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題臨安邸的詩意作詩背景

題臨安邸的詩意作詩背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8 20:13:55

題臨安邸的詩意作詩背景(幾江形勢甲川東)1

江津區龍華鎮龍門灘。龍華鎮政府供圖

題臨安邸的詩意作詩背景(幾江形勢甲川東)2

本報記者正在采訪專家林發禮。記者 萬難 攝

江津,夏商屬梁州,周屬巴國,秦屬巴郡。南北朝時期,南齊武帝永明五年(487年)建縣,稱為江州縣。西魏時改為江陽縣,隋開皇二年,改江陽為江津。

江津地處長江要道,古時的江津已是川東重鎮,千帆彙集,商肆林立,文人騷客、商賈走卒往來于此。陳子昂、司馬光、黃庭堅、範成大……他們寫景、詠物、懷古,留下千古絕唱。

誰人寫下江津第一詩

7月,記者在江津龍華鎮的老街上穿行,熾熱的陽光穿透旁邊破舊的老屋,灑在凹凸不平的石闆路上,沿石梯而下,就到了龍門灘。

龍門灘被稱為“上川江第一峽水險灘”,由龍門灘、朱家灘、小灘子三道險灘構成,以龍門灘最為兇險,江水湍急。如今,放眼望去,浩蕩長江水依舊奔流不息,回旋而下。

雖然這裡已繁華不再,但詩人留下的詩句卻千古流傳。

江津最早的古詩與龍門灘有關。

據明朝萬曆《重慶府志》記載,唐代詩人陳子昂應該是詩詠江津的第一人。聖曆元年(698年),陳子昂在乘船回鄉(四川射洪)途中,路過巴蜀名邑江津,被這裡的風光和險勝之景感染,在船上揮毫寫下《過巴龍門》:“龍門非禹鑿,詭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峽,不與衆山同。長窦亘五裡,宛轉複嵌空……”

江津區文聯主席龐國翔介紹,詩歌标題中的“巴龍門”及詩中提到的“龍門”,就是現在龍華鎮的龍門灘,龍門灘的壯景也因此得以進入《全唐詩》,這是江津唯一進入唐詩視野的風物。

“蜀江春漲湧波瀾,泛溢龍門兩岸寬。羊角風生灘正險,峨眉雪化水偏寒。魚龍潑刺飛騰遠,舟楫沿流濟渡難。誰解揚鳍三汲去,早乘雷雨拜金銮。”曾評定“江津八景”(前、後八景)的江津人、明代工部尚書、詩人江淵,就把“龍門春浪”評定為“江津八景”(前八景)之第三景。

“千百年來,這裡就是一個碼頭,原先一直興旺繁華得很,前些年從這裡趕過河船到對面坐火車的,趕‘攬棧’上白沙下重慶的,每天不下兩三百人,有時候等船的人把這碼頭都站滿了,還有運煤、運鹽、運木材的貨船也多得很。從上世紀90年代前後開始,興修公路後,這碼頭就漸漸變得蕭條了。”龍華鎮書記李仁華介紹,該鎮計劃借厚重的曆史文化資源,打造濱江小鎮風景帶,重現“龍門春浪”的美景,以帶動當地旅遊的發展。

人文荟萃地,留詩千餘首

從古至今,有多少詩人踏足這片土地,留下傳世名篇?

記者翻開今年出版的《江津古今詩詞選集》一書時發現,先後有100多名詩人題寫了1000餘首有關江津的古詩詞,這讓我們的尋詩之旅少了很多周折。

“江津曆來重視興學教育,注重文化傳承。明清時期的栖清書院、梅溪書院、雙峰書院,辦學嚴謹,培養了不少文人學士。”《江津古今詩詞選集》一書主編、江津區詩詞學會顧問林發禮介紹,以清代江津人楊昙為例,其著有《卧雲詩草》八卷,裡面有800多首詩與江津有關。

“幾江形勢甲川東,山勢崔巍類鼎鐘,岚淨天空青嶂聳,雨餘煙斂翠華重。”江淵以一首《江津八景詩》之《鼎山疊翠》,生動地描繪出江津美輪美奂的自然景觀,勾畫了詩人情牽故園、夢耽天下的心路曆程。

“天下第一長聯”的作者——清代詩人鐘雲舫,也在遊曆江津後,寫下了《登觀音岩挹翠樓》,抒發了“眼界好從寬處放,人生得意幾登樓”的豪邁情懷。

細細追尋,在江津的東南西北,詩人們都留下了一串串深深淺淺的腳印。

在東面的珞璜鎮,清代詩人趙熙以《貓兒峽》為題,描寫了長江小三峽第一峽——貓兒峽“高逾江面知幾裡,刀截懸崖無寸土”的壯觀。珞璜鎮如今已經成為全國産業轉移最具吸引力鄉鎮、最具投資價值小城鎮、重慶市文明鎮,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南面的四面山上,清代詩人龔懋熙在遊覽四面山洪洞後,以《洪洞》為題,描寫出“幽洞納天地,木杪送日月”的别樣景緻。如今的四面山,已經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獲“新巴渝十二景”“中國最美十大瀑布”“中國最美十大森林公園”等美稱,是市民旅遊休閑的好去處,成為重慶乃至全國重要的旅遊地。

西面的石蟆鎮,清代詩人楊昙在其所作的《田家五月》一詩中,用一句“漠漠平田萬綠籠,山村深住翠微中”,生動地展現了閑适的田園風光。

北面的石門鎮,清代詩人程春台在一個清風習習的傍晚,寫下《石門晚眺》一詩,展現了“落日半山吞,江聲下石門”的曠達景象。

江津也有一個“白鶴梁”?

“涪陵有白鶴梁,我們江津也有蓮花石水文詩碑題刻,上面還題刻有30多首古詩呢!”林發禮說。

據了解,30多首古詩中,就有江淵的《江心砥石》。

據了解,江淵的詩詞中,《江津八景詩》為世人稱道。《江津八景詩》共有組詩16首,生動地描繪了鼎山疊翠、華蓋晴岚、龍門春浪等江津前、後八景,其中《江心砥石》(共有兩首)最為有趣。

“江心砥石即江津幾江城東門外江中的蓮花石,又稱‘跳蹬石’。”江津區詩詞學會會長王錫權介紹,“跳蹬”是巴蜀人對原始的墩步橋的俗稱,江淵書寫的江心砥石由36塊礁石組成,其隐現于江中如蓮花一般,為川江著名的七大枯水題刻之一。

江淵在《江津八景詩》的《江心砥石》中這樣寫道:“江心砥石激奔湍,砥柱中流障百川。”“屹立中流作砥柱,百川倒障皆朝宗。”

盡管江淵吟詠蓮花石的兩首詩并未題刻于蓮花石上,但是,他題詠的兩首《江心砥石》被世人所稱道。江淵之後,明成化年間江津籍進士、甯州刺史曹邦化刻詩于蓮花石江岸石壁。

“原是華山十丈花,何年移植幾江涯。浮沉世态知多少,引得遊人日泛槎。”曹邦化的這首《題幾江蓮花石》與江淵的兩首《江心砥石》相映成趣。

自此,水落石出之季,文人雅士紛紛登臨蓮花石題詠詩句。“根據《江津文史資料記載》,蓮花石上的題刻共計28處。民間傳言,蓮花石上的古詩題刻露出水面時,當年必是豐收之年。”龐國翔稱,史料記載,最近800多年來,該蓮花石出共計14次,第一次是在南宋乾道年間,距今最近的一次是1981年3月。

如今,由于水文變化,江津的蓮花石水文詩碑題刻已沉入水底,難再一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