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有14個電視頻道和7個廣播頻率向廣電總局申請撤銷頻道,現在它們都已經被批準了。除了主動申請撤銷頻道的電視台,廣電總局還批準調整優化了一大批專業頻道。直到2022年,已經批準撤銷了1個縣級播出機構和19個頻道頻率共計20個頻道。
曾經的電視台那麼“吃香”,為何如今大批撤離市場?
雖然現在電視節目慘淡經營,但是在20年前,電視節目可謂是财源滾滾。就像上面提到的,之前電視機是大家獲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一家老小都能在多個頻道找到适合自己且自己喜歡的節目,當然,即便是沒有自己喜歡的也沒辦法,技術發展水平就擺在那裡,隻能在已有的節目中挑選。
在這一前提下,全國上億的人口隻要有能力買電視的,必定會收看電視節目,收視率是不用愁的,在極佳的收視率的條件下,大大小小的廣告商競相出高價買收視率最高的節目的廣告贊助,那時候電視節目就像一棵搖錢樹,即便是收視率最低的節目也可以不去開發市場,不做節目營銷,高價的廣告收入就已經讓節目制作組賺得缽滿盆滿。
除去廣告商這一收入以外,電視台還有國家的補助。電視台屬于國有的,其所有權和管理權歸國家所有,國家會定期發放津貼來支持電視台的發展,在一些重大節目制作項目中還會額外投資。因此,電視台在當時的信息傳輸領域,絕對算得上獨一檔的存在。
但是随着互聯網的普及,電視台的獨特性逐漸被消除了。以前人們在手機和網絡還不發達的時候,電視機是大家獲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甚至是很多人的唯一渠道。
想了解國家大事,就每天花三十分鐘來蹲守新聞聯播;想看已經上映了的電影,就調到中央6台電影頻道;想看搞笑輕松的綜藝節目和愛恨情仇的偶像劇,就把頻道調到湖南衛視;家裡小孩要想看動畫片,隻要調到央視少兒頻道,就有種類豐富的多部動畫節目可供選擇。
但是現在,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對于手機的使用都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看新聞用手機;遠程溝通用手機;看電視還是用手機......手機已經在逐步取代電視的地位了,再加上快節奏的生活,現在很少有人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地看完一本書、一部電影,由此種現象衍生出來的書本解說、電影解說的職業已經逐漸成為年輕人備受歡迎的選擇。
在這種知識共享的大環境下,很多人抱着“既然有人看了告訴我内容,那我就沒必要再細看了”的心态,使得很多人的知識儲備既有時效性又十分貧瘠,同時對自己接收一手信息的耐心也越來越差,因此無論是新節目還是老頻道,受衆大概率都是那些個解說,很少有人再耐心去看電視了。
就目前的趨勢來看,電視機的主要觀衆是家中一些上了年紀、對手機使用有障礙的老一輩人,這類受衆對于新事物的接受度不高,但是電視節目卻連這一主要用戶也沒有認真對待。
現在的節目認為自己的主要受衆仍是年輕人,因此在進行節目制作時,無論是形式還是内容都更偏向年輕化、淺層化。在這一基礎上,節目就無形地流失掉了部分有看電視節目習慣的老年觀衆。
受衆的觀看是衡量一個節目取得成功的關鍵,一個節目如果沒人看或者看的人少,那就無法吸引廣告商來花錢投放廣告,無法獲得廣告商的投資,節目就無法收回制作成本也無法獲得收益,那麼這個節目就沒有接着播放的必要和價值。
在這個媒體融合的時代,許多傳統廣播電視台都在改革自己來順應發展,“物競天擇,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在這個時代表現得淋漓盡緻。傳統廣播電視台本來就被新媒體奪走了大量的目标觀衆,又由于處在媒體改革摸索的階段,不少固定受衆也因為新形式和新内容的節目風格無奈選擇放棄。
就像蝴蝶效應一般,手機等獲取信息的平台和渠道增多,媒介融合導緻自身發展過時,想要改革自身卻又找不到合适的路子,導緻在摸索中流失了大量固定受衆,本就所剩無幾的受衆相繼流失導緻制作節目卻收不回成本。歸根結底,還是錢的問題,各個節目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更加難以轉型,也無法恰當地迎合觀衆,最終也就無法再繼續下去。因此,選擇主動申請撤銷頻道是節目組最後的退路。
現在信息資源都處于稀缺但又冗餘的狀态,為了順應時代發展、迎合受衆,各式各樣的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充斥市場,形式倒是豐富了,質量卻良莠不齊,本就耐心不高的觀衆需要在一堆質量參差不齊的節目中選取既能夠滿足自身信息需求、質量又有所保障的節目,可謂是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因此,為了更好地服務大衆的文藝需求,廣電總局才對節目進行了精簡。
不過,關閉小衆節目就意味着與之對應的負責節目的人失去了手頭的工作,在廣電精簡節目而開通節目難度加大的大趨勢下,電視台紛紛各自精簡和升級,不少電視台人員隻能主動或被動地選擇轉行。
随着科技的發展,電視台在轉型過程中已經能夠清醒地認識到,電視大屏絕對不是未來視頻發展的全部,必須思考适應科技發展和用戶的選擇,積極發展多平台的業務。假如繼續安于現狀的話,最終或許隻能靠新聞立台财政補貼或者關閉節目了。在一衆傳統廣播電視台中,湖南廣電的轉型最為成功,他們不僅聚攏了大量優質資源,全力發展網絡視頻業務的旗下唯一互聯網視頻平台“芒果TV”也已經成為傳統電視台的媒體融合的一個标杆。
而電視台工作人員在轉型中,既可以像之前的央視新聞主持郎永淳一樣去民營的媒體公司任職,也可以憑借自身多年的媒體工作經驗像何炅一樣去高校教授知識,還可以選擇做自由的自媒體,或者憑借自身積累的知名度去直播帶貨。
在電視台工作過的人本身就具備優秀的專業技能,再加上在工作中汲取的經驗,即便是節目關閉後也能夠另尋到好的出路。
結語關于傳統廣播電視台及其節目的衰敗,沒有誰抛棄誰的問題,隻是時代變了,“物競天擇,适者生存”如果傳統廣播電視台适應不了科技與觀衆的選擇,必然會被時代淘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