行程數據;通過AR、VR,激光感應和遠程遙控等等技術而确定個體的實時活動場景信息(時間、内容、規模、效果等)都将被實時完整地收集到平台的大數據庫裡面。并與個體的基本屬性和線上的手痕相互結合,最終形成個體畫像全景圖。然後通過平台的雲計算,實現精準個性化畫像,提供一人一面的個性化服務終極境界。使得人類在提升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以及感知世界的進程中獲得前所未有的收獲成果和人生樂趣。
雙線融合,殊途同歸
手痕向右,足印向左;雙線融合,殊路同歸。當人類經濟從原先傳統的線下實體經濟逐步轉移到(移動)互聯網的流通服務經濟時,以BAT為代表的頭部企業依托自有的基礎設施構建自己的生态體系,構建自己的護城河,以電商、社交增值服務、搜索廣告資訊等為主要領域的市場已經被壟斷和瓜分完畢了。
然而在未來的物聯網以及AI時代,在線上線下融合的雙線經濟時代,線下的實體及個體的價值回歸将逐步得到重視和體現。
目前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頭部企業出現回踩線下的落地行動,尤其是在交通出行領域的重兵投入激烈拼殺,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其戰略意圖,因為通過出行軌迹能大緻确定你的社會身份、地位、社交活動和職業等線下信息,進而彌補線上做不到的落地行為,盡可能地實現個體畫像資料在基本屬性、線上手痕和線下足印的全方位收集,進而建立全面、精準、實時的個體資料全景大數據庫,通過雲計算精準确定個體畫像,最終為線上營銷提供基礎條件,為個體提供滿意的生态鍊産品和服務。出行既是流量的一個入口,更是個體精準定位的線下基礎。
Oh, yes ! 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了。狼煙四起,以電商、搜索廣告資訊、社交增值服務為戰場的新三國殺又開始了。而在這一過程中,具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變”的搶先一步及差異化戰略思維和行為的企業最有可能獲得成功。
本文由 @行者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